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溯源
吴姓的起源在远古主要有二:一由虞氏转化而来,最初“吴”字的形状像是一个人边奔跑边回头大呼,表示原始狩猎者在发现野兽时的召唤。太古狩猎者常身披虎皮,故“吴”又作“虞”。舜的儿子商均建虞国。武王灭纣以后,封周章之弟仲于虞。这两个虞国先后灭亡,其后代以国号虞为姓,一部分人就由“虞”化为吴姓。在夫差灭亡以前,《左传》中就载有楚臣吴句卑、吴由于。
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来源,即是出于太伯仲雍之后。相传姬姓的太伯仲雍为了避让王位,不远万里跑到江南,与当地的渔耕部族建立句吴国。太伯无子,传位给仲雍。武王灭商后派人到江南找到仲雍的曾孙周章,封周章为吴国国君,故后世吴姓尊太伯为得姓始祖,仲雍为传姓世祖。周章以后五百多年,吴亡于越,吴国宗室遂以故国为姓而姓吴。为了逃避越人的捕杀,多四散逃亡。《中华姓氏谱·吴》云,夫差有子吴鸿被越人流放到江西,日久在赣皖繁衍。但夫差这一脉毕竟人数很少,且屡遭追杀,流传的后代不多。今所见大多数吴氏宗谱都自称是延陵季子的后代 ,延陵季子即季札,是吴王阖闾 之父诸樊的弟弟,他也为了退让王位而避居延陵(今常州一带),其后裔在吴亡后受到越国的打击相对较轻,故子孙繁衍南北。有些少数民族受汉文化的影响,改用汉姓,其中就有改姓为吴的。如女真族吾古论氏以“吾”作“吴”。明朝也给一些元人赐姓为吴。故吴姓来源多样,分布广泛,现在东南亚等地也有吴氏大族。
苏州吴氏的盛衰变迁与支派
由于吴亡以后吴氏纷纷逃居外地,在很长时期内,留在吴地的吴姓族人既寥寥可数又默默无闻。但是由于太伯的功德和动人事迹,也许还由于北方统治者因太伯来自北方,可藉崇祀太伯以融合江南士民,教化众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