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瓦 屑 坝 拾 遗[/center]
在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了寿一公原贯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如今饶州府名和鄱阳县名均不存在,瓦屑坝究在何方?问了很多长者均不甚了了,安庆很多姓的宗谱也都记载着本族来自江西瓦屑坝,也无人知道瓦屑坝何在?2000年3月1日《安庆日报•下午版》有一篇《瓦屑坝─安庆人的根》的文章,是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教授所撰,文章指出元代江西饶州路约相当於今日之波阳、余干、万年、乐平、德兴、景德镇、浮梁等市县,属江浙行省。鄱阳县就是现在的波阳县,那里有一个叫瓦燮土令 的地方,那就是瓦屑坝。5月10日署名共水的作者也在该报发表了实地考察文章――《走近瓦屑坝》。文章说:当地方叫“瓦屑朗”。并附了一张妇女在坝底拾瓦砾的照片,一张几人合抱粗的老樟树的照片,他分析说该处可能就是当年人们离开这里的码头。葛先生写道,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莹、邹普胜、徐寿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徐寿辉及其部将赵普胜与陈友谅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庆及周围各县。朱元璋与陈友谅和赵普胜又多次大战于鄱阳湖、安庆、池州一带,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灭陈后安庆才恢复安宁,战乱长达十三年之久,其毁灭性的破坏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江西饶州一带受战乱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励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我寿三公房的老谱就记载着是在徐寿辉沿江东下时来皖定居。葛先生对安庆各县36种宗谱的统计,迁自瓦屑坝者有18姓占50%,又据《宿松县志》记载全县256个姓氏,除去迁入时间和原籍不详者外有213个氏族,内有182族是元末明初迁来,其中就有143族来自瓦屑坝,占总数的88%。当时安庆府的人口约42万,他推算有28万为江西移民,20万来自饶州,其中有10万来自瓦屑坝。这些意见不无道理。2000年7月5日请福润和祚林两位理事前往考察,终于在该县莲湖乡高桥村(距瓦屑坝十华里)找到了宗亲,会见到了泰白公115世孙吴美骥、吴飞鸿兄弟,受到热情款侍,亲热异常。他们和我们共63世祖泉公,我们是大房王全 公,他们是二房瑶公,在本村住有2000多人,是97世祖至远公从该县之北靠长江的谢家滩迁去的,每年正月他们还将各自的人丁情况写成谱稿送到谢家滩汇篇,年年不断,他们的宗谱在97世之前只载直系,不载旁系,查不到我们的资料,不过他们的90世祖也叫寿一公,一字不讹。据称该县吴姓人集居最多的是在油墩街。受经费限,这两处未去拜访。(九月介生、福海自费走访了谢家滩)。
他们到波阳县地方志办公室和鄱阳湖西的永修县地方志办公室得到志书和县情汇要,访问了吴城,从而知道县治所在的镇仍名鄱阳,历史上是路、府、州治的所在地,秦名番县,西汉名番阳县,从东汉起一直到1956年均名鄱阳县,1957年改名波阳隶上饶地区。按该县地图测算距景德镇仅60多公里,至长江的直线距离也只有70余公里,距安庆约120公里的公路,该村原为古代遗留下来无数陶片堆积而成迤逦20余华里的一条瓦砾坝。几百年来,斗转星移,瓦砾大部已被“湮没“,少数地段的瓦砾裸露在外。
先祖芮公秦末在此任县令,那时叫番县,公为政深得民心,百姓尊为“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公率民起兵响应,与项羽等入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公为衡山王。汉统一天下,分封功臣,刘邦封他为长沙王,芮公家族5人封王,9人封侯。据我至德堂宗谱记载芮公的墓在骛源西北百里,乐平志云墓在骛源游汀乡47都东北方之间,这里与乐平县为粦吴姓多是芮公后代。该县县城曾有番君庙,专门纪念芮公政绩,几毁几建,现仅存番君碑文于江西省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