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白克信  文章来源:龙脊演艺有限公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20:14:38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白克信 文 烨 赵丽明 周恩平

    《侗族大歌》夺得国际金奖,然而国内却没有一首流行传唱。为此,他执著追求……

    1986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上,由国家民委文化司带领的中国演唱队,以一曲深情、婉转的《侗族大歌》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一举夺得了金奖。国外音乐人士称赞它比欧洲第七、八世纪的支声合音还要优美动听。

    墙内开花墙外香。时至1995年,国内还没有一首侗家流行歌曲在全国唱响,这深深地刺痛了吴金敏的心。此时,在发掘和整理侗家民族文化已显山露水的吴金敏,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工团任副团长。他下定决心,要用侗族琵琶歌创作侗族通俗歌曲,让人们了解侗家民族文化。

    只读过初中一年级的吴金敏,实际上一天的音乐课都没有上过,写音乐只是业余爱好,谈何容易!

    为了实现心中的夙愿,吴金敏走村串寨,踏遍了龙脊的山山水水,壮乡苗寨侗家瑶山到处留下他的足迹。各民族文化的精粹使吴金敏的生活积累深厚,增强了神圣的民族责任感。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有关部门还多次送他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声乐创作,参加写作班、民俗文化班、舞蹈班等培训班,结识了刘炽、胡松华、盛中国等著名音乐家,从中获得了智慧和力量。1995年10月,吴金敏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20世纪中国经典音乐会,他像久旱的禾苗得到甘露,从20世纪以来国内音乐的精华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从此,吴金敏进入了音乐的新境界,开始了他的艺术升华。

    吴金敏根据侗族《琵琶歌》创作的侗族通俗歌典《阿妹,开门》,于1996年发表在中国音乐权威刊物《歌曲》上,这首歌不仅由桂林电视台拍成了MTV,还荣获了国家文化部、民委举办的“骏马杯”提名奖。随后,他创作的《龙脊山上的吊脚楼》、《龙脊歌》、《美丽的龙胜》等,有的制成了光碟和MTV,也在全国传唱开了。吴金敏就是这样善于把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抓住时代特点进行创作。10多年来,他挖掘、整理、创作和编导的歌舞、戏剧、音乐作品等,在全国、省级获奖的就有20多个。

    民族文化扎根生活,才能散发无穷魅力。“银水侗寨”就是他的一张名片

    我们走过风雨桥,沿着泉水叮咚的山谷往上爬约300米,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著名的旅游胜地——银水侗寨。吴金敏正在露天舞台上主持节目,向中外游客解说和歌唱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使游客如痴如醉。

    谈起龙胜旅游景点的开发,人们都说吴金敏倾尽了心血。龙胜具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民族地方特色。吴金敏认为,创办旅游景点、旅游村不仅能向世人传播民族文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1992年在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吴金敏开始创办银水侗寨旅游点,结合旅游传播民族文化,国内外许多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闻讯纷纷到这里采风,中央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银水侗寨一时闻名全国。

    山外青山楼外楼。此时,已担任县旅游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吴金敏,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创办“龙脊第一寨”,他不辞辛苦,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民间传说,走访当地老艺人,在龙脊一住就是半年,挖掘整理和编排了壮族《扁担舞》、《狮公舞》等10多个民族风俗节目。1993年龙脊旅游景点开放,当年农民仅卖绣球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县新开设了北面瑶寨、金竹壮寨、细门瑶寨等旅游景点。吴金敏还深入采风,挖掘整理了瑶、侗、壮等各民族歌舞节目20多个,不仅宣传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为此,许多山民脱了贫,致了富。

    吴金敏以他对民族文化不懈的追求和独特的领悟,成为人们关注的人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年47岁的吴金敏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地道道的侗家子弟。他说:“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灵魂。记得小时候我妈妈抱着我在鼓楼坪里听歌,大人们围成一团一团,人群在吟唱,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吴金敏家祖宗三代都是唱山歌的高手。他的父亲既是民间歌手也是民间医生,但希望吴金敏学医。吴金敏15岁时,却违背父亲的意愿,被县文艺宣传队选去当了一名小演员,从此走上了漫漫艺术之路。

    由于吴金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虽然他没进过专业艺术学校,却能歌善舞。1999年,吴金敏以惊人的毅力,取得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语言研究生毕业证,并在《中国旅游报》发表论文《从民俗旅游文化中“跳竹竿”现象谈起》,对如何发展民族旅游和民俗文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广西一科研单位曾多次希望他去南宁工作,吴金敏婉言谢绝了。他放弃了在都市工作的机会,如期回到龙脊的大山里,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事业。

    吴金敏这位大山的侗家之子就是这样扎根龙脊大山,不仅在《大围剿》、《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侗女情》等1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了众多角色,还挖掘、整理和创作了许多民族文化的舞蹈、歌曲、民歌、小说等,有的被誉为“侗族音乐珍品”,有的收入了《侗族文学史料》,并收入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西部之舞”专题节目。为此,他先后被吸收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家协会、中国侗族文学研究会等近10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众多新闻媒体曾进行了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