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古居:东阳老城地名述略(西南 西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立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26 11:20:26  文章录入:吴立梅  责任编辑:gohwu
 

西街南侧从东到西

西街

老城“丄”形主街之一横的右半,因所处之地理位置而得名。东西向,东至老市府,西至瞻婺门,长380米,宽5。为老城繁华街道之一,旧时繁华地段东起老市府,西迄木牌坊,即俗称“上西街”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作电视剧《儒林外史》外景拍摄地。西街东端原有“宣化坊”,与东街西端的“承流坊”相对。历史上,西街为岘西杜氏聚居地,俗称“西街杜”,为旧时城内六大族之一。

 

西望西街

西街自东而西,南侧有老国药店、银台第、酱弄、蒋井弄、红椿巷、香店弄、旗杆里、杜台门里、孟婆殿弄;北侧有邮电局、日杂公司、太平池、图书馆、西街新厅、西经泽巷、倪门堂、竹涧弄、忠臣祠弄、粮食局(现为广电大楼,该处旧为法界寺及城西学校——前身为文明书院)。

银台第

 

银台第,东侧为广丰园菜馆旧址

位于西街东段南侧。南北向,北连西街,隔街与文明里相望,西北斜对太平池,东经朱开梅家门堂与新华里(当店弄)相连,长70米,宽3。老城城西,此处为一缓坡,名西坡岭顶。“银台第”之名,源于旌表杜其骄的“银台宣谕坊”,该坊位于银台第弄内西侧。宋时有银台司,掌管天下奏状案牍,设在银台门内,故名。明清时,银台为通政司之别称,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杜其骄,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曾任通政司参议,岘西杜氏北京房人。坊间传说杜姓高官有“皇帝坐金台,我坐银台”之语,显系附会。

里弄北端东南侧为杜氏小祠堂,西侧原有吴嘉芝长子吴樟涵(谱名友衢)的三层朝东楼房,称“吴宫”,为上世纪30年代东阳民居之翘楚,于此设照相馆,经营数年后停业。南端东侧为当店。当店北侧西街店面,为吴友成开设的深受泥腿子欢迎的广丰园菜馆。菜馆之东有同仁堂药店。银台第西侧西街店面,曾为邮局所在。19401月,县合作金库在银台开业。19474月,由吴樟涵任行长的“东阳县银行”在银台第开张,因法币贬值,经营亏损,次年下半年歇业。

酱弄

位于西街中段南侧,东邻银台第,西邻蒋井弄。南北向,北连西街,东北向斜对太平里。南60余米东折90°经数拐后傍玉池西侧与腾蛟巷相连。

此弄又名“酱坊弄。旧有“仁丰酱园”,前为店堂,后为作坊,两旁排列几十口大酱缸,制作各种风味之酱及酱油酱菜。系方佩香兄弟经营,其“瓜汁酱油”曾在巴拿马及南京的博览会上获银奖,名噪一时。酱坊停业后改营“仁丰染坊”,坊主为方日明。

 

酱弄与西街交接处

酱弄东南侧,原有吴嘉芝民国初年所建用于储放火腿的外墙为粉红色的四层楼,人称“吴家大楼”,为东城中西部地表性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供销手工业部(后改名工业交通部)驻地,还做过总工会驻地。楼拆毁后,其址改建检察院宿舍。

蒋井弄

位于西街中段南侧,东邻酱弄,西邻红椿巷。南北向,北连西街,隔西街西北向斜对新厅,南至民居,长50,宽2。原有井,井口不大,其下颇大,水质颇佳,1995年被填埋。井的位置在西街47号和49号街面屋,井口在47号吴品珩之孙吴郁琮家楼梯下。原系蒋姓人聚居,故名。《安儒蒋氏宗谱》中,有后裔迁居城内的记载,但未知此弄之蒋氏是否为安儒蒋氏。

西街拆建后,蒋井弄已不存。

 

