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录网络版 吴姓(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世界名人录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5 0:09:4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男,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中国云南省腾冲县人。云南省德宏州美术家协会会员、书协会员,云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云南省德宏州诗书画协会会员。自幼秉承家学,孩提时即喜东涂西抹。小学、中学更迷恋了国画、书法。入于社会,身为经济师亦常提笔挥洒。国画尤喜山水、花鸟、山水学黄公望、石涛,花鸟学恽南田、任伯年、吴昌顾、齐白石等书法能正草隶篆,初学赵孟兆页 ,后学柳公权,继之学圣教序、张旭、怀素,以及张迁碑、石门颂等。兼善水彩油画。能师古而不泥古,并能吸取外来艺术的养份,变为自己的东西,以创造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常参加省内外的展出和发表,并曾获奖十多次。有的作品为全国多家研究院、博物馆、纪念馆、碑林等单位所收藏。一部份作品已入选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书画集。如:“中华古今吉祥福寿作品大典”、“情系国魂书画大成”、“跨世纪书画家精品集粹”、“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精品集”以及入编的各种辞书等共三十多部。著作有:“任伯平画猫的故事”、“董其昌二题净慈寺”等。其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小文章,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在艺术上,我喜欢古朴、典雅、秀丽、潇洒的艺术作品。  

     男,1937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江苏省扬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先后就读于上海私立勇义小学6年,上海震旦附中3年,上海五学中学3年。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结束了漫长的17年学生生涯。分配到扬州博物馆后,长期从事田野考古,直接参与和主持扬州市及其周围发现的古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整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先后在《光明日报》、《扬州日报》、《中国文物报》、香港《文汇报》、《考古学报》《考古》、《文物》、《文物资料丛刊》、《文物天地》、《邗江文史资料》、《东南文化》、《文博通讯》、《安徽史学》、《扬州史志》、《中国新闻》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编有《扬州市文物、考古、博物馆资料目录汇编》(1949年——1987年),收录简目600多条;《邗江古代墓葬和出土文物》约5万余字;《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江苏山东卷)(任编委);《中国烹饪考古学研究》一书中的《明清时期烹饪考古》约3万字;《扬州唐五代墓志(九十方)录文资料》约4万字和《扬州文物集萃——文物小品》小册子(含金属类十八篇、陶瓷类十五篇、玉器类五篇、漆木器类八篇、志石地券类四篇、杂件类二篇)以及在《扬州古陶瓷》、《中国古代工艺珍品》、《竹木牙角器珍赏》等专著中参与编写条目。1993年10月曾去日本国福岛县磐城市美术馆参加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历时半个月。现为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行先史学会会员、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江苏省吴 文化研究会会员,扬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1997年5月退休。

  字砚耕,1910年6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协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研究员,原扬州市政协常委。幼年酷爱绘画,十三岁随父亲(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继承画菊的传统家法,同时兼互花鸟。经过七十年的勤奋耕耘和探索创新,艺术造诣独特,风格自成一体,尤以画菊见长,堪称蜚声中外的“扬州三菊之一”。五十年代,曾应邀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花鸟画展,三个月画菊二百幅,震动首都画坛。著名画家陈半丁,著名文学家叶恭绰分别题字致贺,书画大师刘海杰题“傲霜”以示赞赏,文坛巨星郭沫若先生新笔题诗赞誉“菊丛饶有阶级性,敢与严霜作斗争,花不飘零根不死,东篱岁岁茁新生。”作品曾多次选送尼泊尔,西德、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中国画展,香港文汇报登载作者的《菊》,以《秋菊有佳色》为题对其作了介绍,称之为“中国八大女画家之一”。中央新闻电视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先后拍摄专题片向海内外作了介绍。作品被中南海及各在博收藏。著有《吴砚耕画集》。

吴 勇 男,1963年1月生江西省南城县人。农艺师。1983年开始做水稻病虫测报工作。1984年至1985年进行的《叶枯宁等农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大田药效实验》效果明显。1990年至1991年论文《我国的农业和产业结构》被收入书。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农学会。1994年做柑桔病虫测报工作,论文《桔园冬季病虫情报》登载于1995年12月20日《抚州日报》第二版。1996年3月加入中国昆虫学会。1996年11月7-8日出席在南昌召开的《1996年江西省果树综合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1994年至今。印发了南城柑桔病虫情报36期,计2520份,并每年印了了《南城柑桔病虫测报总结》。1991年南城植保站在测报、化学除草等技术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得抚州地区农业局的奖状,他是主要获奖者之一。1997年2月27日荣获抚州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百题知识竞赛活动三等奖。

