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虫子为何出现在马王堆汉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央视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0 15:26:5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内容提要: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现曾震惊世人,但也留给后人不少的谜团。地质学家刘兴诗在当年的一份考古报告中看到一件怪事:一种原产地在美洲的虫子--钩纹皮蠹,居然出现在马王堆随葬品当中。钩纹皮蠹是一种仓储害虫,它的传播一般通过货物运输,英国也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这种害虫。而美洲与中国有大洋相隔,在我国汉代也不可能有贸易往来。钩纹皮蠹的出现,究竟是昆虫文献记载错误,还是虫子后来混入墓葬?经过对当年考古亲历者的探访,以及对墓葬、随葬物品的调查,最终确定、钩纹皮蠹就是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汉墓。那么,钩纹皮蠹的老家到底在哪里,只有等待新的考古证据出现。

主持人:咱们现在看的是一个电影画面的截图,哪个电影呢?就是 Mummy《木乃伊》。看过这块儿,人马上就会想到了,电影当中那个特别恐怖的情节:墓地里突然涌出来一大堆黑色的甲虫,疯狂地向人进攻,甚至能够钻到人的肉体里头,想着身上都麻得慌。但是这个虫子叫什么呢?人们说古埃及(墓)里,这个虫子的形象特别多,尤其是在法老的墓地里面,甚至在一些护身符上,都会有大个的、用宝石做成的这种虫子的形象,它们叫做圣甲虫,那我们叫什么呢?我们叫做屎壳郎。至于说这个东西真的是不是这么神,真的是不是就是屎壳郎,现在已经无从可考了。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呢,确实也是在墓地里。不过这个墓地,是在我们国家,人们发现了什么呢?不是说发现了一个虫子的形象,而是发现了这个虫子的实体。但是这个虫子的实体,出现在这个墓葬里头,让人却百思不得其解。

马王堆一号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之妻、辛追的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其中,辛追夫人在两千一百年后依旧保持着下葬时的容颜,因此被称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尸身。

如今它们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一天,这里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参观者,展馆里琳琅满目的随葬品并没引起他特别的兴趣,偏偏是一份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马王堆考古研究报告、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兴诗:一看有兴趣了。在这个马王堆的老太太装衣服的那个篓子里边、有三个钩纹皮蠹。这个昆虫的尸体,干尸,已经是干尸了。我一看思想一惊!

钩纹皮蠹属于皮蠹科的昆虫,这一类虫子在民间被叫做“蠹虫”,经常危害到人们的衣物、粮食等日常必需品。在家里、不加注意的话,毛料衣服也许就会被皮蠹蛀得千疮百孔。目前皮蠹在我们国家有一百来种,按说也没有什么稀罕的。可是,这位地质学专家为什么盯上了考古报告中提到的钩纹皮蠹呢?

刘兴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昆虫学,我是不懂的,但是我知道一点皮毛,一点皮毛。我知道这个昆虫学上原来讲:钩纹皮蠹这个昆虫原产北美洲。

的确,当代昆虫学文献中,有一份法国昆虫学家福韦尔写于1889年的记录,其中明确指出:钩纹皮蠹的原产地在美洲。也就是说,它原本不是中国的虫子,而是美洲来的。

刘兴诗:这种昆虫是一个典型的懒虫。懒惰得很的懒虫,不飞,也不跑。就藏在那个衣服缝里边,藏在皮革里边,人把它带走。

刘兴诗觉得蹊跷:美洲与中国隔着茫茫太平洋,在两千多年前,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建造越洋的大船。如果两个大陆在当时没有人类的交流,原产美洲的钩纹皮蠹又怎么能跨过大海、出现在了中国呢?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张生芳:现在看到它传播来说,一般还是通过贸易的渠道进行传播的。要是飘洋过海的那种飞翔,一般它是达不到的,没那么大飞翔能力,也不可能的。

张生芳是仓储害虫方面的专家,皮蠹作为危害仓储物品的害虫,对他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张教授认为,像钩纹皮蠹这一类昆虫、往往是随着它们所寄生的物品扩散的。

张生芳:这种东西吃皮张,那么通过皮张传播,主要通过它的寄主来传播的。

钩纹皮蠹有翅膀,但是不善于飞翔,扩散的能力自然很有限。也就是说,它如果是从美洲来到中国的话,只有通过货物运输才能办到。

张生芳:谷斑皮蠹也是一样。它原来在印度,斯里兰卡是它的发源地,但是随着印度的大麦、小麦就传到英国去,因为英国当时酿酒需要从印度进口麦子,所以这样就传过去了。

根据相关记载、钩纹皮蠹在几十年前才由美洲传入英国,而我国在汉代不可能与美洲有贸易来往。在中国历史上,出海远航的记录、是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距今不过六百年左右。

刘兴诗:以英国来讲,跟北美洲的关系是最深的了。据说是、在近几十年来才刚刚有这个玩意儿。那么我就想这个问题了,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那里边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呢?

虽然考古报告中写着钩纹皮蠹的名字,但刘兴诗心里一直存着一个疑问:这虫子和昆虫学家记录中、原产美洲的钩纹皮蠹是一回事吗?

刘兴诗:那个地方的钩纹皮蠹跟中国的钩纹皮蠹是不是有一些差异?这个问题我们就不懂了,要请昆虫学家好好研究一下。

在马王堆一号墓发现的钩纹皮蠹标本、如今存放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标本馆。那么,它究竟与文献记载的钩纹皮蠹有没有区别?如果它是两千多年前的虫子,和今天的会有什么不同吗?

出土的昆虫标本,现在被封存在载玻片当中。其中、两只成虫已经残破不全,几乎只剩下躯干和翅膀。而标准的钩纹皮蠹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张生芳:大概十毫米左右,它是一个长椭圆形的/背部多是黑的,全身长着毛。

尽管成虫已经肢体不全,所幸的是、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些幼虫。它们在显微镜下显得有些恐怖,不过特征非常明显。

张生芳:它一般也是发黑的,浑身长着直立的粗毛,毛毛烘烘的,很吓人。/尾部从背面看,有两个突起,这是它这个属特点。

据说,早在1973年马王堆一号墓发掘后不久,标本就被送到了北京的昆虫研究所。当时的昆虫专家们对虫子的形态进行对比、辨认,最后确定这就是钩纹皮蠹。

专家认为,一种昆虫经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形态上不会有什么变化。换句话说,从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虫子与现代的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 宋士美:两千多年,在动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还是暂短的一段时间。如果是形态上不一样,那就不是钩纹皮蠹了,就是另外的种类了。

其实,如今钩纹皮蠹在我国也不算少见,有动物皮张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可是有一个问题,昆虫学家们至今都没有找到答案:那就是在我国、钩纹皮蠹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张生芳:我工作以前就有记载,先从六十年代国内的调查来看,那时候都有记载;通过五十年代的书上、可能有记载的。

如此说来,在1972年马王堆发掘之前,我国就已经有钩纹皮蠹的分布了。既然它在形态上跟现代的虫子没有差别,会不会它们原本就是现代的,是后来混进墓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