蒋井旧址,井口在图片中间水泥盖板位置

红椿巷

位于老城城中偏西,东与南街平行。南北向,北连西街,南接镇圣庙,长180,宽近3。居民以岘西杜氏和南岑吴氏为主。

 

红椿巷北段

红椿巷原为棋盘街的北段。红椿楼以北地段则称“木牌坊脚”,因与西街相连的巷口原有一座木牌坊。此牌坊名“藩伯”,又名“枢衡”,明崇祯九年(1636)为天启二年(1622)进士金肇元建造,据称上有同榜进士张国维题字,上世纪30年代焚于火,仅存石柱。牌坊横跨西街,两石柱分别位于西经泽巷和红椿巷的东首,将西街分为两半,东为上西街,西为下西街。每年正月迎龙灯,要低头进退三次才能过坊。金肇元明末曾任江西布政司参议、福建布政司参政,置江西信州、建州学田赡养寒士,倡建福建南安水城,抵御倭寇袭扰,名列道光《东阳县志·循吏传》。

红椿巷北口有为倪千里而立的“峨豸”牌坊。倪千里,系吕祖谦弟子,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进士,以知县升御史,迁右正言,“公馈不入门,私书不出国”。《岘西杜氏宗谱》则称,其始祖杜烨“卒于县之峨豸坊,子孙遂世为东阳之峨豸坊人”。

1943年行政区划上有“红椿庙巷”之名,为西北镇第二保。但当地居民称这一区域为红椿楼。上世纪80年代,“木牌坊脚”到镇圣庙街段定名为“红椿巷”(旧时地图将此段列为棋盘街的一部分)。

坐西朝东的红椿楼,说是楼,其实带有寺庙性质,香火颇旺,外观和镇圣庙相近,规制略小,塑有“红椿太祖”像。老辈人说红椿太祖是山西人,于东阳人有恩,还说他常栖身于一棵红椿树下,故建此楼以供奉。二月初二的“红椿庙会”是旧时东城四大庙会之一。

红椿楼的建成和拆毁年代,均未见诸文献。旧址在县委宿舍东侧的花坛处,即红椿巷中段之西侧。县委宿舍楼原址,1949年至1967年为中共东阳县委各部委及妇联驻地。该处原为“菁庐”,位于红椿楼中部及之西,系士绅杜菁(1906~1989一名齐星,又名承简,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任吴宁镇镇长。1952年入台,创办台湾省木雕规模最大的“中国艺术雕刻木器厂”)寓所,上世纪40年代建造。

红椿楼之东为红椿广场,旧时红椿庙会的百姓集会之所,解放后为县民警队操场。红椿楼之北,有吴玉书旧居。吴玉书,吴良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教授。

 

红椿广场

红椿巷与腾蛟巷相交的南口,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杜金荣(1932~)旧居。杜系岘西杜氏人,在台湾任陆军第292师师长、“国防部”督察部主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1995年元旦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999月退役。

 

 

位于红椿巷南端西侧颇具纪念意义的的老县委大门门楼,此处原为南巷祠所在

香店弄

位于西街西段南侧,东邻红椿巷,西邻旗杆里。南北向,北连西街,南通墨林里,长50,宽近2

 

香店弄与西街出口

按其名,弄口早年有卖香烛的店铺。因周围祠庙殿宇颇多,南有红椿庙、镇圣庙,西有忠勋祠、节愍祠、褒忠祠、孟婆殿等,香烛的需求较旺。

1927年在近西街之弄口设施万昌云记印刷厂(系东阳印刷厂之前身)。上世纪30年代,托塘人张赞燮在此开设“鸿文印刷所”。

旗杆里   

居民区,位于西街西段南侧,杜台门里之东。中有一弄,南北向,北起西街,南至民居,长约百米,宽2余。后来贯通,经由灯光球场东侧与西殿巷相连。岘西杜氏聚居。其内有世雍堂。

 

旗杆里与西街接口

封建时代,一般科名在举人以上,或高官,或受朝廷旌表敕封者方有资格立旗杆。后期,取得贡生资格的也立旗杆了。

 

