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越南老师吴氏青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唐维维 李…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5 10:26:4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在这里感觉很温暖”--记梧州学院越南老师吴氏青  

唐维维 李路平 万力群 姚 丹

  “梧州学院发展很快,我希望学院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梧州大学’的梦想。”来自越南的吴氏青老师说这话时动了感情。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副中国普通民众的装扮,不深究的人是不会联想到她是一个外国人。吴氏青老师是梧州学院越南语的外教,来学院已经5年了。她1977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的30年间就与中国和中国的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基于她对中越两国交往的突出贡献,吴老师获得了2006年自治区“金绣球奖”的殊荣,她也成为当年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东南亚专家。

  吴老师1968年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毕业后,担任过该校的中国语言与文化系副主任。1977年她就来到中国,曾经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文化大学)和南京大学进修汉语言专业,曾作为互派老师在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任教。2004年,已经退休的吴氏青老师应邀来到梧州学院,成了学院开创国际交流办学的第一位外教,之后在梧州学院跟越南高校的合作办学中起了牵线搭桥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她担任外语系英语本科班的越南语教学工作。  

  “您为什么会选择学习汉语?”面对学生的疑问,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中文的吴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就是喜欢,我是把中文作为自己终生钻研的外语。”由于学院只有吴老师一个越南语外教,所以她的课程很满,最少的时候一周也有12节,多时达20节,但她却不感到累。“每节课我都很开心,也很珍惜跟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

  教书育人30多载的吴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本着“宽严相济,润物无声”的原则,默默地为学生的成长竭尽所能。她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越南语的积极性。课堂上,吴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说越南语,说错了委婉地指出,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给留学越南的同学多打些基础,课上吴老师还挤出时间说些地道的越南语,讲述越南的风土人情。下课了,细心的吴老师会跟一些上课分心的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引导。此外,她非常乐意为那些想提高越南语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得知外语系08级的一名同学缺少字典,吴老师就利用假期回国时间,专门买了两本越南语字典送给这位同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吴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免费给部分有需要的同学进行辅导……“吴老师是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师,讲的知识也很实用,我很喜欢吴老师的课。”06级英语本科生韦艳丹谈到。   

  2010年是梧州学院与越南合作高校教育交流合作五周年。5年来,吴氏青老师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以其丰富的外事经验和强烈的责任心为梧州学院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与越南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梧州学院成功地访问了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平阳大学等12所学校,并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语大学等8所高校签订了国际教育合作备忘录及协议。与越南相关高校成功建立教育合作关系,也为梧州学院成功升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梧州学院代表团随广西教育厅赴越南参加为期13天的第二届广西教育展活动,吴氏青老师也随团前往。参展期间,吴老师的家虽然与宾馆只有几步之遥,但她也只是利用休息时间抽出1个小时回家看望生病的爱人和年迈的父亲。她知道家人很渴望与她相聚,她也很渴望在家里与老伴、父亲有更多一些时间共享天伦之乐。但是为了学校的参展工作,她只能匆匆结束了这难得的团聚,坚守着工作岗位。为了利用参展机会促进梧州学院与越南高校的合作交流,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奔走于越南各高校之间,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毫无怨言。吴老师还积极地担当梧州市和学院代表团出访越南,或者越南代表团来访的翻译工作。“作为一位外籍教师,能够这样一心一意地把学院的国际交流工作搞好,让人敬佩。”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处的老师感慨地说。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吴老师却淡淡地说:“我非常热爱教书,离不开学生。学院是我事业的舞台,作为学院的一分子,这是我应该做的。”“自己能够做这些,是因为有很多朋友、学生可以帮忙建立起两国的教育合作关系,我觉得能够做的就尽量去做,希望我们学院有更大的发展。”

  为了教书,吴老师于2004年只身来到梧州学院。5年来,吴老师都不会因家事而请假缺课。每年寒暑两假,她才像一只候鸟一样飞回家乡看望亲人。谈到在中国,在学院的感受,吴老师用得最多的是“温暖”两个字。“在学校里,很多领导和老师我都认识而且关系很好,认识的、不认识的在路上都会和我打招呼,他们很热情。”说到这里,吴老师开心地笑了。她告诉我们,每逢过节,学院的领导都会亲自来看望她,跟她一起过节,平时也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杨奔副院长曾这样对我说,‘吴老师无论从外貌、穿着都跟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又都说汉语,其实我们就是一家人啊。’我听了这句话,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