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县报国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9 14:30:15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浅析赣县报国寺

 

    族谱记载:第八十三世:先公.虔公次子.字先机.行贞二.号.易斋逸士.娶杨氏.殁葬兼(廉)泉报国寺东.生二子.昌.炽。
    查《赣州史话》:赣州古迹最早者,一曰郁孤台,著见于唐书,其始建早于晋。一曰廉泉,府志《方舆胜览》云:廉泉在报国寺。
    按民家传俗,家族迁徙时带走本家的家史是不能少缺的一项重大物件。特别是祖宗的葬地,比祖宗生时居住地尤为重要,因为祖宗的最终归宿就在葬地。
    先公为北宋时期人物,葬时记载葬地为廉泉报国寺东。或以说明北宋时期赣县报国寺屋舍还存在。
    《方舆胜览》记廉泉在报国寺,说明报国寺比廉泉早,当时寺的名气比廉泉高。
    廉泉因有阳孝本、苏东坡二个历史文人而能相互存续,加上‘廉’字宣讲的又是人们乐道的高贵品质,因以廉泉之名可以朝朝复朝朝的流传下来。
    报国寺,顾名思义,肯定是在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政权受到威胁时,有一位义士或一群义士为保卫本朝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或政权为了纪念义士而建树的寺舍。当政权发生交替时,从前的报国壮举就不能复存了,甚至还有会受到斥贬的可能。就以元鞑入中国来说,它们对于凡有抵抗的,统统是采取三光政策,寺舍焉得有存。还有清顺治屠赣县,象这种载有报国二个字的寺庙就更没有竖立的可能了。
    赣州市里现在还存有光孝寺屋舍,我没有查证光孝寺的成建历史,但我认为光孝寺比报国寺的建立时间要晚。这里不是说有屋舍存在就是时间晚,屋舍可以修缮重建。孝字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人文精神,这是人们会去修缮这个寺舍的原因。光孝寺距离廉泉不上百米,以为光孝寺是继报国寺而后建的产物。
    纵观中国房建,大多数需要移土建造的工程,若要除去皇族公候的力量来说,民家几乎没有这个资力去做移土造屋的事,从前能建房屋的平地也不紧张,即是有钱的富家也只要拣一块平地去造广厦就是,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做移土花钱的事。看看现在赣州中学里面的地貌,以为当年的报国寺基址在今天的阳明院。只有这一块地比较平实一点。
    即是认为北宋时期报国寺屋舍还存在,而南宋时国家是讲究报国精神的,这个朝代不会去破坏报国寺。要坏报国寺,应该是在元鞑手里。元人统治中国也有八十多年,其间不会有人敢去建造报国类的屋舍。明代朱元璋靠打得来的天下,根据朱氏打天下及治天下的行迹来说,他并不主张建造报国一类的纪念性建筑,他的个性及朱氏天下的子孙也从未说过要谁精忠报国,最多有过叫别人保国的话,还是到了崇祯要倒国的时候。
    每个朝代,统治者总会推出一些哄哄人们的口号,老百姓在衣食方面有些改进的情况下,也会做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朱洪武九年以后,或是地方县爷和百姓们有建报国样屋舍的做法,当时百姓活也并不十分富裕,要建也可能建得不会有似从前壮阔,或者也不一定建了就敢挂报国的名牌。
    到了明中期,出了一个王阳明,史料上说王阳明讲学就在廉泉附近,由于王阳明历史近,学说有人认同,名气就自然大了。王阳明在讲学时,并没有是预先建好了一所屋舍才去讲学,而是在原有的房屋里临时讲讲而己,是后来的人们把这里叫做阳明讲学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