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老话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从盘古开天地,在充满神奇传说的华夏大地上不知演绎着多少动人的故事,来自福建安溪县剑斗镇有关祈雨大师——圣者公的传说便是其中最富人情味的一例。 位于晋江西溪上游的剑斗镇是个千年古镇,当地民众最崇拜的地方保护神便是圣者公。有一副对联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该联曰:仙迹显桃溪聿来胥宇镇剑斗,龙潭经波浪沛然下雨滋众生。那么,赢得数万民众芳心的圣者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传奇人物呢? 明朝有一翰林名叫周式廉者,因机遇欠佳,千里迢迢从京城到安溪做个知县,有感于圣者公的德行,曾亲自题写祈雨咒,咒语云:“一身孝子,父母曾陈,圣者本在永生堂,境种三枯,上天不雨,下地焦枯。一心承愿,勤苦修行,芹石化身,救济万民。三步一跪,直到桃溪。有求必应,无愿不从。”自此,周知县的这一祈雨咒成了当地民众代代相传的一大秘决,这就使圣者公的威名远播四方。堂堂一知县何以如此热心地替一素昧平生的民间异人歌功颂德呢? 据传,圣者公出生在剑斗村洋头角落一曾姓农家,其祖厝庙号就叫“永生堂”,只因父母双双早亡,便成了孤儿,后到邻村——圳下村黄厝坪圣者庵出家为僧。因是孤儿,又患瘌痢,主持僧总是看不顺眼,常常刁难他。有一次阴雨连天,主持僧硬要他上山砍柴,受尽欺凌的他这次却拿定了主意:不去,看他咋办?想不到狠心的主持把他的双脚塞进灶里当作柴火烧。这时,奇迹出现了,庵里的桌椅腿全没了。原来灶里“噼噼啪啪”响的并非圣者公的双腿,而是那些桌椅脚在燃烧。这也许有点“天方夜潭”,但不久又发生了一起耐人寻味的传说。 这位12-13岁的小和尚与其他三位牧童上山去放牛,牧童们告诉他:最近泉州旱灾严重,黄知府祈雨好几天了,至今没下半滴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当即说:“我们一起去泉州看热闹吧?”不等伙伴表态,他便把几头牛拴在一起,撒尿为圈,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说“只准吃圈里之草,不可越出圈外。”接着要求三位伙伴闭上眼睛,并嘱咐未到泉州千万不能睁眼。不一会儿功夫,他已经背着同伴腾云驾雾朝泉州方向飞去了。不料有一好奇者偷偷睁开眼睛要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眨眼便掉下来,居然完好无损,当然也失去了看热闹的机会了。到泉州后,他们奔到祈雨坛参观,小和尚失言说道:“你们这样祈雨定难祈到雨!”此时此刻,祈雨心切的人们那容他这个山里野孩厥词?当即有人告诉黄知府,正为祈不到雨而犯愁的黄知府禁不住怒曰:“把他给我抓来!”衙役们立即赶到祈雨地点,当他们看到只是一个小和尚时,便不以为然地要拉他去见知府,想不到为首的那个衙役总是拉不动,小和尚的身子只是稍微摆一摆而已。衙役们怕当场出丑,只好左右挟他,想不到还是拉不动。后增至三人,连推带拉,反而比以前更稳固了,如同铁钉钉住似的。这时,圣者公发话了:“如果不放十二版金帖,并由知府亲自送来,我是不会去帮他的!”知府暗暗称奇,只好按他的意思去做,并叫人托出一盘银(三千两)和一把刀让圣者公挑选。圣者知其意,如能祈到雨就奖三千银两,否则只有自裁。想不到他镇定自如地问道:“祈雨要达到什么程度,是酒盏满呢还是花瓶满为止?”大人们不经意地说只要酒盏水满即可。于是,圣者公要求设重台桌(即三张八仙桌重叠在一起),并要知府及其随员通通跪在深井埕内。接着,他跃上重台桌做起法来,眼皮一拉叫“闪电”,头一打便大声叫“响雷”,臭头屑一勾叫“下雨”。 稍刻,果然大雨倾盆而下,整个深井埕的积水快要涨到肚脐了,人们为眼前的事实而折服,深信这个小和尚是个不现身的仙人,便当面向他谢罪与求饶,雨当即停了,旱灾终于得到缓解。自此,圣者赢得了“祈雨大师”的称号。 其后,他到该县边陲之地——桃舟乡溪尾芹石化身(其母就葬在那里),至今溪尾尚存当年圣者留下的洗脸、洗脚、花瓶、脚印、坐位等痕迹,并有圣者菩萨的石像。后乡人建庙奉祀,每遇亢旱必请圣者菩萨来祈雨;或广施医药,为人治病驱疫;或为人堪舆,定坐向,均甚著效验,由是名声大著,成为这一带民众信奉的主神。 前不久,新加坡侨亲吴朝春筹资15万元完善“仙龙宫”(奉祀圣者公)的配套设施。许多祖籍剑斗的台胞也纷纷回故里朝拜。其中,原国民党少将、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台湾安溪同乡会首任理事长吴吟世先生还为“仙龙宫”题词:“大小溪朝宗于海,八千路终返吾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