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会大地慧能的“顿悟之地”
在怀会大地的荒山野岭里沉潜了十五年之后,慧能于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676年)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吟诵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名句。他以禅学大师的身份横空出世正式剃度出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禅宗第六代师祖。
“慧能曾经用一首著名的偈语来概括自己学法、顿悟以及大圆满的全过程:‘心底含诸种,普雨悉皆荫。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如果说他年轻时在金台寺听《金刚经》心有所悟,是在自己的心里孕育了悟道的‘种子’,五祖在黄梅对他的提点是春雨,使这‘种子’发了芽,而在法性寺的一语惊人是菩提智慧的果实,那么发芽和结果之间的‘开花顿悟’阶段是在哪里呢?应当就是慧能在怀会大地‘潜伏’的这十五年时光了。”
也许看似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在这人迹罕至的山区,在和猎人混迹的日子里,慧能在一种几乎与世隔绝、几乎是天天与天地大自然和鸟类兽类的默默对话中,最终完成了他对天地的参悟,对‘顿悟成佛’学说的创立。”广东学者雷铎如是说。
“世人大都知晓,广东新兴是慧能的诞生地,黄梅东山寺是慧能的得法地,广州法性寺是慧能的剃度出家地,而韶关南华寺是慧能的弘法之地。但是却很少人知晓慧能令整个世界石破天惊的‘顿悟禅学’体系是在哪里形成的,答案是在怀会大地,在慧能潜伏的这十五年里形成的。”林昉说。而仔细回味,怀会大地又是如此恰如其分地适合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只有在这渔于河、耕于野的劳动人民中间,才可能诞生毛主席所说的“是劳动人民的佛经。”,也只有这最辽远、最坎坷、也是最不可思议的生活,才具有最磅礴的能量,足以孕育出历千年而不息的般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