吴姓畲村——虎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张容声 吴…  文章来源:福安文史资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9:43:5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据资料介绍吴姓畲族是闽东与浙南地区特有的畲族姓氏,也是由汉族吴姓演变而来的。始祖吴知几(1479—1560),字其神,又名法度。原籍泰顺县九堡大路边(今雪溪乡大路边村),随父迁居福安九都桐湾(今属社口镇利贫村)。妻彭氏、蓝氏,生有九子,居数十载,后经世乱,矣子由桐湾散居各地。
    据《福安畲族志》记载:知几之七子法东虽彭氏所生,但由蓝氏所养,娶妻雷氏。知几之八子法传为蓝氏所生,娶蓝姓女为妻。法东和法传后裔都与畲族联姻,从而成为畲族。其余各子及其后裔,均为汉族。
    而虎头吴姓畲族系知几之七子法东之后,据虎头族谱记载:第七子吴法东公娶雷氏,为过门女婿,生5子,长子吴达公派下居虎头、岔头,其余四兄弟分布福安、柘荣、霞浦等地,均为畲族人口。
    吴达公派下居虎头至今已有300余载。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选择这块形似虎之头的山下盘地建立自己的家园,繁衍后人,至今仍传承畲语、畲俗,但却通用汉文。其日常主食与汉族无异以米为主,除米饭外,还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种糕点。畲家常食的米饭有籼、粳、糯三种。肉食最多的是猪肉,一般多用来炒菜。饮茶是畲家日常必不可少的,大部分以自产的烘青茶为主。畲家很重传统节日,在节日其间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个节日吃什么都一定的传统习惯,且保留有穿畲装、盘畲歌的习俗。畲族的酒多以白酒和自家酿制的糯米酒为主。
    至今虎头村吴姓畲族已繁衍到217户1083人。拥有耕地面积1200多亩,其中水田800多亩。他们艰苦创业、科技兴村、劳动致富,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多元。虎头村充分利用位啸溪河畔,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目标定准了发展省优地方名水果穆阳水蜜桃,并组建、成立了“穆阳水蜜桃研究会”,一方面对穆阳水蜜桃单株不断地提纯复壮,选种育苗,防治病虫害,很快被全省唯一的畲族经济开发区定为万亩水蜜桃苗圃生产基地,3年提供优质穆阳水蜜桃苗木达80多万株,使全区穆阳水蜜桃迅速辐射,发展到1万多亩;另一方面则大力推广、普及穆阳水蜜桃栽培新措施、新技术,使畲民们及时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技能。村里还成立了“穆阳水蜜桃协会”等,向桃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改进“穆阳水蜜桃”包装,拓宽销售渠道,把“穆阳水蜜桃”远销到了上海、广东等地;协同组建“穆阳水蜜桃”酒厂,向深加工之路迈进等等。到目前为止,该村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穆阳水蜜桃”生产专业村,全村共种植“穆阳水蜜桃”达1000多亩,户均4亩多,年产量达1000多吨,产值400多万元,仅此一项户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广种水蜜桃还为村中创造了如诗如画般的旅游环境,每逢桃花盛开季节,到处花红叶绿,令人为之叫绝。
    虎头村还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修通了穆阳橄榄头至虎头畲村的2公里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修建了一条长800多米的防洪堤,解决了农田无水灌溉问题;修建起了虎头桥以及学校新教学楼等,解决了过桥难以及念书难等问题。尤其是该村小学有着光荣的传统,学校少先队小队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创造杯”活动获全国活动奖,德育教育材料《民族团结一家亲》被收入福建省编思品教材。
    村里建成了畲族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化、科技活动,倡导文明、崇尚科学蔚然成风,科学栽桃种果种菜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应用。村宫支书吴庆波于2005年的9月份被推荐参加了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在山西大寨召开的共有56个民族村的“村官”以及百名优秀“村官”参加的全国村长论坛,展示了虎头这个吴姓畲族村的新风采。(《福安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