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霞海城隍庙
在公元1853年,艋舺移民发生激烈群架,同安县人失败,就在火焰中抢出霞海城隍爷金身,退到大稻埕,在1859年建立霞海城隍庙,并以此庙为大稻埕的信仰中心。
霞海城隍庙规模不大,虽香火鼎盛、信徒很多,但一百多年来依然保持原貌,没有扩建。因为城隍庙所在地是中国风水上的“鸡母穴”,假如轻易翻动,就会破坏巢穴,使地方不安,所以信徒都不敢随意翻修。进到庙里,可以看到很多神像,呈阶梯状由上往下排列。在正龛中,供奉的就是城隍爷。在古代,“城”是城市、“隍”是护城河,所以城隍爷是护城河内的地方守护神,掌管人间的善恶功过、阴间的鬼魂行踪,可以让信徒心存善念,不敢做坏事。
农历5月13日是城隍圣诞,当天信徒会举行各种迎神赛会,来酬谢城隍爷的疪佑,是台北市内最热闹的庙会活动。
嘉义城隍庙
城隍又称城隍爷,象征地方之守护神,城隍庙是嘉义市民的信仰中心,自古即与民众息息相连,香火鼎盛。
现今城隍庙为泉州溪底派匠师王锦木主司重建,建筑富丽,格局尊贵,对木雕艺术表现深具特色,拜殿之八卦藻井,正殿步口及次间看架斗栱,全由榫卯斗成,不用一钉一铁,匠艺巧夺天工。
位于拜殿水车堵,左右两面各有细腻传神的交趾陶杰作,系陈专友和林添木两位大师〝拚场〞之作品,艺术价值非凡。庙中神像,脊饰、彩绘、石雕、门神、木雕等做工精美。
城隍庙保存之碑匾文物,包括全台城隍庙唯一获皇帝赐匾的“台洋显佑”匾,太子太保王得禄献“道宏化育”匾,知县张所受立“重建城隍庙”碑,知县范学恒为供香灯之资而立碑,晋江龚道南献大算盘,知县王廷干为兴筑阴灵堂而立碑,教谕苏凤藻献“赫声濯灵”匾,台澎挂印总镇章高元率参将周立得等献“除暴安良”匾等计11件,弥足珍贵。
台南县台湾府城隍庙
台湾府城隍庙,相传建于明永历二十三年,在当时东安坊郡署的右侧。
城与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对于城隍信奉虔诚,封京师城隍为帝,开封、临濠、东和、平滁等地为王,在府称公,在县称侯;洪武三年庚戌(公元一三七0年)虽然去除封号,但已有府、川、县城隍的称呼。
清朝以后,不仅各都、府、川、县的官着附近都设百城隍庙,而且地方自新上任,要先到城隍庙举行奉告典礼,然后才能赴任。而民间则认为城隍爷是护国佑民之神,也是赏罚分明的司法神,能“司阴阳,察善恶,辨是非,定功过”。
台湾府城隍庙,相传建于明永历二十三年,在当时东安坊郡署的右侧。根据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公元一七七八年)台湾知府蒋元枢的《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所绘,城隍庙原是一座四殿两厢房式的庙宇建筑。除第一进头门外,依次是正殿、后殿及大士殿。大士殿的右侧,设有纪念台湾知府蒋毓英的蒋公祠。头门目前并建有稍高的戏台一座。平面上看,已较《重修城隍庙图》碑上所刻的规模宽大。
创设约于公元1669年(明永历23年),位在当时府城东安坊郡署的右侧。应算是台湾最早的城隍庙。入清后,公元1693年(康熙32年)的整修是最早的文献纪录。公元1677年(乾隆42年),当时知府蒋元枢捐俸重修,立碑记事。由现存于赤嵌楼小碑林的图碑看来,目前的建筑格局应该是在这时候确立的。
城隍爷为地方守护神,专管百姓阴间诸事;与地方长官之掌理人间,分而治之。所以,当地若有新官上任,必先至城隍庙上香祭拜。府城隍爷做为民间公理正义的最后守护神,是古今不变的信仰。
府城隍庙为阴间的“府衙”,其建筑本身气派十足,在台湾传统庙宇中,算是规模颇大者。
府城隍庙阴森的气息,整体阴森森的空间气氛令人印象深刻。庙内的空间,左右封闭,进深极长,不像一般庙宇强调宽敞明亮的空间,幽暗深邃的气氛很难发散,即使在大白天里,也可清楚到阴暗气氛。
新竹都城隍庙
城隍为专门掌管阴间与阳间赏罚善恶的神明,因此城隍庙的布置犹如古代的衙门。列属三级古迹的新竹都城隍庙,创建于清乾隆13(1748)年,其庙宇规模在当时是全台之最,庙埕的市集小吃摊,成为新竹特色之一。
据史载,光绪17(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举办护国佑民怯除灾厄祈祷醮法会,晋封为新竹都城隍,为台澎地区唯一的省级城隍庙,又因显灵御匪有功,光绪皇帝颁赐“金门保障”匾额,其后陆续获历代皇帝封赠,成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爷。
城隍庙历经多次翻修,现今庙貌重修于民国13年,殿宇雄伟,雕刻瑰丽,以三川殿及三迭式屋顶最具特色,庙内文武判官范、谢将军及四捕快之雕琢精致传神。而悬挂在屋梁上的大铁算盘,据说是城隍用来计算人世罪恶的,所以两旁的对联写着“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每至元宵,花灯、人群将庙宇妆点得热闹缤纷;每年中元节城隍出巡,更吸引各地信徒涌入。
台中市城隍庙
传说中城隍爷一直为民间所信奉的地方阴间官,而台中市合作街的城隍庙中供祀的城隍爷遍传说是管理台中市的地方官。城隍庙创建于清光绪十年,民国十年迁移现址,历经数度整修,至今仍香火鼎盛,而在阳光照耀下,庙外屋顶华丽瓷瓦闪闪发亮,与牛鬼蛇神栩栩如生,相映辉映,而每年农历6月15日为城隍爷的祭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