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访古碑坑行(下党行•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姗姗来迟  文章来源:寿宁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19 11:53:4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探源访古碑坑行



    远离车马喧嚣,寻觅一方净土,走进大山深处,踏访乡野村落,鼠年金秋的“碑坑之行”,让我的这种心情再一次得以释放。
    地处寿宁县下党乡北部大山峡谷之中的碑坑村,原名 “肥坑”,又叫“飞坑”,因与浙江庆元毗连,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寿宁知县张鹤年在村中立“寿庆界碑”一块,那里的先民以此为荣,遂将村子易名为“碑坑”。
    碑坑世代居住着沈﹑吴两姓。传说这两姓同住一村别有来由:当年吴氏始迁祖富六从庆元举溪出发垂钓,一路顺流而下,当他行至下党溪与碑坑溪交汇处时,天色已晚,正愁无处投宿,忽见碑坑溪流上漂浮着菜叶,他想上游必有人家,心中顿喜。于是溯流而上,果真见到山坳中住着一户沈姓人家。主人见他一表人才,举止稳重谦和,就将长女婚配与他。由于不是入赘沈家,因而不改姓氏,并分给他们田地耕种,于是,在此繁衍生息,几百年来,沈吴两族和和睦睦,传为佳话。
    碑坑虽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弹丸之地”,但却有着87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到村口,首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那座造型别致古韵盎然的八字撑廊桥。她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下党乡最古老的一座廊桥。那白灰砌檐的主体屋面托起三个小巧玲珑的歇山式屋顶,桥身挡风雨板褐色重彩,她的这种神韵,让碑坑村有了一道独特风景线,同时,这座古廊桥也见证了这里几百年来的沧桑世事和荣辱兴衰。
    迎着溪流,沿着岸边石路徜徉,只见两条溪涧从山中潺潺淌来,在村中交汇, 河上的两座石桥连着三片错落有致土木结构的古老民居。有了小桥,各个部分看似独立却又自然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品”字形的村落建筑格局使村子的景致多了几分诗意。这不难看出当初乡村规划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正在这时,一群稚气十足的小孩挽起裤管正兴致勃勃地涉入浅水,用畚箕捞着鱼虾。几位妇女在溪边清澈鲜洁的水中浣衣洗菜,她们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让游客心中平添了不少情趣。
    足踩石路,漫步小桥,穿行古巷,真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偶尔遇上三两个步履匆匆从田间劳作归来的老农,还会看到几位老人在泥墙根石头上静坐养神, 他们显得悠闲自得。习惯了山里生活的人们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守望故土却使他们淳朴的心灵得以慰藉。
    我们赶上收获季节,看到村民们迎着晨曦,把一筐筐稻谷挑向河上搭起的晒坪,傍晚,他们沐浴夕阳, 又挑回一担担丰收的喜悦。千百年来乡村传统生活图景如今还在这里继续演绎着……
    碑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现代文明的脚步姗姗来迟。因而,这里才留下一片 难得的“净土”。
    物以稀为贵,村以古为“珍”。如今,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古老的村落不会被人们遗忘,而将不断迎来青睐她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