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乡贤王文稿得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30 20:03:58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吴大成
 

读乡贤王文稿得受


     大热天里,华平拿来二本书,一本乡志,一本乡村先生自写的文册。本来天热人难过,眼也花,不大愿看书上的小文字,却待慢慢看得乡村先生的书写来,竟觉着有酷暑捧西瓜的感受,硬使人不自觉的猛咬起来。
    先生王文,起落之士,农耕为业,嚼字养生。说其起落,是谓其年少立下报国志,时不济士,竟不得筹。说其嚼字,是谓其年老际遇敞赦,耕读著写,竟不得闲。
    先生笔耕,不图名利,不图功禄。所写地方史事,人文沉浮,方史与国事关联,人沉与风云乌白。旦图去事混浊说清楚,书下笔墨流人间。
    文中事多,稍例二回。
    乡志中记:反面人物,王镇寰。原来是王镇寰曾做过民国时期三任县长,也就不管这位县长大人做县长期间做过好事否,只要是做了民国的县长,就定性为反面人物。当然,编志者没有定性的权力,此归大环境决定。如不然这位县长事例排列开来,历史必然将其埯殁,此王镇寰,就是大坏蛋、历史罪人一个。
    王文先生与王镇寰同里同族,且少时面见过这位从前的县长,自然所见所闻比外人切近。更且王镇寰早己枯骨扬尘,无吹捧平反之必要。王文写王镇寰,只为依事写实,不贬不褒。
    王文文记(段录):王镇寰,学成归国,毅然决然,参加倒袁运动。(若无爱国之心,焉去倒袁)。湖口失败,重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不为国兴,焉随国父)。主政临川,倡修马路,新中国辟为316国道。(若无爱民之心,焉能修路)。另调玉山,县库有空,电告乡绅同族捐谷贰佰余担。(若无廉心,岂愿捐谷)。玉山主政,达到保保有学堂,人人有书读。免费让学童入学受教。(若无兴国之志,岂会兴教)。至后被列为革命对象,查封抄家,没发现半点值钱的东西。全村满族,乡间遍地,妇孺老幼,人人皆知,个个都晓,终身乃一清官,不计铢锱,两袖清风,点无所积。有张先生为其铭文曰: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不义富且贵,于我是浮云。
    从上文字中显示,王镇寰此人,不全是坏蛋恶人。只是当年风云动荡,人生坎跌难自持而己。王镇寰此类,五十年风雨又现端倪,大环境推波逐浪,还须纳细流才好。
    又一:《良缘厚谊》。
    著写:撰稿人沤心沥血,把自己的劳动血汗,火热热地投入邮筒,渴望见诸铅字,但没有一点关系,常要遭到不屑一顾,打入冷宫,抛进废纸篓中,因而笔耕结晶,只得陷入投靠无路,施展无门的窘境。
    ···正处苦境之中,多承省城几所高院文、史、哲诸博士教授指点,又感谢邑人台北学者邹维远先生,从中作伐,将我拙作,特连写上:
    “社长钧鉴:兹有大陆王文君来函,据述与姜公伯彰,颇有渊源,景仰《··文献》己久,今附来稿两件。意欲在《··文献》登出,未知可否?敬请卓夺,感同身受,专此奉达。敬请  钧安  乡晚邹维远拜”。(上是1995年5月事)
    王文先生是把自己的所知沤成文字,试想通过铅字告多数人知,可大环境里不纳布衣,焉能得入?若非海台有故友吹风助劲,先生心血还将抿于斗室。所知尚有多少无台海风助的故事,藏失在布衣里。幸好先生晚年有运,自费出册,终始故事得以传递。
    陋无学,只知观字,不善着写,看得王文手册如六月得凉粉,气舒心爽。又闻先生走了,回到人生的起点去了,不禁使人在想王文先生几时再回来,来时原照写你的真事书,世上还是爱看好书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