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 “花屋”见证吴姓家族百年发展历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张小松 吴…  文章来源:汉阴县政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9:29:3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汉阴县漩涡镇茨沟村发现距今150多年的清代“花屋”,“花屋”见证了当地最大的吴氏家族发展史,万余吴姓后人呼吁保护“花屋”,建成青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花屋”傲然屹立百年  见证吴姓繁衍壮大


    据史料记载,现居住在汉阴县漩涡镇的人10000多吴姓村民大多是嘉庆年间从湖南善化县迁徒而来的,“花屋”是吴氏簇人勤劳智慧的见证。说起 “花屋”,居住在汉阴县漩涡镇的吴姓群众基本都知道有这么一处古老精美的建筑。
    吴氏第六代后人吴大林向记者介绍,迁居到汉阴县漩涡镇茨沟一带的吴姓族人开荒修田,经商办学,发展迅猛,经营三代后,吴姓家族第三代子孙吴登伍(季化公)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请来一王姓建筑师,雇用四川著名石刻工匠,挑选地道木材,精雕细刻,用两年时间修建了一座占地约5亩的大宅子,因其垒砌房屋的石梁、石柱、门窗等处刻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图案,所以吴姓族人称其为“花屋”。
    居住在汉阴县漩涡镇的吴姓群众大多出自一个家族,从清嘉庆年间迁居汉阴县的第一代吴姓村民算起,现在已繁衍至其家族的第十代子孙,人数达万余人左右,分别居住漩涡镇境内的不同村落。

历经风雨依显雄风  诞生五名革命志士


    虽然年代久远,“花屋”建筑做工的精细之处仍可见一斑。“花屋”分为前后两个厅堂,左右又各有厢房。房屋分为上下两层,二楼上有木制雕花阳台,房梁、门窗以及隔楼通风处的设施均做工考究,一些图案造型奇特,蕴义丰富。
    有六户群众现在还居住在“花屋”老宅。说起他们的老祖先,总是显得无比自豪,对于家庭中历代所出的名人志士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记者从吴氏家谱里意外发现,这个“花屋”的后人里,竟然有一位抗日烈士和几位革命先辈:吴明洋,延安抗大军政大学一期毕业,抗日战争中阵亡,烈士证由其弟吴明赵保存;吴明洋的妹妹吴明荟青年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赴延安抗大学习,回安康汉阴开展地下工作被国名党军队追捕,被迫返回延安,途径关中被捕,险遭杀害,解放后任西安铁道局副局长(汉阴县志误写成其妹明英);吴明伟,吴明奇也与1951年参加军队,都在政府机构工作过;吴明珏,1951年入伍,解放西藏荣立二等功,退伍后任西乡县沙河坎粮站主任。

吴姓后人呼吁保护“花屋” 拟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湖南迁徙到汉阴县漩涡镇的吴姓家族在近代15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战,为新中国的成立抛洒热血。如今这支吴姓后人有的已走出大山,走出了汉阴,工作在祖国的天南海北,然而吴姓后人因吴姓家族长期遗传形成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团结奋进的优良作风并没有随地域的变化而消失殆尽,而是代代相传,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花屋’是吴姓家族发展壮大的真实见证,吴姓的村民们经常到哪儿去寻根拜祖,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花屋’尽快加以保护,把它建成县上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当地的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日前,汉阴县文化部门也专程前往“花屋”进行了实地考察,表示将积极向上争取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本站相关报道:/Article/news/new/200909/4279.html

 
花屋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