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洁冰清堂:玉洁冰清是一座保存得较完好的明代古民居,建于正德(1515—1520年),为吴道揆的父亲吴德琛所建。这座古民居最初的时候叫做泽德堂,那么,后来为什么要改称为“玉洁冰清堂”呢?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当时,泽德堂归吴道揆的第四子吴化所有,吴化的妻子叶氏是个非常善良而且恪守妇道的人。吴化死后,叶氏便殉情身死。为了表彰她的贞烈,乡里人特把叶氏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封其为“旌表烈妇”。为此,泽德堂才改名为“玉洁冰清堂”。
慎修堂:慎修堂,国学生吴国均建置于清道光己酉(1894)年。今天,我们来参观慎修堂,不仅是因为慎修堂的建筑工艺,而且还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逼进,为了南孔家庙的瑰宝(孔子夫妇圣像)的安全,国民政府内政部特令南孔七十四代奉祀官孔繁豪恭护圣象向浙南方向转移。1940年,战争加剧,当孔繁豪了解到大济的文化底蕴之后,便选择了慎修堂作为避难之所。1943年,孔繁豪因病逝世,葬在了大济的仙宫山上。2002年4月,南孔第七十五代奉祀官衢州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孔祥楷前来寻根。左边四间房子,就是当年孔繁豪居住的地方,最里边这间是用来放置孔子夫妇圣象。据当地老人回忆,孔子夫妇雕像高约1尺,金黄色,用楷木雕刻,木像雕有“子贡雕刻”四个字,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孔子夫妇圣像都锁在橱柜当中,轻易不给人观看。只有一次例外,民国30年9月,庆元文庙举行“秋祭大典”,将孔子夫妇楷木雕像供奉于大成殿上,才让人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秋祭大典由孔繁豪先生亲自主祭,由于缺少祭器,一切礼仪从简。当时,城中稍有身份的人都参加了这场祭礼,典礼完毕后,大家随着孔子夫妇雕像沿城游行,观者如堵,盛极一时。
修德堂:修德堂,建置于清道光1849年间,系国学生吴国贤所建。修德堂门楼是大济古民居中保存得较为完好,而且较有特色的一座门楼,门楼为砖石混合型,有三重檐。门楼的砖雕极为精美,有两蝠两麒麟,有蝠临门、防火之喻。修德堂的总体格局为二进三开间,二重门,内有天井,有牌楼式大门、天窗和天井。修德堂正堂内部主要为木制结构,正前方挂有“修德堂”的牌匾,斗拱、雀替雕刻精美。据说,修德堂的大门一般只在婚丧时候打开,和风水之说有关。
(2)扑朔迷离的古地道
迄今已发现地道口七处,地道口网络在不同的古屋下或菜园边大致用青砖拱筑,洞高一般为1.9—2米,宽1.7—1.8米。用河卵石或条石铺底,两壁间设灯台。据考查是由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的。故砖的类型,拱圈的规模大小有所不同。是在建房时一起建筑还是先建房子或先筑古地道也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地道为何用有说是因为宋时官居要职的吴氏人非常注重忠孝节义,有誓不降元的民族精神,为辞官司回乡躲避统治者的迫害而建筑;有说是因为当是有财富的人常常会遭到一些流寇地痞的不测侵袭,故而筑地道确保人身财产的有备无患。还有像聿新堂吴伸公为人正直因揭发当时的假太子案,辞官回乡一方面为避奸党的事后迫害,一方面为愉悦晚年而开地道与花园衔接。多种推测不一,但无论为了抗金活动还是躲避土匪、奸党均属隐情,没有留下足够的文字记载这是常理之所在的。《庆元县志》文艺:明万历县亟吴华《济川形胜》诗:……古洞深且幽……记载的即是大济古地道。这扑朔迷离的古地道令人遐思向往,亟待开发。
(3)古道:
迎旨门建吴伸官邸大门外,明万历神宗帝吴道揆公为朝散大夫而建。
金甃街直达庆元县城,青砖窄面,其图案或“人”字,或“钱”形,既美观又牢固,堪称一绝。
(4)古祠二座
大理吴氏中宅祠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迄今已有953年历史。祠堂排局宏大,属孔庙式,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各五间。面积近千平方米,祠堂排局宏大,属孔庙式,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各五间。面积近千平方米,祠后有祖墓群,有半月池鱼塘,在3000平方米的围墙内有千年古樟古枫,堪称园林胜地,经全面修理,今有专人管理并春秋祭祀。大理吴分祠,又称岭根祠,建于明,因从落岭下村岭根迁回祖地因名。祠边原是“名登天府”坊,有古樟。祠宇宏伟。
大理吴氏宗祠:大理吴氏中宅祠堂,又名“务本堂”,始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至今已有953年历史。“大理”二字来源于宋王朝嘉封吴毂公为大理评事,宋景祐元年(1034)赐封其父崇煦公为大理评事而得名。“中宅”二字来源于吴氏后代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在重建宗祠时就地命名,以表尊敬祖辈。
大理吴氏中宅祠堂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周围有围墙,祠堂规模宏大,属孔庙式,整体布局呈长方形,面阔五开间,进深五柱带前后双步廊,系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两侧尽间(俗称马弄,面宽1.45米),正厅之外尚有两抚,东西厢房各五间。吴氏宗祠现有专人管理,并春秋祭祀。
务本堂,是专门用来供放祖先牌位和处理宗族事情的场所。左右壁上的四幅字出自清代康熙年间大名儒,当湖陆陇琪在大济日涉园讲学时所书。可惜因年久脱落,字迹已经模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后人写上去的。在务本堂的后边,还有一座古墓群。古墓群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由古墓群和半月池鱼塘组成。据说,这半月池是按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而开掘成半月形的,取“花尚开,月正圆”的意思,故而称半月池。
(5)古井
大济村内分布古井八口,最深最大的是“三万三”财主房下的大井深约12米。用河卵石砌成下大上小的1.5米口径的大井。其技术之精湛令人赞颂。今人为便利,全村均是饮用从天马山麓接来的山泉。
根据实地调查,大济村头井、陈宅井、聿新堂井、慎德堂井、资德堂井、华萼堂井、季家井、岭根井、挑水岭亭井,分布在古村落各个部位,不仅是民众主要生活用水之源,而且是古地道隐秘的出入口。随着世事变迁和人们生活改善,古井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有若干井口已被人为封闭。
这口井是岭根井,深不见底,冷气飕飕,使人顿生凉意。
(6)古墓
肇基始祖吴崇煦公墓,位于村口“摇船出海”,面积3000平方米,有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