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 茂林吴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11 14:35:4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财政部长吴波旧居位于安徽宣城泾县茂林镇西南,五十里9号,一进七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2平方米。屋前有照壁墙,八字院门向东,花砖门墙,青石门坊。院门左边有门房和边房,正屋大门向前,磨砖前墙,白石门坊,青石墙裙。内有门厅,“四水归堂”天井,两边六间正房,方格门窗,上有阁楼。正房前有天井,前厢是厨房。特别之处在于院门右侧砌双层梅花漏窗的短墙,圈成一座小花园,这在地少人多的皖南民居中是不多见的。

    吴波的旧居,是座清代古宅。屋前有道照壁墙,八字形的院门向东,花砖门墙,青石门坊。院内有门厅右边连着三间边屋,当中庭院用河卵石铺面,右边砌一道腰墙,墙壁上开双层梅花形漏窗。腰墙与院墙之间有座小花园,尚存水池和花墩。正屋向南,一字形前墙,花专门墙,白石门坊,下段墙面上两边砌青石墙。大门内有前厅和四水到堂天井。前厅两边砌隔墙,墙上开边门通两厢。堂厅内5列圆木柱,下为方形青石柱础。左右各有3间正房,上有阁楼,房门和窗扇上装方形小木格。正房前有廊檐和天井,前厢是厨房。

    从前吴波家住此屋西头,解放后土改时曾将一间正房分到他的名下。此屋东边有处名为“西仁里”的古宅,其中曾设私塾,吴波少年时在私塾中读过书。以后他去宣城水东镇,据说当过学徒,后来参加革命,建国后长期在国家财政部工作。1981年6月吴波同志轻车简从回到家乡,在一位“宗家”的陪同下,到茂林各处走走。走到了老茶馆“杨柳春”门前,老店已经面貌全非,但是他记得从前店里的生意十分兴隆,还说杨柳春的“九角糕”柔软爽口,很有名气。一路上穿街走巷,回忆当年的旧事,不禁感慨系之。当他看到一处古宅墙上有“西仁里”三个大字,高兴地说:这个大门里就是我当年读书的地方!走进屋里找到他就读的地点,他又说我还当级长呢,教书的是位叫“陶庵先生”的塾师。他记得有位同学叫吴本秋,正好吴本秋老人走过来,两位少年同窗紧紧握手,相对无言,因为要说的话太多了。当他看到对面围墙上“五十里”三个字,激动地说:“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就在隔壁!”于是加快脚走进旧居,认出他住过的房间,连声说:“就在这里!”进房坐下,他笑着对老伴说:“在这里我住了好多年啦!”时光 流逝,岁月无情,但是他心里永远装着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出了旧居,满目田野风光,他驻足不前,是在寻觅田畈里的一座小屋,那屋里从前住着他的“奶娘”。他不会忘记给他喂过乳汁的奶娘,更不会忘记故乡的亲人。

    吴波同志这次回乡之后,写了两首近体诗。其一是:“去是乌头归白头,白头喜见少年游。村郭依稀今又是,物换星移六十秋。”,阔别六十年的故乡,物是人非,茂林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茂林地区的“皖南事变”。当年数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家乡得以旧貌换新颜。抚今恩昔,使他心潮起伏,又写下一首缅怀革命先烈的诗:“义师受阻万山群,争说江南新四军。今日神州齐奋起,愿将四化慰忠魂”。吴波同志从事财政工作,长期以来养成一种习惯,事事严以律已,处处注意节约。他两次给泾县财政局的同志写信,都不使用公家的信笺,连旧信封也翻过来加以重复利用。当然他更关心家乡的财政经济工作,勉励泾县财政局的同志开创工作新局面。他有信中谆谆嘱咐:“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做,一定要讲求经济效益。产供销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得出去,才能变成真正财富。要经常注意市场供求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朴实而又诚挚的语言,对家乡建设事业的关心,以身作则的实际言行,是这位老财政部长留给家乡人的最宝贵的财富。

 

 吴波
  1906年生于安徽省泾县茂林五十里村。
    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
    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干部大队参谋,
  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统战部、驻洛阳办事处干事、秘书。
  后奉调到延安,在中央统战部担任传记委员会编辑。
  历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秘书主任,
  晋察冀边区粮食局副局长、代理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
  兼任晋察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供给部副部长,
  晋察冀边区财经办事处处长,
  华北解放区财政厅副厅长,
  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中央财政部办公厅主任、部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
  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任国务院财贸党委副书记。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1978年后历任财政部顾问,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财政部顾问、党组成员。
  1988年离休。
  2005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05年2月21日,99岁的前财政部长吴波逝世了。留下的存款不到3万元 这让人想起他生前给组织上写的遗嘱上的一句话 “我是一个无产者。”

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财政部为解决干部食堂吃菜问题,在一块空地上种菜,后又栽葡萄树。为建围栏,行政司做了投资200多元插竹篱笆的预算,吴波看后批示:“要重新计算一下,

是插竹篱笆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经重新测算,拉铁丝网比插竹篱笆节省20多元,吴波才批准这个预算。

有的人认为,吴部长太小气了,相差20多元钱,还让行政司重新做预算。吴波认为,虽然财政部每年有几千亿元的资金,但都是人民的血汗,使用应当精打细算,要少花钱多办事。1962年吴波同志被中央政府评为模范部长。

吴波生活也一贯节俭。他家部分墙皮脱落,端饭时墙皮曾几次掉进了饭碗里。但提到维修房子,吴波总是摇摇头。直到1993年,工作人员用“骗”的方式,让他出去呆了两天,把房子粉刷了一遍。为这事,吴波回来后还生了气。他家洗完澡后的水还要留在浴盆里,用来冲厕所。洗完菜的水也要用来浇花。他总说,北京缺水,要节约用水。在他的客厅里有一对破沙发,一溜半截高的书柜,1998年搬家时,一挪动就散架了。收破烂的人说,“你给我钱,帮你扔掉。”后来,这些旧家具只能找人扔掉了事。

吴波对家人要求严格。他的几个儿子先后去基层工作。大儿子当年支边去甘肃时,吴老送了他一句话,“去,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回来。”大儿子到了甘肃舟曲县工作。当时那是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穷地方。同去支边的不少同学都偷偷跑回了家,但他的大儿子却一直留在那里。三年困难时期,再苦再饿,也没有回来。吴波对身边工作人员的生活却又想得十分周到。他的司机蔡师傅家境困难,吴老一直给他接济,就连他家的房租、水电费也给代交。逢年过节,吴老总是让他的夫人邸力给工作人员的孩子们买衣服,发“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