吴 之  男,1926年10月生,海南省琼山市人。193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队党支部书记、连长、军作战参谋、军报主编。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58年转业地方,先后任海南日报编委文艺副刊主编、海南文联秘书长、海南中医院院长、广东专业作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兼《天南》杂志主编、副编审。现任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成果有长篇小说《破晓之前》、剧本《红色娘子军》(合作)、长篇小说《冯白驹传》(合作)、从50年代至今,先后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中国传记学会、广东琼崖革命史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老干部诗书画摄影研究会会员。摄影艺术作品已多次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展出,其中《形影不离》等分别被选为优秀作品奖,编入中国老龄协会《夕阳红》大画册,及广东省老干部协会画册。获奖作品有《红色女子军》1959年获广东省优秀剧目奖、《冯白驹传》1997年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创作奖。

吴宝富   男,1947年11月生,浙江省温岭市人。共获非职务发明专利20项,其中10项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例如:无门防盗保险箱,它是由可转动的箱体及墙面固定框板组成,因为无门故不存在门缝,也无法使用传统的方法来撬窃,因而它大幅度地提高了保险箱的防盗性能;柜式安全翻床,它是由反面镶有柜门面的可翻式床架、带有止动功能的固定支架、平衡机构及柜组成,它既可保证上下翻动用力基本相等,又可防止机构失灵或损坏时床架快速下落所造成的人体伤害;两用方台,它在2秒种内就能将方台和茶几相互转换,台脚可伸缩,台面高度及面积可调节;坐椅式茶几,它既可作椅子又可作茶几,转换简便快速;多门栓防盗门,含五个门栓 防撬性能优于国标;万能套筒板手,一件可替代32件套筒根据板手;电梯厅门报警器,当电梯不在本站时,万门打开的瞬间就能语言警告及红灯闪烁报警,还可显示故障点,投产后上海市劳动局曾发文将加装本产品并列入电梯必检项目。

吴才来  男,1960年由长春科技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质生产,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质项目十二项,参加与编写和主笔完成科研报告十二份。这些成果经国行专家评审论证,被评为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地质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八篇。内容包括中融性侵入岩中不同类型包体及其形成的岩浆动力学机制、中融性岩浆的混合成因及其演化的AFC机制、岩浆物理性质对矿物结晶的制约关系、含矿岩体判别的数学模型、现代火山活动规律和稳定性评价及防灾对策研究等,曾获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四等奖、和铜陵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1996—1997年度地质矿产部“地学新星”称号、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研究所“科技奋斗奖”、“敬业奖”。现在正参加中——法、大陆——台湾等国际合作项目,负责其中的花岗岩岩石学研究,同时还负责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此外,被台湾成功大学聘为访问教授,为该校的硕士研究生讲课,并指导他们的研究工作。 

吴长安  男,1945年8月出生,湖北省黄冈人。高级经济师。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湖北省计划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地质矿产学会常务理事。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杂志上发表了近七十余篇经济论文,其中获奖的有二十多篇。《地方计委如何稿好经济调控》获全国管理科学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从根本点着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长藏;《湖北省经济发表现在与未来》获全省一等然;,三线地区中心城市组织推进军民结合的运行机制研究》获湖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成果获;,襄樊市“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获全湖北省科技二等奖;《谈建立“三级”宏观调控体系》获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捉进市场经济发展》获湖北省优秀论文奖;,襄樊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之我见》获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编辑出版《军工大趋势》《湖北经济开发与未来》《计划体制改革与湖北经济发展》等三本书,并撰写了多篇论文在三本书中刊用。 

吴长杰  男,1965年12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尔市人,笔名渔童,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创作员从事专业创作,三级创作员。1984夏,因看前辈作家冯德英的长篇小说《山菊》从中受益。著有新诗《激流歌》、散文诗《济南的春天》、小说《中国故事》。1988年和1998年科赴济南,寻求生活出路,1990年出版《文艺思想比较活跃》写有《序曲》和《幸运儿的豪歌》。自费研读前辈作家的著作。包括落莎士比亚戏剧。1997年,他参加《作家报》诗歌函授,获得了代表作的专藏。

吴充实  男,1941年4月生,广东省揭阳市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泰国归侨,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核学会、稀土学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在国内最早完成水溶液聚合粉状聚两烯酰胺工艺的研究及生产;1982年研究弱酸与弱酸盐存在下丙烯酰胺变PH绝热聚合,填补了国内高分子量产品空白,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8年完成聚合同时水解聚丙烯酰胺压出造料新工艺,产品广泛用于水处理、湿法冶金、采油等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使他成为国内聚丙烯酰胺工程技术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在其它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在国内首次完成用于吸附含钌放射性废水的强碱性吡啶树脂、用于分离提取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制和生产;参加冠醚合成及分离同位素研究并于199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先后被评为核工业部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侨办及全国侨联授予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85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被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