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桢故居发现孙中山题赠墓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岳琴 向立…  文章来源:恩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 22:38:15  文章录入:吴世雄  责任编辑:芥子
 

吴国桢故居发现孙中山题赠墓匾

10月20日,恩施职院巴文化研究所谭庆虎教授一行在考察建始县红岩寺镇凉水埠吴国桢故居文化资源时,发现了一块孙中山先生题赠吴氏先祖的墓匾。

在凉水埠村支部书记黄光照、副书记毛良学的带领下,考察人员在下槽离吴氏祖茔100余米的竹林里看到了吴氏祖茔的四块墓碑(匾)。其中有清咸丰八年黄母徐氏墓碑一块,吴氏由恩施市崔家坝迁居凉水埠的始迁祖吴祚芝、吴母朱氏合葬墓墓碑一块,吴国桢曾祖父(母)吴朝纪、吴母徐氏合葬墓碑一块,另有大总统题赠墓匾一块。

孙中山先生题赠吴氏先祖的墓匾。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谭庆虎 摄

专家考察大总统题赠墓匾。 恩施新影像传媒网 涂南平 摄

 

题赠墓匾高约1米,宽约80厘米,石刻分两部分,正中是孙中山先生题赠及“诔词”和“褒词”,左右两侧分别记载墓主夫妇的生卒年月。题赠为“岵屺同瞻”4个大字,“岵屺”语出《诗经·魏风·陟岵》,该诗为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曾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诗中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之语,“岵”,读“户”,意为有草木的小山;“屺”,读“弃”,意为没有草木的小山。后来很多墓联经常引用这个典故,“岵屺”连用喻指父母。故“岵屺同瞻”,可以理解为孙中山先生与墓主后人如同兄弟一般登高瞻望、悼念先祖。题赠左侧书“大总统诔词彤编垂范”,右侧为“大总统褒词贤孝可风”。“诔词”是古代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一种文体,“彤编垂范”是对死者文章著述的称道;“褒词”是上对下的一种奖掖,因而“贤孝可风”应是对其贤淑懿德的褒扬。墓匾两边分别记述墓主生卒年月:左边石刻“考生于道光十二年壬辰岁八月初一日辰时,殁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岁正月十一日辰时”。右边石刻“妣生于道光十二年壬辰岁七月初七日子时,殁于民国十二年癸亥岁三月初九日子时”。

考察人员经考证认为,该墓匾是吴经明祖父母、吴国桢曾祖父母吴朝纪、徐氏合葬墓遗物,与吴朝纪夫妻墓碑同存于吴氏祖茔之旁的竹林里,据说是“文革”期间毁损吴氏祖茔时被吴氏后人冒险保护下来的。据此可知,墓主吴朝纪生于1832年,卒于1901年,享年69岁;徐氏生于1832年,卒于1923年,享年92岁。合葬墓墓匾刊刻时间当为1923年农历三月以后,此时,孙中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而吴国桢父亲吴经明1922年晋升陆军中将,曾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南北议和会议,1923年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吴国桢舅父朱和中此时任孙中山机要秘书,朱和中与孙中山形如兄弟,情同手足。因为这层关系,吴经明在父亲吴光成为祖父母立碑时,求得孙中山先生题赠墓匾,并以此作为对祖父母的盖棺定论,也作为自己光宗耀祖的殊荣而大肆张扬。

凉水埠吴氏为恩施州晚清、民国的名门望族。吴国桢祖父吴光成在北京过75岁生日时,便有黎元洪、段祺瑞、蔡锷等政界名流题赠的寿匾,其中,段祺瑞题赠的“俪福齐年”红绒软匾,吴经明在父亲80寿辰时还改做一块木质寿匾挂在吴氏故居的凉亭上。另外,吴氏故居还发现了蒋介石题赠给吴家的一块红漆金匾,只是后来分得吴氏故居的农民不知道其珍贵,便将此匾用做了猪圈中的挡板。随着历史的变迁,吴氏故居诸多名人题赠也都灰飞烟灭,惟有这块大总统题赠的吴氏先祖墓匾得以留存至今,不仅见证了吴氏家族的辉煌与凄惶,也成为我州继朱和中舍命保护的孙中山先生手书《五权宪法》之后的又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