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内有“潮州” 大庄村吴氏已联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9 9:47:0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大庄谢姓宗祠。
大庄村民供在床底的公婆神神位。

  大庄村是白云区钟落潭镇一条平凡的小村。村民都是两百多年前从潮州迁移而来,除了会熟练地说广州话,也依然保留着说潮州话的传统。走在大庄,身在广州,却又仿佛让人感到在潮州……  

  记者文远竹 通讯员云宣摄影报道

  据传,两百多年来,大庄谢家人一直不敢回揭阳。居民谢伟文说,当时先人在这里扎根后,回揭阳将祖先骨灰偷来广州安葬,由于怕老家兄弟责怪,因此一直没有回家乡。

  大庄是钟落潭镇红旗村的一个经联社,分为四社和五社,全村面积1000多亩,居住着800多人,村民主要姓谢和吴。根据两姓族谱的记载,谢吴先祖都是来自清朝末年的潮州府揭阳县。

  走在今天的大庄,如果不留心观察,已经很难发现关于潮州的印迹。吴、谢两家已经彻底融入了当地。然而,在不经意之间,这两姓似乎又在刻意地保留着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

  潮州民谣 老人随口唱起

  广州话是大庄居民的通用语,但老一辈的人依然能熟练使用潮州话。这里的老人还能唱一些潮州民谣。“雨大大,沃田垄,田垄崩,沃韭葱,韭葱廿十丛,红花溜溜红,红大妗,做媒人……”六十多岁的曾秀芬婆婆随口给记者唱起了这首在潮州妇孺皆熟的民谣。

  曾秀芬是钟落潭镇龙岗村人,“嫁到大庄之后,为了跟丈夫、家婆能更加融洽地沟通,我就学起了潮州话。每一个嫁到这里的媳妇,都会讲潮州话。”

  大庄的居民几乎都没有到过潮州地区,有的甚至连潮州在广东哪个位置都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在不经意地传承潮州文化,谨记祖先来自潮州。

  邻近村庄同拜“公婆神”

  大庄村民谢谏开家里,一进门,门口是门官神位,在卧房的床脚,还供着一位潮汕地区独有的神——公婆神。

  在潮汕地区,当地人认为,孩子的成长有赖于一位公婆神的保佑,因此从小孩出生一直到15岁,每一年都要拜公婆神。15岁的时候,大人们会为孩子举办一个叫“出花园”的成人礼仪式,在这个仪式上,要备办三牲答谢公婆神,此后就可以不用祭拜。

  大庄的村民也依然保留着拜公婆神的习惯,不过习俗已经有所改变。谢谏开介绍说,公婆神会一直拜,一直拜到孩子成长结婚,至于潮汕成人礼“出花园”,则“大人没有教,所以没举行”。

  潮州人社团欲为大庄修路

  每一个大庄人都有一个乡愁情结。身份证上,他们是广州人,但是有时候在口头交流上,他们会直接说是“潮州人”,某些潮州习俗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

  目前,大庄吴姓已经与潮汕本土的吴姓联系上,也经常举行一些宗亲来往,谢氏也按照族谱的登记多次前往揭阳寻亲,但是族谱登记的地方已经没有谢姓存在,后来,谢姓乡亲找到了揭阳市谢翱纪念堂,遗憾的是他们在谢翱纪念堂拿到的《谢氏族谱》,和祖先留下来的族谱对不上号。目前,谢姓乡亲依然在四处寻根。

  2009年10月24日,广东海外潮人联谊会妇女委员会还组织了60位潮汕乡亲来到大庄联谊,65岁的谢金池特意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祠堂的门口,表达全村乡亲浓浓的乡愁:“雏鸟离巢沧桑历尽四甲子,婴孩盼哺普天同庆一干支。”横联是“潮人同济”。

  广东海外潮人联谊会了解到,大庄成为钟落潭镇最穷的乡村是因为交通不便,准备发动潮汕乡亲一起为大庄修一条水泥路,以期望“路通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