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繁昌吴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摘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 18:56:3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赤沙乡戴亭村(现并入黄浒镇)是一个来自泾县茂林的吴氏聚居地,现有村民中辈份最长的是“报”字辈,最小的是“同”字辈。茂林吴氏迁居繁昌背后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传说这支吴氏先人因避太平天国战乱,逃到江北无为县,当时家境尚可,可是一直没有男丁出生,无奈之下,就收养了一个养子,但在后来他们终于又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老两口死后,两人各分一半遗产,但因为养子好赌,很快将遗产挥霍一空,又霸占了次子的财产。次子为摆脱养子的纠缠,只好渡江来到繁昌定居,开始是租别人的田,后来逐渐繁衍生息,氏族逐渐壮大。今天吴氏已是当地较有声望的宗族,但问题是该支吴氏,“本”字辈男丁很多,可到了“宗”字辈是男丁就非常稀少了,村里人传说都是过去修水库时移祖坟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这支吴氏都很勤劳聪明,开了许多塑料厂、石狮子厂,在当地还是比较富足的。据说族谱在文革中被来自南陵县的造反派烧了,现在还有一本族谱却不知道藏在谁家里......(选自茂林吴家的博客)

   

     读完此篇文章,思绪万片。在我模糊的记忆中,80年代末,台湾的小伯来大陆探亲的时候,我曾经见过此篇文章中所提的族谱。当时很懵懂,不知道繁昌吴氏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心急之时,忙向老父亲打电话确认族谱的故事。老父亲七十有四,除了耳目不好使,平素倒也身体健康。老父亲听闻是儿子来的电话,一个劲地在电话那头嘘寒嘘暖,完全听不到我说什么。只好求救于大嫂,父亲这才得知原来我想知道关于吴氏族谱的事,便对往事侃侃而谈:

    大概的故事和所提文章差不多,只是族谱的事似乎更多了一份悲剧色彩,据老父亲说,族谱在哪家,似乎就没有好运,更有无后的传说,因而保存吴氏族谱更有了一份家族责任感。

    问及繁昌吴氏的辈分,老父亲毫不犹豫、十分熟练、铿锵有声地说道:泰an(第三声音,老父亲念的如此,追问,似乎也没听见我问什么)登基、家嗣喜昌、健观谦一、天柞云长。

   

      大概意思就是:吴泰伯始祖登基之后,吴氏子孙从此人丁兴旺,并且身体健康、谦虚做人,世代相传之意(高中时古文就没学好,凑合着吧)

      关于辈分,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是“天”字辈的,我父亲是“一”字辈的,我爷爷应该是“谦”字辈的。可在我的印象中,爷爷名字应该是“吴克宽”,不是“谦”字辈的,到底怎么回事呢?

       父亲说:爷爷确实是“谦”字辈的,“吴克宽”是后来改的名字:小伯“吴一燮(音)”解放前原是国名党将士,解放前夕,随国民党一起去台湾了。爷爷日思夜盼,不见归来,只恨台湾海峡割断两岸乡情,遂改名“克宽”,寓意海峡太宽,割断乡情,应改早日跨越海峡的阻隔,亲情相认。

       爷爷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在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记忆的时候,他就走了。80年代末,两岸关系缓解,小伯40年后重返故土,并往泾县吴氏祠堂祭祀。记忆中,当时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非常热闹的聚会,人非常多。或许对于长辈来说,那是一次永世难忘的重逢,乡愁亲情在那一刻化作多少泪水。

       我大哥作为“天”字辈的长子,之后还陆续接到小伯父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可能两岸关系之后又趋向紧张,日后书信就渐渐少了起来,现在似乎也完全断了联系了。

      对于族谱一事,也是在那次小伯探亲时才见到的,老父亲还很骄傲地对我说,我是多少多少代吴氏子孙(具体不记得了,好像是一百多代了吧),似乎还有我的名字在上面。那张族谱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唯一的印象就是很像医学中描述遗传病时画的那些线条,一支一支地往下——生根发芽......

      (族谱曾在我家保存数载,后在三伯家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