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吴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0 12:59:31  文章录入:吴祉柏  责任编辑:gohwu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吴氏

 

四川省三台县西平镇吴氏的祖先,在司马迁的《史记》<泰伯世家>中就有记载。他们中,王候将相,仕大夫等历史名人应有尽有。

据族谱记载,公元前约1200年,二十五世古公亶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三子季历生儿子姬昌,姬昌聪明有才干,古公亶父很欣赏孙子姬昌,有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的想法。泰伯和仲雍看出古公的想法后,古公生病时,借故为其采药,躲避到荆蛮,现在的江汉平原一带,纹身断发,来断绝世俗传位给自己的意图,成全古公的想法。由于泰伯、仲雍带去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荆蛮之民拥立泰伯为君,号称勾吴。古公死后,传位给季历,季历死后传位给姬昌,姬昌死后传位给姬发,姬发灭商纣王而奠定霸业,确立周朝。姬昌为周文王,姬发为周武王,称古公亶父为周太王。武王姬发传令寻找泰伯和仲雍的后人。泰伯顾虑自己有子孙传后,季历的子孙不得安宁,所以终身末娶。姬发寻得仲雍的后辈周章,封周章为吴国诸侯,其受封地渤海郡,即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县,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君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一度攻破楚国。他的儿子夫差打破越国,战服齐军,北上与晋争霸,吴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后来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结果被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公元前473年,夫差亡国。夫差的子孙流散四方,为了勿忘国耻,以国为姓,称吴氏,这便是吴姓的由来,距今已2480年。据考,吴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延陵(今江苏武进县)。

约公元前520年,四十三世寿梦生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四个儿子中,季札最有贤德,其父想传位给季札,寿梦就改变了王位传子不传弟的旧习惯。寿梦死后,传位给长子诸樊,诸樊死后,传位给余祭,余祭死后,传位给夷昧,传至季札时,季札推辞不受,出走他国,国人立夷昧的儿子僚为吴王。这时,诸樊的儿子光说:“先王之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给兄弟,是因为要传位给最有贤德的季札,如果按先王的意思,应由季札继承王位,不按先王的意思,则应由我继承王位,也不应该由你僚来继承王位。”因此,光杀死僚,再次要求季札继承王位,季札再次推辞,并出走延陵,务农为生,终身不入吴国。季札死后,孔圣人手书为其题十字墓碑,“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从泰伯让位季历,到季札两让王位,三让两家天下由此而来。

后来,我祖兴旺于汉唐,衰败于宋末。旧谱记载的很多资料都来源于宋代,有宋代大儒学家、思想家朱熹,诗人苏轼、范仲淹,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一批宋代名人,拜赞吴氏先人;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宋微宗皇帝为吴氏族谱御制谱序。这些,都是吴氏族人的荣耀。汉唐以来,我祖有许多人在中央和地方为官,有河南太守吴荘,汴州太守吴封,广东副慰吴葳,舞阳侯、广平侯吴汉,平春侯吴旴,南阳太守吴恢,乐浪太守吴凤,鲖阳侯吴驾,殿前御史吴璧,清官廉吏中书侍郞吴杲(字隐之),浙东节度使吴齐,将军吴竺,南谯太守、尚书、淮西都统吴祯,湖南太守吴标,豫州剌吴明彻,河南节度使吴逵,西川御史吴莅,汴州剌史吴稛,国史馆修国史的吴兢,(著有贞观政要,该书是历代帝王必读之书,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部好书之一),翰林吴通明,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吴武陵,虔州剌史吴初,九江府德化县令、苏州主簿吴箎,冀州牧、史部尚书吴璋,骁骑上将军、太傅枢密院使吴延祚,武胜军节度史吴扆,御史中丞、朝议大夫吴兴隆,陜西统制吴显,吉安军教授吴虎,宋代名儒朱熹的高材弟子、讲学于平阳书院的吴雄。南宋末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宋政权被迫南迁,我袓念一郞南迁福建,随着辽、金政权的建立,从此在政治上走向衰败。

约公元1360年,入闽第6代人,一百一十四世兴甫公,在经济上崛起,以开矿炼铁获利起家,购置良田九十亩,还置有奇山异林,多产矿石,其后辈八房子孙共享其利。至我祖一百一十五世胜旻公,已有良田一十二万亩,四个儿子各分三万亩,可想而知,当时家境之富有。

据族谱记载,我祖念一郎于宋朝寳庆元年乙酉,公元1225年,从河南开封府迁往福建省漳州华崶社;念一郎之子十二郎,于宋朝咸淳二年丙寅,公元1266年,从福建省漳州华崶社迁往福建省龙岩州龙门里余炉官宅坊,是福建省龙岩州吴族始祖;康煕五十六年丁酉,公元1717年,我祖吴一绅响应清政府向四川移民,开发四川的号召,命长子吴中掦,留守福建继承祖业,并带领次子吴中魁,三子吴中木,四子吴中贵,五子吴中赐,六子吴中旌到四川创建家业。入川始祖吴一绅带领次子吴中魁,四子吴中贵,五子吴中赐在四川富顺县下南路尹市坝置家立业。三子吴中木,六子吴中旌在四川三台县置家立业,三子吴中木的后辈迁居川北昭化,广元三堆坝,双流县。六子吴中旌在三台县观音埸(现在的三台西平镇)独创家业,其后辈子孙大多居住在三台县和中江县。入川已287年,历经12代人。

中旌公八世孙维邦夫妇不辞辛劳,于200310月带着西平吴氏族人的重托,自费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何家陂,探寻福建先祖及其后裔,在那里祭拜了吴氏先祖兴甫公、贵隆公,受到福建宗族吴振泉(平开字辈)、吴广龙、吴龙平、吴龙灿(平邦字辈)等的热情接待,并从福建吴氏宗祠里带回了香灰和福建后裔宗谱,探寻到了祖先290年前的足迹。

据光绪年间川北顺庆府蓬州光裕堂老谱记载,一百一十四世兴甫公,有儿子二人,有孙子八人,合称龙岩八户。其八户人家的后辈,遍布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中江、三台还分布有八户人家的其它派系。经与中江县回龙镇泰伯桥吴芳超编撰的吴氏族谱对照,中江县回龙镇泰伯桥的吴氏族人,与我们在一百二十三世恒台,字兆元是同宗,我们是恒台长子成功之后辈,他们是恒台四子成华之后辈。与中江县辑庆镇中兴路口吴国兴保存的,西流九曲主人1848年手抄本吴氏族谱核对,其中江中兴场的吴氏族人,与我们在一百一十五世胜旻是同宗,我们是胜旻二子友诚之后辈,他们是胜旻四子珦兴之后辈。

经过专家的论证,我们吴氏族人是客家人的组成部份。2003915全国移民与客家人学术研讨会在三台县召开,代表们参观了西平镇保存完好的吴家祠堂。电影《客家人》摄制组在吴家祠堂进行了外景拍摄。并对吴氏后裔、经济学博士邦举进行了采访,多家电视台和报社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

吴氏五大房现行班次

大二三房(介祯、介禄、介福公世系)班次:

武正纪钢  哲重伦常  恩本祖锡  泽庆荣昌

五房(介礼公)班次:

玉振金声  达集大成  朝新景运  代笃忠贞

么房(介祥公)班次:

武开国邦  贤定显扬  德宗友让  远长发祥

 

中旌公九世孙顺明写于二00三年秋

电话:0838720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