旗杆里内古民居

旗杆里遗旗杆基石4块。岘西杜氏竹涧房杜时萼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科中举,曾任河南封丘知县,但目前不能肯定他与旗杆里有关联。

杜台门里

原称“杜台门”,为岘西杜氏大宗祠通往西街的大台门,杜姓重要祭奠、红白喜事由大台门进出。位于西街西段之南侧,北通西街,与忠臣祠弄相望,南通民居“大田里壁”及镇圣巷。“大田里壁”以处“大田”之北而得名。里弄长180,宽2余。为岘西杜氏聚居处。

 

杜台门里西街出口

岘西杜氏南宋时迁居东阳。其始祖为黄岩人杜烨,南宋嘉定四年(1211)任东阳主簿,爱东阳山川之秀,风俗之醇,也因次子杜思诚(1206~1273)随任并赘于西门外马之纯家,始定居东阳西街峨豸坊(即红椿巷北口),为岘西杜氏始祖。在城后裔分布于西街及周围,乡间村落有后山店、湖沿、山头杜、前溪沿、白泥坎、横城、杨树塘等。

 

 

拆迁中的灯光球场及其西北,图左为杜台门里

孟婆殿弄

孟婆殿弄一名见于《浙江省东阳县地名志》中的《吴宁镇区图》。此弄紧邻瞻婺门(西门)。按其名,原本当有孟婆殿,但当地耆老多称不知。

 

今人罕知其名的孟婆殿弄

相传孟婆生于西汉,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们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迷信说法,黄泉路上过奈何桥,抵望乡台前必喝醧忘台孟婆卖的孟婆汤, 以彻底忘却前事,与前世作一了断。

歌山镇西宅有孟婆山,其上有孟婆殿,此孟婆系北宋歌山人,与孟婆殿弄之孟婆仅称呼相同而已。

或称此弄为“养济院弄”,因其南通 “养济院”得名。“养济院”,俗称“养育院”,但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孤老院”。系社会救济机构,收养流浪及贫无所依之人。原建于南街,元大德十一年(1307),县令郭英就画水驿废址建造。明弘治年间,知县谢琛移建西门内忠勋祠之东南。

孟婆殿弄位于西街西端南侧,为西街西端南侧由西往东第一弄。南北向,北连西街,南至民居,60,宽2。南端东折与杜台门里交会。养济院西北靠近城墙处为祀王鈇的忠勋祠。

瞻婺门

俗称西门,东阳老城八城门中的四主城门之一,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因东阳隶属婺州,婺州在东阳之西,遥瞻府城,故名。早期还有“就日”和“朝京”之名,其意分别为“亲近太阳”及“上朝进京”。

 

西门旧址,对面为西门街

西门内北侧原有县令郭一鹗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创立的文明书院。前有门,中有厅,后有堂,左右有厢房,凡三十余间。其后为池亭,用垣绕之。时诸生肄业其中,最为昌盛。明万历年间许都起义后,官府在此驻军,为驻防厅。

紧挨西门处有骑路“父子中丞坊”(《吴宁托塘张氏宗谱》载为“父子掖垣坊”),为东城最宏伟之牌坊,旌表张希武、张国维父子。瞻婺门东南内侧,旧有祀王鈇的“忠勋祠”, 当地人称“王苍野祠”。王鈇(1514~1555),字德成,号苍野,画溪人,任常熟知县时率地方军民斩首倭寇5000余,俘7人,保一方平安,被称为“海天一柱”。后以中埋伏牺牲。明万历六年(1578),浙江兵备道、常熟人徐栻奏建“忠勋祠”于此,每年二月戊日致祭。忠勋祠西通老吴宁中路,南通西街,吴嘉芝曾开设“平民吃粥处”。

南门为南乡百姓进出之重要通道,西门则为官员来往的必经之路。西门之热闹与南门相埒。

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聚众起事的程本达被新科举人吴诰荣诱杀,即悬首西门。同年八月廿七日,太平军李世贤部由此门进入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