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吴氏大宗祠正门 |
吴于泉为望族之一。
早在一百多年前,泉郡吴氏首开先河,构建泉属吴氏大宗祠。历经百年沧桑的泉州吴氏大宗祠保存至今,成为我市绝无仅有的五开间四进三天井木构建筑精品,被列为福建省、泉州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泉州吴氏大宗祠文物重光10周年庆典将在鲤城、晋江两地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金门及大陆各地的数十支庆贺团及专家学者将共聚泉州,与泉州各界参加庆祝大会、祭祖活动、中华吴氏(泉州)恳亲大会、吴英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共同交流研究吴文化。
本报记者 吴泽华/文 泉州吴氏宗祠 供图
历史文化名城的
一张亮丽名片
泉州吴氏大宗祠坐落于市区涂门街,原系明代官邸,清代辟为泉州吴氏大宗祠。原有吴厝埕、立旗杆、前照墙、官邸石鼓、吴厝池塘、六角古井等史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艺术精湛,集闽南木、泥、石、砖传统技艺于一体,深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泉州吴氏大宗祠于2000年重修竣工。宫殿式屋顶,燕尾翘脊,红墙绿瓦,瓦简垂珠,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堂皇富丽,气魄非凡,地域文化特色浓厚,充分展现了“名祠”风范。大殿正中以汉白玉雕塑泰伯、仲雍、季札坐像,以供年年蒸尝,岁岁祀念,同时寄寓弘扬先祖“让德”精神之意。文物重光,成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一张亮丽的名片。
泉州吴氏大宗祠管委会是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我市唯一的吴氏宗亲社团。管委会以文物为依托,以文化为纽带,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文物重光庆典”、“抗震灾迎奥运书画展”、“吴氏十家书画联展”、“吴氏学子奖学仪式”等,承办“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工作会议”;努力拓展联谊渠道,先后接待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吴氏宗亲前来寻根谒祖,接待日本、韩国等国建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接待苏州东南建筑学院、华侨大学建筑专业师生前来考察实习;主动对接文化联谊,先后参加菲律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印尼、金门吴氏宗亲庆典交流活动,参加无锡市“吴文化节”、“中国·江阴季子文化节暨季子祠重修落成典礼”等;履行宗亲总会职能,团结和带领泉州吴氏宗亲开展各项活动,敦亲睦族,为族亲排忧解难,指导各县(市、区)宗亲会开展联谊活动。
一批珍贵的吴文化
研究书籍首发
在今日举行的泉州吴氏大宗祠文物重光10周年庆祝大会上,《泉州吴氏宗祠》、《吴英研究》等一批关于泉州吴文化研究的珍贵书籍将首发。 其中,《泉州吴氏宗祠》系泉州吴氏大宗祠管委会编纂的彩色画册,集纳了泉州吴氏大宗祠和由泉州吴氏大宗祠而分,散落于泉郡各地(包括同安)的吴氏宗祠的文图资料。据了解,该画册编纂工作自2008年7月启动以来,历时两年,足迹遍及泉郡各地,收录分布于各地的吴氏宗祠124座,计54万字。该画册编委会主任吴文富、吴孝岩在序中写道:“时逢泉州吴氏大宗祠文物重光十周年,我们编纂这册《泉州吴氏宗祠》,意在探究泉州吴氏繁衍传播的历史,展示泉州吴氏祠堂的风采,方便海外侨胞寻根谒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表示,由总而分,散落于泉郡各地的宗祠不仅记录了家族的沿革和变迁,而且是吴氏族人的精神家园和摇篮血迹;由分而总,从这部厚重的典籍中,我们可以读到泉郡吴氏繁衍生息的历史脉络。
《吴英研究》则由泉州市社科联、泉州历史研究会和泉州吴氏大宗祠管委会联合编辑,收入照片12版,论文23篇,主要内容包括泉籍名将吴英在清朝初期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与施琅共同收复台湾和治理台湾的历史贡献;吴英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的历史作用;吴英招商杂考与吴英精神的弘扬;吴英史迹的考察和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任务等五个部分。在编后记中,该书主编吴幼雄如是评价:“可谓全面评价吴英在清初统一祖国的历史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