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吴氏族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定刚  文章来源:吴氏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6 9:54:3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四川中江吴氏族谱》于2007年春节出书。烫金布面古盒装,族谱为古线装竖排版、丝绢包角、经半月的先檀香后藏香烟薰,真纳可谓古色古香。
    族谱记录了吴氏太伯裔孙139世。我派始祖为福建连城永清公,派下5世“长安于天喜四年岁贡选广东潮州府程乡县教谕”从福建迁广东,派下26世盛英公于清乾隆39年从广东徒步入川在中江县大西门外纸钱垭,即中(江)广(汉)路中江出城2KM安居繁衍至今。
 

 

 目      录

引言

宋徽宗皇帝御制吴氏族谱序

吴氏族谱序    (王十朋)

吴氏族谱序    (朱  熹)

吴氏族谱序    (吴攀龙)

吴氏族谱序    (薛居正)

吴氏族谱序    (吴  宏)

吴氏族谱序    (张宗政)

历代褒崇志封谥号

泰伯庙、泰伯庙碑

泰伯墓祉、仲雍墓祉、季札墓祉

泰伯墓、仲雍墓、季札墓、神位

本源记(苏州后裔)

本源记(吴定刚)

四川中江吴氏班辈排序

吴氏永清公世序表

吴氏宏业公四川中江裔孙世序表

中华共祖黄帝(一——二十五世)

始祖泰伯(一——一百0四世)

福建连城开基始祖永清公(一——三十五世)

世家第一、吴泰伯(史记译文)

吴国的兴起和灭亡(史记译文)

吴人的祖先与农耕(史料折文)

吴国的兵器(史料折文)

吴王阖庐与孙子兵法(兵法十三篇)(史料译文)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史料折文)

吴氏与苏州园林(史料)

吴泰伯与日本天皇(史料折文)

周礼(史料折文)

吴氏簇谱跋

闻开友録谱有感

域名

生字表

作者简介

 

 

引       言

滔滔江河    万脉相聚    源之点滴 

惊涛海洋    千流百汇    始自大江

参天大树    根茎叶聚    众土固之

国泰民安    饮水思源    勿忘祖先

盛世溯源    续书谱牒    世系可辩

吴氏旺宗    承前启后    代代永传

    乙酉年(公元二00二年)正月初二日,拜读了家父其弟吴开友手抄本吴氏族谱。祖谱载吴氏自轩辕黄帝元孙后稷,传至古公旦父,传二十三代,从古公旦父之子吴泰伯传至朝鼎传一百0四代,又从中江的太始祖福建连城永清公传至宏业公,传二十四代,再传宏业公之孙盛英公,乾隆三十九年正月,盛英公从广东起身徒步入川,四月进入四川中江县大西门外纸钱垭,(今中江县西山乡中江至集凤公路两公里处)。盛英公是四川中江吴氏的开基始祖。再从盛英公传至家父吴开文传七代;从轩辕黄帝至此共传一百六十代,家父之后尚有四代人未续编谱中,总计为一百六十四代。祖谱载最近的一次修谱时间是辛未年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距今已七十余年。按照不成文的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谱牒的惯例,续书吴氏家谱势在必行。艰巨而漫长的修谱工作从此开始。

    四川中江吴氏族谱仅仅收编了宏业公的长子鸿(汉)周公之次子行英公的后代,以及宏业公的次子云周公之次子盛英公的裔孙。虽称四川中江吴氏族谱,但不能以貌窥全,以点代面。本谱仅仅代表中江吴氏的一脉。

    四川中江吴氏族谱在编写时,基本保持了吴开友手抄祖谱的内容。根据史料仅作了少量的修改。祖谱中只记载了行英公之孙,即达字辈,此辈之后,祖谱中未述及。行英公何时入川到中江安身亦不详。由于历史久远,无从考证,但行英公的坟墓及三合一碑至今仍耸立在中江县六松乡铜元河畔半山坡上。碑刻五世子孙历历在目。本次修谱时,编入了行英公八个儿子中的次子绍光公之弟三子星达公之裔孙共八代,祖谱记载了盛英公之后至家父即开字辈,前次修谱截止时,开字辈未能完全收编入谱的以及开字辈之后的定、祥、隆、兴四代人,本次修谱时,尽可能地收编谱中,但由于早年离散,信息中断未能全部録入谱中深表歉意。

    为方便读者了解吴氏的史实,续谱时新增添了《史记》中的《世家第一、吴泰伯》、译文《吴国的兴起和灭亡》、《吴人的祖先与农耕》、《吴国的兵器》、《吴王阖庐与孙武治军、兵法十三篇》、《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吴氏与苏州园林》、《吴太伯与日本天皇》、《周礼》以及三台西平吴氏祖谱《宋徽宗吴氏族谱序》等,吴氏的部份史料内容。

