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宗亲十二姓渊源简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至德文化博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0 12:35:2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至德宗亲十二姓渊源简介

昔孔子盛赞吴太伯(论语称泰伯)之盛德,其言曰: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见论语第八章)。

至德者,为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至德宗亲》追根溯源,实是同宗共祖,血脉相连。《至德宗亲》是由吴、周、蔡、翁、曹、辛、柯、洪、江、方、龚、汪等十二姓氏组成。今据二○○六年一月十日公布的《中国姓氏统计》排名表:周姓第九位,吴姓第十位,曹姓第二十七位,蔡姓第三十四位,江姓第五十二位,汪姓第五十六位,方姓第六十三位,洪姓第九十九位,龚姓第一百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吴姓内地有三千余万,国外有六百八十余万。

至德各姓氏之渊源,始于后稷,据司马迁《史记》所载云:啻喾之元妃姜 ,践巨人迹于野,感孕而生子,貌丑陋以为不详,弃之不死,姜原以为神,遂复收养长之,因名曰弃。

及弃长,善家耕,播莳百,建功天下,帝尧举为农师,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见周本纪)。至今《至德宗亲》皆后谡姬氏之裔孙也。

后稷之后至公刘,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十四传(谱载十五传)至太王古公亶父,积德行义,国人载之,避戎狄去而止于歧下。民颂其德,周道自此以兴。

吴姓起源:吴姓,自泰伯公始也。太王古公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少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是时,商道衰。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为遂父志,亡如荆蛮,以让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其子昌,即西伯文王。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之义,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泰伯卒,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自泰伯作吴,五世而周武王克殷,求泰伯、仲雍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遂以为吴姓。

周姓起源:文王之正妃太姒子十人,伯邑考居长,次武王发,次管叔鲜,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成叔武,次霍叔处,次康叔封,次冉季载。发、旦最贤,左右翼辅文王,伯邑考既前卒,故文王立发为世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武王伐纣,克殷而有天下,广封功臣昆弟,各食采邑(见史记周本纪)。武王之十三世平王,别封其少子烈于汝州,人称周家,遂以周为姓。

蔡姓起源:武王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使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武王崩,成王年幼,周公专王室。管、蔡疑周公之为,不利成王,政见不合,欲挟武庚以复殷,蔡叔被迁而卒。子胡贤,周公举为鲁卿士,而鲁治,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嗣,是以蔡仲,遂以蔡为姓(见史记管、蔡世家)。

曹姓起源:武王之弟振铎,同母排行第六,为文王之第十三子,封于曹,遂以曹为姓。

柯、辛姓起源:周太王之次子仲雍随泰伯奔荆蛮,五传至周章,封于吴。仲雍之九世孙名柯卢之后,望出钱塘,以名氏,是为柯氏之祖,遂以柯为姓。又据《济阳堂》志载柯姓随后分衍出辛姓,合于同堂。

翁姓起源:周武王四世孙昭王之庶子名溢字庶仁,居盐官,食采于翁山,赐姓翁,卒谥端明王,遂以翁为姓。

考翁氏始祖端明王之后,传至唐代轩公,赐甲榜进士,官闽州刺史,居莆田竹啸庄,遂以为家,为入闽始祖。后唐何公生子乾度,于后晋官至郎中,居洛阳。有子六,于宋时均高举进士,显赫一时。

洪姓起源:乾度长子处厚,字伯起,号敦煌,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分姓洪。是为洪氏始祖。

江姓起源:乾度次子处恭,字伯度,号济阳。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州法曹。居淮阳,分姓江,是为江氏始祖。

三子处易,字伯简,号盐官,居竹啸庄。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与长兄同榜,官南剑少尉。奉令应战胡夷,壮烈殉国。仍继翁姓。

方姓起源:乾度四子处朴,字伯淳,号河南,居竹啸庄。宋太祖开宝元年进士,官都曹,分姓方,是为方氏始祖。

龚姓起源:乾度五子处廉,字伯约,号武陵。宋太祖开宝元年进士,与四兄同榜,官监察御史。居马栏,分姓龚,是为龚氏始祖。

汪姓起源:乾度六子处休,字伯容,号平阳。宋太祖雍熙二年进士,与次兄同榜,官朝散郎韶州判官。居东林,分姓汪,是为汪氏始祖。由于乾度之六子齐显,人称“六桂腾芳”,成千古佳话。至于六子分姓缘由,实因当时遭逢胡夷之乱,三子处易公壮烈殉国,乃避地分姓而散居,故乾度公为六桂开墓之祖。乾度公葬于福建莆田,封“六桂坊”。今六姓联宗设堂为会,堂名曰“六桂堂”,其渊源本于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