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顶吴氏宗谱人物记选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正闻  文章来源:精英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5 11:37:49  文章录入:吴正闻  责任编辑:吴正闻
 
                
仁 医 济 世 ——记名医吴希舜世家
 

吴希舜(1864~1912),谱名文八,号月槎,灵溪镇渡龙宕顶村人。清光绪年贡生。年轻时即立志攻研中医学,历十个春秋,遍读古典医籍,对《内经》理论有其独特的见解。时至中年,始就地问诊行医。他根据人之脏腑、经络、气血生理系统及其功能,以及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病机的转化,在临床上能抓住辨证、立法、用药三大关键,对疑难病症,无不从细微处着眼,故被人称为“八仙”。其治寒厥疑死一例至今尚在乡邑传扬:里人钦伟妻,28岁,时值酷暑,始腹痛呕吐,继则泻下,日十余次,已五日。是夜突然人事不省,目睁齿露,四肢冰冷,家人认为已死,殓在大厅。房亲来邀希舜诊之;六脉微绝,惟心胸部尚有些许微温,断为少阴寒厥证。以通脉四逆汤一剂灌之,至晚人事略省。二日复诊,以方去葱头倍人参进之,诸症悉退而以六君子汤复体质。

吴希舜一生尚德为医,不论集镇山乡有邀即至,出诊从不坐轿子,且不拘贫贱富贵不计酬金丰俭,唯治病救人为宗旨。民国10年春(1921)平阳县知事郭曾甄至吴家,此时吴希舜去世已十年,闻乡绅犹交口称誉其医德医术,深受感动,亲书“广济民生”一匾予以褒扬。

吴朴斋(1894~1944),谱名明诚,希舜之长孙。受家传耳濡目染,及长遂攻读古典医籍,参以祖授之要领,融会贯通。,对疑难病症,则法外有法,心细胆大,用药直达病灶,能起沉疴。兹举其治真寒假热医案一例,以见一斑。

乡人谢钦旺,时酷暑,身热口渴,喜凉饮水而沾唇即止,由某医诊治,进却暑止痢之药,罔效。症延旬日,病入膏肓而邀朴斋再诊,乃真寒假热症,为拟四逆汤加苓术一剂。病家往药店配方,恰逢前医,大异,言:“炎暑进姜附必殒!”病家惶恐而再询朴斋,朴斋慰言:“此方无妨,先服三成,待一炷香后如无他变,继服之”。药后症缓,次日病减六七,以原方加人参重服一剂而全愈。

朴斋亦如其祖崇尚医德,遇到贫穷人家,不但不收诊费,反而解囊相助。民国13年冬(1924)平阳县知事熊钧赠匾曰“活人济世”。

因医术高明求诊者甚众,每日家门医室内病人、陪人和闲杂人等出入混杂。著名共产党人吴毓,既是同宗又是朴斋好友,常利用此特殊场所,藏匿此间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一日,探得风声的伪灵溪区长借口看病,带领警备人员突然而至,恰逢吴毓在偏屋楼上,情况极其紧张。朴斋一面令家人宰杀鸡鸭置办酒席,设计稳住敌人。同时让吴毓头戴斗笠腰束围手巾,化装成牧牛人,到牛棚牵牛佯装外出放牧,始得脱险。

朴斋因医术高明,收入颇丰,但他热心公益。邻邑屿兜横塘纠纷案,涉讼百年未决,民国十年,平阳知事郭曾甄亲临是地勘察,召朴斋会同南港乡绅商议,延至民国十六年,朴斋再次参与调停,横塘纠纷从此再无反复。民国20年春,废除私塾推行新学制,众推朴斋为副校长,时设校宕顶吴氏祠堂内,此为渡龙乡第一所小学。学生近百人,仅收少量学费,欠缺若干全由朴斋资助。

今至曾孙守香及玄孙正恩,其家族以医为业,岐黄济世,代代衍传,现今已四世矣。

                             
                             宗侄孙正闻 搜集整理      二00八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