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知青吴小葵的珍贵老照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知青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8 23:56:4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图1、1974年,重庆二中知青吴小葵(后排中)在自己画的“志在四方”宣传画前留影,她和同学们在老师(男)的鼓励下即将奔赴农村当知青。


    图2、在梁平当知青的吴小葵(左)和同学朱丹在赶场时又买了一卷画纸,归途上她们在老葛果树下拍了这张照片。


    图3、吴小葵(左一)在农村宣传队表演自编自导的“农业学大寨”文艺节目。(此照片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册》)。

 
图4、现在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任美术编辑的吴小葵。
 
附:重庆二中知青吴小葵36年前在农村创作的一套7张黑白木刻,由中国邮政印制成知青主题邮票。
    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典藏集》是集史料、收藏品、纪念品等为一体的大型限量珍藏品,其中有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3张名为“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原版珍邮和由中国邮政制造的108枚知青主题邮票,重庆知青吴小葵的作品入选其中。
    吴小葵1975年上山下乡到梁平县红星区朝阳公社金墉大队,劳动之余她在茅草屋、油灯下创作的这套知青木刻分别是《养猪姑娘》、《赤脚医生》、《农技员》、《拖拉机手》、《宣传员》、《挑战水库》、《学插秧》。
    在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的时候,吴小葵的这套知青版画受到国内外特别关注, 除入选邮票外,2009年2月6日出版的《中国日报》、2009年5月29日美国芝加哥出版的《晨报》都以整版篇幅图文并茂的对作者及这套作品进行了介绍;2009年9月17 日出版的《重庆知青会刊》刊登了吴小葵的文章《我的知青版画》。早在1999年,在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时,《四川文学》杂志第一期封二就刊登这套知青版画;《今日四川》杂志第一期刊登了吴小葵的文章《我的知青生活》,介绍了她在农村的生活及创作情况。
    今天来看吴小葵当年创作的这些黑白版画,觉得很亲切,很熟悉,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画面上的人物都是高、大、全——典型的文革时期造像,他们高挽衣袖,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满面春风,很有憧憬、很有追求、很有理想、胸怀天下的样子,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革命的理想主义加豪迈浪漫的革命情怀。
    有道是:“艺术高于生活”。其实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是很艰苦很落后的,猪住的地方就是茅厕,里面光线不好,蚊蝇飞舞,入厕时饥饿的猪会试图拱人屁股。《养猪姑娘》中的猪舍掩隐在绿树丛中整齐划一,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姑娘叉腰挺胸,神采焕发,让人觉得猪和人是朋友,喂养它们是件很愉快的事儿;
    赤脚医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人物,缺医少药的农民在一颗甘草片、一粒仁丹、一枚小银针、一把草草药的作用下就可以马上见效。《赤脚医生》里姑娘披衣坐在火炉边,炉上的药罐冒着气,湿鞋子烤在炉旁,她采药归来,正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银针,画面呈现着一种神圣的庄严,令人肃然。很多知青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







   《农技员》中的知识分子灯塔、航标般的屹立于滚滚稻浪之上,作高瞻远瞩状,他正用手抽出别在胸前口袋里的钢笔准备作记录——一幅理想的科学种田图;
   《拖拉机手》呈现了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山顶是高压线,山涧有大桥,山腰绕水渠,春风杨柳,青年驾着拖拉机在万倾良田上欢跑;
   《宣传员》有点作者自画像的意味,豪情满怀,浓眉紧锁,拳头挥舞,她拿着《人民日报》,也许正在读上面的一篇社论,或是一段最高指示,反正她是观者注视的焦点,画面具有标准的舞台造型元素,背景满天飞云,营造的气氛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挑战水库》铁姑娘叫板男壮士,群情高涨,你追我赶,是那个年代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热火朝天,战天斗地,创造奇迹的真实记录。
    当年吴小葵在重庆梁平农村创作的这套知青版画,散发着浓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无疑是珍贵而难得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