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改释褐乡名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3 11:09:04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gohwu
 

广西·桂平吴氏系列之四:

以下是由吴祖昌撰写,关于石碣乡改写为释褐乡的文章;

 

拟改释褐乡名记

   

吾乡名,俗相沿,呼曰:石碣。碣字,粤音读若渴,不知命名始于何年?所取何义,无从查询。考碣字,音杰,说文谓特立之石,东海有碣石,山禹贡夹石,碣石入于河。文颖曰:在辽西,今属临榆,此石著海旁,审是,则非粤地可比。况吾乡固不近海,有村中无石,不知当时呵所得名。又碑碣,亦音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而吾乡俗音,似若呼曰石渴。因渴字与石字不连,故漫书曰:石碣。想系因俗音传写之误,是否此二字,尚未可知也。  

考前明总排房光启公,叙丹七公传云:公卜居西隆堡沥面之阳,盖指沥水言也。以今之沥口测之,沥口谓沥水所出之口,则凡沥水之前后左右,皆谓之面,是地面之说也。其中平铺一片处,皆谓之阳,是平阳之说也。似吾乡与总排,相畁连处,括在内矣。可见自宋迄,明尚无石碣、总排之分名,若谓先有石碣及总排乡名也,光启公何不云迁居某乡,而必曰沥面之阳也哉。  

且石碣二字,不见经典,惟施耐庵所撰水浒传,有石碣村之名。吾乡相沿传写此二字,尤属非宜。维裨官小说,原难徵信,然其为小说也。则雅俗胥知,乡愚亦皆解,妇人孺子皆能言之。吾乡虽少博古通今之士,然读书明理及文字通晓,識练世事者,历世尚不乏人,何至不学无术至此,取二字,以为乡名,其为俗语,传写之讹无疑矣,未必此二字也。然俗语相沿,既如此呼,则必象形谐声,取二字音相似者,以更之,以文言道俗语,戛戛乎其难哉。  

余拟改名曰:释褐,则音既同,俗而义亦颇雅夫。褐粗布衣,乡人所服,诗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是也。其何以能释之,则必穷经抱道之士,明体达用之儒,经乡举里选,然后能释褐登朝,所谓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也。否则,披褐振裙,长为乡人没世而已。  

吾丹七公子孙,分居各乡,其登贤书举明经及列弟子员者,代不乏人,而仕于朝者,惟吾乡为权舆,岂非吾乡列祖列宗,积厚流光所致,故能释褐有庆乎。自当誌之,以明祖德宗功也。  

余初欲更名曰:适褐,与原名字音亦相仿,其义似觉周备,盖虽褐亦适,可以安贫,此适字当快字解,适然而褐,非终贫贱,此适字当偶字解,兼此两义,天爵人爵俱到,且恰是乡村名目,似较胜释褐二字。若夫释褐登朝,大是美事,然徒逐逐于富贵,未免将道德一边抛却矣。继而思之,稍嫌适褐二字,似觉牵强,不如释褐之浑成,且适褐二字,过于沉著,虽耐人寻味,恐乡人不明,反疑逗凑,或有议其后者,不如释褐二字,显豁雅俗皆知,易于通行,故仍改曰:释褐,而附适褐之说于后,尚望吾乡之人,顾名思义或安贫乐道,以韦布自适,令闻广誉施于人之文绣,虽衣褐而不以为耻,所谓贫贱不能移也。或得志行道,仍守儒素本色,志思补?,非徒喜拖青电紫章身增华,虽释褐而不改常度,所谓富贵不能淫也。果能冠冕不忘山林气味,泉水石预怀,廊庙经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余之所厚望也夫,因援笔而为之记。  

赐进士出身  

誥授中宪大夫 晋资政大夫 记名道江西南昌府知府  

加五级随带加二级前掌四川道监察御史  

二十一世传孙  祖昌薰沐顿首谨记  

  

同治十三年(1874年)岁次甲戌嘉平日   榖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