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吴文化研究会在福安举办研讨会
在穆云畲族乡蟾溪村的吴氏祠堂参观交流
《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给穆云畲族乡虎头村的吴氏祠堂赠送锦旗
《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给溪柄镇茜洋村的吴氏祠堂赠送锦旗
与会人员到白云山景区和溪塔葡萄沟观光
在溪柄镇茜洋村的吴氏祠堂参观交流
吴文化研讨会现场
吴文化研讨会现场
福安新闻网消息(吴庆堂)9月24日至25日,闽东吴文化研究会第三届第一次研讨会在福安召开。《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主任吴仲奇先生、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吴明祥女士专程从江苏无锡赴会指导,来自宁德各县、市、区的闽东吴文化研究会分会负责人、吴氏宗亲代表等80多人齐聚福安,交流探讨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吴姓源于姬姓,肇端于吴国,形成战国初期,始祖系周朝的泰伯和仲雍。吴泰伯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的奠基人,是中国历史上“三让王位”的杰出人物,是被孔子尊称为“至德”圣人的第一人。泰伯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商朝的后期,其父是黄帝二十五世孙古公亶父,和国人聚居在今陕西邠县一带,数次迁踄,艰难度日。泰伯作为古公亶父的长子,深知父亲不满现状,早有“翦商之志”,久有想让少年才俊、日后果成英主的三弟之子昌接位,便和二弟仲雍一道离家出走,主动让贤,双双逃奔荆蛮,让三弟季历成为唯一的合法接班人,为昌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可能,这是泰伯的一让;不久,其父毙,泰伯奉命回朝奔丧,其弟推让,泰伯仍不受,此为“二让”;多年后,其弟王季病故,昌恳请泰伯继位,泰伯再次坚辞不受,史称“三让”。吴泰伯的一生,以无比高雅的至德精神为主旋律,奏响了“三让王权”、“江南开发”、“功成身退”三个至善至美的伟大乐章,始终发挥着榜样示范、激励子孙、鞭策警示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闽东的吴氏后裔约有15万人,其中福安约2.5万人,人口数量位居福安378个姓氏的第9位。成立于2001年的闽东吴文化研究会,参与编纂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开展了闽东吴氏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宣传和普及了至德、谦让、亲民、开拓为核心内涵的吴文化,加强了闽东各县市(区)吴氏宗亲的交流联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努力。9月24日至25日,闽东吴氏宗亲代表一行,先后参观了穆云畲族乡蟾溪村、虎头村的吴氏祠堂,并在溪柄镇茜洋村吴氏祠堂召开研讨会,福安市方志办主任阮作春出度研讨会并讲话。
闽东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麟艳说,吴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及其丰富,处延源远流长。吴泰伯“三让两家天下”的至德廉让精神和开辟江南的开拓创新精神,彰显了逊让崇德、厚德载物、诚实和洽、团结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一往无前、开拓奋进和文化气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仍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各县市(区)吴文化研究分会进一步加强联系、互相促进,大力推进闽东吴文化研究工作向新的广度、深度发展,为弘扬吴文化的精神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