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石碑·字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春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3 11:39:42  文章录入:吴春安  责任编辑:gohwu
 

——父亲吴志明、母亲杨凤秀的生平事略

 

吴春安

 

一直在想,在我编的家谱中刊入自己写父母的文章是否妥当?只活了52岁的父亲弃世已经27年,至今乡邻们提及,仍然交口称颂;我跑各户采集入谱资料,认识他的宗亲,对其人品还是赞不绝口。可见,父亲的名誉经得起时间考验,又有什么理由不将其事迹公诸于众呢?于是,我也就学祁黄羊内举不避亲了。

如今,乡邻列举我父亲的好处,说他性格和霭可亲,忠厚老实,早年当生产队队长七、八年,群众关系好,从不谋私利;父亲驾船运货去县城,乡亲搭便船总是有求必应。说他极爱做人情,家贫无钱送礼,便提着手网到渠边打鱼虾,归途经过办喜事的人家,装做才知道消息,将鱼虾悉数送上,表示他的恭喜与祝福。亲戚称颂我父亲之品德,说他就是对平五服甚至出服者,仍然看作至亲,常有走动;虽家境贫寒,但为人极诚恳,客至,必想法弄好饭菜招待。华容县新建乡瑞琼姑妈乃平五服之亲,嫁离我家20里外的南县县城汤家,其家公需要蔬菜种子和挑水用的桑树勾子,我父亲总是尽快办好送去……

父亲言语不多,就是靠为数众多的微小的善行构筑起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世间新人换旧人。这些事例肯定会被渐渐遗忘,口碑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成一种空洞的人云亦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防止遗忘和讹传,我在祖居地望城县乌山镇编家谱时,特意刻石碑三块运回南县。碑上简记了父母的生平,以求将口碑传达给后来者。如今趁修谱之机,再记下几件体现其为人的实事入谱,算是再存个字碑吧。

父亲早年当队长很长时间,并不因为领导七、八十人而减轻自己的体力劳动,排完工,仍然和大家一起出集体工,而且总是挑重活累活干。那年修雷家洲电力排灌站水闸,社员们都害怕到冷水中去施工,而工程必须抢时间完成,他带头下水,在水里连泡三个白天,午饭都送进去吃,任务顺利完成,但他从此留下了支气管炎和坐骨神经痛的病根。

父亲当队长时,正值全国都在刮“五风”吃大食堂,副中队长李继唐驻小队蹲点,私下要炊事员周春伯母晚餐给他留9钵饭。当时已经开始饿死人,浮肿病人越来越多,这样做肯定会有更多人遭殃,周春伯母将情况及时报告,父亲趁李继唐下午开会未回,当机立断提前半小时收工开饭,只给他留一份饭。李继唐回来后暴跳如雷,要将周春伯母赶出食堂,父亲不怕太上皇李副中队长的淫威,作主将大公无私的她留下。结果,6队比其他队饿死人要少。

1975年阳春,四川省开县发生严重雹灾,数万人涌入南县度荒。我家青黄不接,已靠借米度日,却4个男人下堤,拿着公社章的遭灾《证明》,要落在我们家。父亲解释家境,想劝走对方,灾民没听懂,看父亲笑容和霭,以为答应了,就将行李放下来,父亲只得顺水推舟。父亲极好客也极爱面子,跟母亲说:“既然来了,就是远客,再穷,也要招待。”他用直接行动兑现着诺言:连夜出门借米去了。

父亲借米的能力远近闻名,但毕竟主、客共10个人要吃饭,一次要借的米太多,别人家境况虽然好点,毕竟也在青黄不接时,也要接待灾民,难度太大,终于在灾民进屋后的第三天,父亲未能借到晚餐的米,无奈之下找灾民借米做饭! 主家找落难的灾民借乞讨来的米,这是亘古未有的事。灾民惊愕,这才明白:著名的鱼米之乡,却也有如此贫困的家庭!他们很知趣,次日很早就起床出去讨米讨吃,晚上才回来住,一共在我家住8天,每人讨足100斤米才动身回川。父亲严守信用,在他们临行前真的借米还了灾民,灾民对父亲没条件还接待他们很感动,回乡后写了感谢信来。

