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吴宁八骏”之一吴映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新强  文章来源:东阳市六石街道吴良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5 9:15:56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吴宁八骏”之一

吴 映 白

(撰稿:吴新强)

 

     吴映白先生(1879—1940),讳世瑛,号元顺,考名陛庚,邑庠生,吴良南庵房四份头人,是淸末的一个名列前茅的青年秀才,才华横溢,少年入泮,当时有“南天儒北映白” 之誉,与邵飘萍(紫溪人)、郑文礼(塘西新下郑人)、金品黄(瑞象头人)、陈备三(石塔山人)、陈天儒(南乡人,村名不详)、李昂青(凤仪堂人)、张浩(玉山人)等七人,被誉为辛亥革命时期东阳“吴宁八骏”。

    吴映白生于清末,感于清廷暗弱,强邻交侵,国势危怠,俨然有去旧图新之意。熟读黄黍洲《明夷待访录》、王夫之《黄书》、王船山《史论》,以诸生(秀才)就学杭州蚕学馆,后又晋宁波四明法政学堂,攻读政治法律。在杭就学时,接触革命党人。四明法政读书时,吴映白在日本留学归国任教的同盟会会员范贤方、魏炯两位先生的影响下,加入了同盟会,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的一名战士。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全国纷纷响应,革命党部决定:先围沪杭,进取南京。当时吴映白正陪妻在吴良待产,闻讯后立即赶到杭州,与同邑人陈备三(字陶丞,石塔山人,法政学堂毕业)、张浩(字雨樵,玉山人,有宅在鼓楼外钉鞋巷)共商大事。同邑人李谷香(李宅人)因与八十二标新军有联系,即以张宅为集合点,在望江门策应八十二标新军进城。李谷香、陈备三均派参与望江门夺门之役,吴映白则派在张宅居守,任联络。11月4日,革命军全部控制杭州城区,5日,在吴山架炮轰击旗营,清军宣布投降,杭州光复,旋成立都督府。张浩任参议员,陈备三任官产局长(处理官产的机关),吴映白则奉命赴诸暨等县策反。大局定后,辞官不就,方回家乡探视妻子儿女,随后仍回宁波完成法政学业。

    吴映白在1913年,初任宁波检察官。当死刑罪犯执行时,例由检察官监刑,吴映白挥泪监刑,以不忍之心,行执法之公,为当时所传颂。后任衢州、温州检察官、推事,调查庭讯,唯恐不周,希免于枉纵。抓紧结案,夜以继日,使当事人少受讼累。草拟起诉、判决文件,经常长夜推敲。1919年在永嘉任上因病返家疗养,时达一年。

    1920年病愈后,出游武林,时张雨樵从政京华,邀约北上。适值高等文官考试,应试及格,分发山东,以知事任用。吴映白在省长公署任财务秘书,财政科长。

    1927年原山东省省长熊炳琦,出任河南,吴映白随往,就任太康县知事。其时民生憔悴,不忍目睹。军阀纷争,无力回天。掌印三月,即效陶令赋归。宦游十余年,身无积蓄,仍回济南客寓,乃应邀任财务科科员,以养家小。

    1928年,日军阻碍北伐军侵占济南,吴氏南返武林寄迹。适郑文礼任浙江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吴映白为嵊县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旋调绍兴法院检察官。其时有僚属以金为当事人行贿,吴映白除拒却之外,当即申请回避,以临财毋苟得之古训自遵,保持清白。

    郑文礼任高等法院院长,邀吴映白任浙江高等法院书记官长,掌司法行政。

    1937年抗日战起,省府移驻方岩。吴映白在战火纷飞之中,勤勤恳恳佐郑调度全局,耗心尽力,卒于任所。

    吴映白40岁重病后,信仰佛学,诵读佛教经典。60岁后持长斋,然重哲理,不尚世俗果报之说。奉信教自由之旨,个人崇尚,不干渉于家人。

    吴映白因患痢疾客死于方岩,抗战胜利后下葬在双牌村东南世柏亭侧对面(白泥砖头以南)。

    吴映白一生,爱国之心始终不渝。1937年秋,因病在东阳休养,因淞沪军事不利,省府有南迁之计,即携笫三女冒敌机空袭危险,赶回杭州,主持高院搬迁工作,安排船只,分批南移,本人殿后,轻舟离杭。

    在原籍休养期间,对在方岩工作的儿子(益逊),谆谆以国事为重,弗考虑家务相慰勉。並常以“一入公门,只身即非吾有” 责教子女,其爱国奉公的心情,跃然纸上。

    吴映白,常以刘备告刘禅的二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用来告诫子女,亦以此作为他自己的行为准则。

    吴映白,不遇天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择善而从,尽力而为。吴映白矢志革命,一切从本身做起,不独光复时身临前急,居乡首先剪辫,提倡男女平等,子女同受教育。提倡妇女放脚,三个女儿均不缠脚、不穿耳。兴办学校屡次因经费不足失败。1911年与吴品珩一起出面调解吴良、白坦同族两村溪水纠纷;1934年吴良父老发起建造小学校舍,吴映白将自己菜园又商讨寡嫂同意将菜园一起捐出,作为校舍基地。並将自己的二年俸金捐为建校款,建起一所集教室、礼堂、宿舍、厨房、假山、水池等于一体的师生在校不用走一步湿路的花园式学校,吸引境内南北乡众多学子前来求学。建校迄今70余年,培养人材迭出。1939年,见方岩山脚的回龙桥年久失修,吴映白个人捐资修造,迄至于今,老一辈还口辈佥载。

    吴映白虽然是清末秀才,但小囿于章句,好读书(擅楷书),经史百家无不涉,积书数千册,装十余箱,抗日离杭时未及载出,迨日寇投降,回杭时,已荡然无存。故乡藏书及手迹,湮于内乱。唯遗有手书,教子以爱国尽职,语重心长,惟恐不及,其子上交组织,存档案,可以备考而已。

    吴咉白,待人以诚,接物以廉,从政30年,身后无余财。其教养子女,不尚严峻,因势利导,各从所好,一子学财经,三女学政法。

    吴映白曾任过教师,陆军中将蔡忠笏、浙江高等法院推事周砚香,都是他的门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父亲吴映白小传》:吴益逊著,《东阳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P196

2.  《吴映白事略》:李花白著,《东阳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P133

3.  《吴宁八骏》:李花白著,《东阳市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