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市南午村镇前辛店村吴氏族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恒明  文章来源:续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3 14:54:56  文章录入:吴振瑞  责任编辑:gohwu
 
  

吴氏誌书·后序  
  

一、村  情  

河北省 冀州市 南午村镇前辛店村,为该誌书所载吴氏居住地。该村位于冀州市城南二十公里处,属南午村镇政府管辖,距该镇西南方向二公里处。区域面积为0.72平方公里,现村居住人口三百三十八人。该村旧时有:吴、闫、张、孙、姓氏居住;现有吴、闫、张、马四姓居住。马姓于一九四零年由山东省冠县迁来。  

据传该村人,明乐年间(1403-1425)由山西洪桐县迁来。在冀州向南通往清河的官道西侧与西北田村、军寨村通往东南方向的太平庄村、李瓦窑村的大道交叉口处,开设了两个车店,该处有一片洼地,常年积有甜水,供人饮用。因店建在高坡处,故名前车店为前辛店坡,后车店为后辛店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区划为两个行政村,即前新店村、后新店村,沿用至今。  

前辈传说,先前一位在此住店的风水先生,偶有一天惊喜发现在官道东侧,有一喜鹊和一长蛇在嬉玩,因此确定官道东侧为龙凤宝地,因而该店便由道西迁居道东。人也越聚越多。故现村西仍存有,一坑、一砖井、一旧官道。停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二、 誌  况  

    国有史,县有志,族有书,追根溯源,一脉相承。辑修族书。为敦本睦祖之美德,它不特有光前列于既往,亦且可裕后坤于将来。  

    誌书的修订,不仅表世序,辩昭穆,而且仰先志,励后人。誌书根源,统序一目了然,博大精深。既体现了吴族人的发展变化,也表明了社会的兴衰与荣辱。印证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家族,赖以立政的优良传统,一个昌盛的门第赖以持家的门规与厚德。它凝聚了家族的圣明与睿智,遗留了先辈厚德博学,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财富和光辉业绩。  

    吴门誌书与族谱为阴阳两表,族谱为故人名称供春节恭拜之图表,为阴表;誌书则为世系正文,分别记录各院支派的名号、行次、出生时代、职爵、享年卒日、婚配、年龄、后辈传人等详情,实为人物传承小传,故为阳表。族谱为誌书的一部分,誌书则是家族的一本组织法。誌书是朝代更替、门第延分、男女生育、社会变化的社会史资料,对进行人口研究提供了重要历史史料价值。立书修谱如同国家史记一样重要,也是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族誌书自一八六八年立书起,历经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变迁;第一次,第二次世界战争的劫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国难!历经一九四九年建国后土改、互助组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及一九六三年的洪水,六四年邢台地震,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二零零三年的非典传染疫情,二零零八年四川大地震。历时一百四十年的光景,由时代背景原因,誌书记述脱节非常严重。现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社会经济发展异常快速,如今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网,四通八达。手机、计算机世界联网,讯息一点即通。此时美好环境,续修誌书责无旁贷。  

现吴氏誌书已作近年代的登载,供参考。对因事远年湮,迁居流散外地人员,不便查询。对这部分人做如下简介登录,以供网上查询及联络。  

一、始祖吴进才明末清初,自北而南来,至前辛店坡住。家系何方?  

二、天津方面:廷铭支派,秉清之子:长子 文林、次子 文籣均故在天津,后人不详。  

现住天津方面:1)广才之子:恒章、恒武、恒东、恒西,下辈不详;2)广志之子:恒益、之女:桂芬、桂东;广思之女:桂军、桂莲;3)广栋之子:恒津、广杰之子:恒卫;4)恒久之子:振锁、振龙。  

三、北京方面:廷安支派,秉考之子文庆。秉考故在北京,文庆生在北京,下辈不详。  

     现住北京方面:宗春之子广海及全家。子恒祥,女  名景,下辈不详。  

四、张家口方面:廷安支派:秉朋之子故在赤城县独石口、文有生在独石口。下辈不详。  

五、辽宁省四平方面:廷栋支派,秉奉之次子、文堂之弟文福,居住四平市。下辈不详。  

六、河北省承德方面:廷耀支派,宗丕之长子,广云居承德围场县杨树沟村,子恒发、恒起、孙辈振福、振江,以下不详。  

七、内蒙古包头方面:廷耀支派,宗豹之次子,广居之弟广霞。居包头市固阳县,其子恒申,其下辈不详。  

八、誌书中其章之子,秉武;秉森之子,文水;秉才之子文相、文增均记录不详。  

九、现居石家庄方面:广禄之长子恒文,孙:振水、振冰;孙女,吴霞。  

                    广顺之次子恒行,孙:振华、振新。  

以上登录仅供在外迁居者参考联系,知其祖在何方,以便留书后人。承其上,传于后。  

本次续登,因水平有限,错误、遗漏难免,望族人见谅指证。谨以光先德,耀祖荣,昌后世,尽己责。献彼人微薄之心。                           


                     十一世孙  恒明   谨序  

                       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