毋庸赘述,父亲的人品,以上的事例足资证明。父亲一生行善终有回报,他中年后生活艰难时,能借到几十户邻居和一些亲戚家的粮食,靠的是人缘。我这个全村最困难家庭的子弟,作为应届高中生率先考上重点大学,也应是父亲行善的报答。但最重要的回报,在父亲年轻时就出现了:因家贫,他33岁还未结婚,就在这一年,终靠名声赢得了母亲的心。

母亲杨凤秀出生在华容县操军镇,生下来8个月时,武艺高强的外公杨正兵与外婆吵架时,一怒之下失手将其打伤吐血致死。外公将女儿送到对河南县彭国才、袁五秀家抚养,更名彭安秀。彭安秀容颜娇美、读过两年私塾,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邻村在水利站吃国家粮的郭某为妻。郭某长期有外遇,为达到与汉寿籍少女雷某结婚的目的,用锅铲挖眼睛、开水烫脚等手段逼迫彭安秀离婚,已经生育5个儿女(存活1个)的她,不得不在29岁那年无奈地回到彭家。在与年青的部队逃兵朱桂华的竞争中,父亲靠人品胜出,于是有了我们吴氏三兄妹。

父母坟前的墓碑。

母亲选择忠厚的父亲作伴侣,从数学的角度看属于合并同类项:因为她的为人也很勤劳、善良。作为家庭妇女,母亲要照料祖母、教养子女、做鞋缝衣、浆洗衣被、种菜做饭喂猪,她样样家务活都拿得起,包括打豆腐、做米豆腐和团子等各种节令食品及各种蔬菜的腌制。1974年冬,祖母刘氏中风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母亲招扶周到细致,时间长达一年多而毫无怨言。其孝顺程度受到了亲戚、邻居的一致夸讲。

父亲缷任队长职务后,一度因业余驾船而有副业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割资本主义尾巴时,父亲的船被勒令出卖,失去经济来源,子女学费、他本人看病、人情来往等开支必不可少。父亲选择了参与倒卖布票,结果被邻居告发而在村里挂牌批斗并游堤。爱面子的父亲因此长夜忧思难眠,肺病加剧,一年中有相当长时间不能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母亲选择与父亲相濡以沫,共渡难关,她作出人生中一次最重要最艰难的抉择:在家中无米下锅的情况下,在凌晨悄悄地动身与同队的一位远亲去华容县万庾公社讨米。一个读书识礼并曾与吃国家粮的人共同生活10年的人,走到如今当乞丐这一步,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女的生存,在并无任何社会救助机制家人面临饿死时,母亲挺身而出,牺牲自己的名誉而无怨无悔。作为儿女,我们至今不以为耻,反以有这样负责任的母亲为荣。

人生一世,如同草木一春,不同的是,优秀的人会留下美德而长存于世人心间。父亲1981年因肺病以52岁的壮龄早故,母亲安享75岁之寿后,也在去年夏天西去。避开50年不遇的大雪灾后,我于今年正月初回到了故乡为母亲拜新年。弟弟屋前那丘伴堤边的旱田一角,父母在地下长眠。阳光下,新立于合墓之前的石碑格外醒目。亲戚们提议:墓碑好,但需要再买些水泥砖瓦修一下墓,最好盖个亭子。我凝视着坟堆,想着父母一生节俭,怕死后的奢华不合他们的心愿,没有同意。

以上粗浅的文字,权作我送给父母亲的一座文字之碑吧,或有当世、后世之宗亲,能够体察我双亲品行之高洁、养育儿女之恩深。

 

 

                      2008年3月3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