    祖谱与吴氏其它族谱或史料相比较,发现的疏漏进行了拾遗补缺,对明显的错误,进行了勘误。暂无从考证的,保持祖谱原貌,不作变动或修改。

    吴氏上溯四五千年史,忠共传一百六四代人,可谓久矣,为表达吴氏历史的久远和沦桑,体现吴氏文化的厚重和渊源,表达对吴氏祖宗的崇敬和追忆,《四川中江吴氏族谱》特采取了竖排版的版面形式给人一种古朴和厚重之感,反朴旧真之感。

    经过五年的艰辛,四川中江吴氏族谱终於付梓。疏漏和谬误难免,愉悦与遗憾并存。若能闻逆耳之言,无不感之。谢谢。

编者:吴定刚

  

四川中江吴氏班辈排序

    清乾隆年间,吴氏鼻祖增书吴氏班辈六十个,供吴氏添丁定名有据可依,吴氏裔孙永远遵行,以辩世序明亲疏同宗不紊,历代可考,现将吴氏班辈録后.

周英绍达中      怀开定祥隆      兴荣源自启      敦庆裕扬鸿

信义传世代      道德振家邦      先绪正远大      孝友必永昌

作述宗功继      勋名立朝堂      文明乃治国      斯维族之光

 

                                    乙酉年六月二七日 定刚抄

 

后     记    (跋)

    壬午年(公元二00一年)正月初二日,有幸拜读了家叔吴开发手抄本吴氏族谱。谱载,吴氏系轩辕的后代,出自后稷。传至家父吴开文一百六十二代。抄本记载,最近的一次族谱是民国辛未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距今七十年。尚有四代人未续编入谱。传承了几千年的吴氏族谱总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断。于是萌生了续书吴氏族谱的念头。从此开始研究族谱,查阅谱牒资料及有关史料。按照族谱记载寻访吴氏衍孙。跋山涉水收集族谱素材。开始时,打算将所有的吴氏人全部收编入谱。当进入实质性的资料收集及寻访谱中人物时,才知道其难度有多大。正如古人云“不知天高地厚”。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吴氏入编谱中。甚至连入川到中江的吴氏始祖盛英公所传五个儿子也无法全部寻清楚。仅续书了一房即绍广公的后代。由于七十年未续书谱牒,其余四子散居何处无从考证。

    行英公传八个儿子,仅能将八字之一的绍光公的三个儿子中之一的星达公之后代续如谱中。

    编纂吴氏族谱时,保持了族谱的体例。同时增纂了吴氏永清公(福建连城太始祖)世系表。以便让读者了解四川中江吴氏的始祖及传承脉络。增纂了吴氏宏业公四川中江裔孙世系表。将中江始祖的裔孙名字归纳在一张表中,一目了然。

    齿系表中分三部分,第一部份中华共祖轩辕黄帝为一世祖,传至古公亶父共传二十三世;第二部份始祖泰伯为一世,传至朝鼎共传一百零四世;第三部份福建连城太始祖永德公为一世祖,传至兴洋共传三十五世。四川中江吴氏从轩辕黄帝传至兴字辈,一共传一百六十二代。自盛英公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正月从广州起身四月进入四川中江县大西的外  垭至今(公元2006年)二百三十二年,盛英公在中江共传十代。

    本谱最后边的三代人(祥.隆.兴),未按班辈起名的,续谱时,吴氏男性均按班辈书写名字。起名时只有两个字的,则在中间或后面加上班辈。无班辈的则加上班辈,并将现用名加上括号,如:吴啟明,加上班辈后为吴祥明(啟明)。吴氏女性成员根据自愿原则加上字辈。

    此系表中,只排列了吴氏男性成员。为体现男女平等,在齿系表中,将吴氏男性和女性成员同时编入谱中。女性成员书至嫁出,并注名嫁与何人,嫁至何方以备后询。

    相同班辈中出现重名时,尽量采用同音字加以区别。改动后可能有违取名时的初衷望谅。

    族谱素材收集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不可能直接采访每一位谱中人。有的是通过间接访问收集素材。因此不可能避免地会出现出身的年.月.日.或时辰的差错,或出现音同字不同的差错,望来函勘误。

    孤军奋战五载寒署,只身爬涉近千米高山,趁休假和工余寻访,收集素材。工地办公室挑灯纂写族谱手稷。经五度核编,五易谱稷,四川中江吴氏族谱终于面世。虽是孤军奋战,但仍得到了家叔吴开发的教导,并提供吴氏手抄本族谱。兄长吴定理.吴定安.吴定映的帮助,晚辈吴祥发的配合,女儿吴祥静校稿打印,张宗政老师为族谱作序。同事云小兵及其夫人叶斌榕女士的无偿服务,为族谱电脑打字.排版。族谱方可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致谢!

 

主编:吴定刚

丙戊年仲秋(公元二00六年)

四川省中江县大西街(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