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谱札记》引言
吴立梅
在校对本族宗谱的过程中,颇多感受。
一是南岑吴氏迄今836年,风风雨雨,经历了沧桑变化。可从宗族代表性的人物身上窥豹一斑,也可从修祠续谱之类的宗族大事上略知一二。我不揣谫陋,试图将宗谱中记载的(职位在令丞尉簿以上或在修祠修谱中作出贡献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加以整理,依时序排列。览者或可从《始祖吴芾简略年表》、《东阳南岑吴氏大事记》中了解南岑吴氏的历史梗概。
二是修祠修谱是宗族的大事,先人往往付出可观的人力物力,常常历时数年方能完成,不少族人作出了重大贡献(大部分名列《族谱常见人物名行字号生卒一览表》)。如礼房成118公吴宋,在建祠中居功至伟。他确定了宗祠的位置,确立了大宗祠的规制,助田10余亩,擘画董理宗祠建造直至完成。在修祠修谱中,居处在城的义房、贞房、智房对宗族的贡献更大一些。而地处江北的义房岘畈,对宗族的贡献也相当突出。这两方面的情况可参阅《东阳南岑吴大宗祠》和《东阳南岑吴氏的修谱情况》两文。昔人有谱名、庠名、考名、榜名、字号,有的人名、字、号还不止一个,因此,同为一人,少则有二三个称呼,多则有五六个称呼,读谱时往往不明所指。于是辑成《族谱常见人物名行字号生卒一览表》,以作读谱之助。表中百人除宋元时期的先祖,其余多为修祠修谱的功臣。
三是历史上许多名人与本族有交往,留有诗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岑吴氏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如 “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明代重臣“三杨”,理学名家“金华四先生”。另外,王十朋、柳贯、黄溍、曾棨、陈循、于谦、商辂、章懋、张国维、吴伟业(梅村)、査慎行等在中国历史或学术史、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科举上取得突出成就的5位文状元、5位文榜眼、4位文探花、2位文会元、2位文解元,与本族有诗文交往。陈樵、卢睿、孙扬、金淛、许弘纲、王崇炳、赵衍、叶蓁、楼上层、赵睿荣、卢标、徐大酉、李品芳、吴品珩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邑人,也留有诗文。众多名人诗文的篇目可参看《历史名人与东阳南岑吴氏》一文。
四是仙居下砾吴氏乃本族祖源,母族子族血脉相连。800余年来,有着崇山峻岭阻隔的东阳南岑吴氏与仙居吴氏,他们之间的联系如何,《东阳南岑吴氏与仙居祖源地》有简略叙述。
五是重视耕读是农耕社会的传统,南岑宗族亦然。而我南岑吴氏由于人丁兴旺、财力充裕,对于读书出仕的激励也相对有力,族内向学之风蔚然。虽跻身高第的不多(4名进士5名举人),但入庠、出贡、进太学的人数还是颇为可观(除进士举人外,计有庠生275人、贡生66人、监生195人,详见《东阳南岑吴氏科举中式情况一览表》)。欲了解养贤方面的内容,可参阅《东阳南岑吴氏的养贤》。
六是明代乃南岑吴氏最辉煌的时期。首先是宗族的繁盛。本族自洪公1173年定居南岑,经历近200年10代繁衍,人丁不旺,同辈男丁长期在个位数徘徊(自3世祖楷——4世祖燧——5世祖基——6世祖端——7世祖方正——8世祖清之,均一脉延续,六世单传:上述六世祖是当今南岑吴氏族裔的共同祖先。至9世有镇、钰、鑑诸兄弟,10世有同祖兄弟8人,始分南、北、东、新、西、前、中、后八宅,清嘉庆庚申改称元、亨、利、贞、仁、义、礼、智八房)。进入明代,派分八宅以后,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到明末,同辈男丁超过千人,比明初增长了百倍。(可参看《东阳南岑吴氏排行字辈表字对照表》)其次是科甲绵延,仕宦不断。祖孙科甲、叔侄天官都出现在明代中前期。进入翰林院的有两位,府县两级官员人数众多(计省部级官员3人,司道州府级官员12人,县级官员11人)。吴希纯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构成宗族联系基础的大宗祠和宗谱也在明代得到完善。
七是本族节孝成风,义举不断。节妇、孝子、忠臣、义士众多,成为一大特色。详见《东阳南岑吴氏的节孝义行》一文。
有些零星的内容,也值得一述。《东阳南岑吴氏的祭祖》、《永康榜眼程文德与东阳南岑吴氏》、《吴应机巧遇赵孟頫砚台》、《参加乾隆千叟宴和得旌表的东阳南岑吴氏耄叟》、《太平天囯战争对东阳南岑吴氏的影响》诸文,或可供茶余饭后消遣之用。而《东阳南岑吴氏排行字辈表字对照表》,介绍了续增的行字、辈字、表字,直观地显现了世序、行字、辈字、表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查阅宗谱或可起到工具作用。仙居祖源地提供的外纪世传附载于后,以供了解。《东阳南岑吴氏各房派分布及续谱情况一览表》及南岑吴氏在市内及省内的分布表,可供览者了解族人的分布及续谱状况。但时隔百年,沧桑巨变,且见闻有限,资料不全,必有脱漏谬误,览者切勿拘泥执着。其余感受则纳入《校谱拾零》。《<东阳吴氏文化志>拟入编史料九则》及《数据一束》附于编末,或有存史之用。
考虑到能够通读宗谱的人不多,花了一点时间,将宗谱中分散的记载缀珠成串,整合成上述专题,供宗亲及同好共享,俾对南岑吴氏有所了解。至于文字的优劣及谋篇布局的巧拙,均不在考虑之列,敬请谅解。但30余篇文章,均有所据,与杜撰无缘,览者尽可放心。文句则力求简练平易,以利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阅读。由于选题交叉及陈述说明所需,某些内容及数据多次出现,致有重复之嫌,望见谅。
上述文章发于 “吴立梅的博客”、“华夏吴氏网” 及“至德文化博览”,欢迎点击。与本族有关的文字还有《寻根问祖》、《百年老谱掠影》、《吴全智至南岑吴氏内纪第11世的世系》、《仙居祭祖记》、《东阳南岑吴氏戊子清明祭祖文》、《南岑吴氏外纪世系的接续问题》、《读<南岑元房后周塘里吴氏宗谱>有感》、《塘里吴氏宗祠》、《百年老屋祭》、《行走在消逝中》诸篇(内有多篇已发表,有4篇作为“链接”附于本册子相关文章之后),均在本人博客的“追本溯源”、“附庸风雅”和“斯地斯人”等栏目里。
校对宗谱历时四个多月,撰文40余篇6万余字(含重印本新增序跋等),对皇皇40卷300万字的宗谱内容作了粗略梳理,览者或可收以简驭繁之效。漫成中调一首,姑作本文结尾。
临江仙·校读宗谱述感
康肃当年知八婺,风光独爱南岑。友成书院续歌吟。
簪缨多少代,阀阅到如今。
卷册重重铭往事,宗功祖德攸深。行间字里见胸襟。
绍承先辈业,岁岁有佳音。
2009年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