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人的学问功底,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殷海光和林毓生通信中殷海光说的那种,看这个人著述中引用了多少参考书,他叫盘底子。通过盘底子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学问到了什么火候。一个是看这个人的藏书,或是浏览其藏书目。钱谦益的《绛云楼书目(又称牧斋书目)》属于后者,牧斋的学问,于此可见其路径。钱尊王称赞牧斋绛云楼为读书人藏书也。《绛云楼书目》传出,是时爱书人、读书人皆喜传抄,故而产生了许多抄本。更有甚者,照方抓药,依书目购书,其实一人有一人之性情,一人有一人之偏好,诸种因素不同,故成就不同之学问。了解一个人的学问,和自己做学问并不是一回事。
现存通行本《绛云楼书目》为钱谦益撰、陈景云注,书前有钱牧斋弟子曹溶的序文,“文道先生行略”(即陈景云生平简介)书后有倦叟后序、伍崇曜跋、吴翌凤跋。通行本为四卷。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江苏常熟人,明末著名文人学者官僚,清入主中原,钱氏投降,并为官,后清天下已定,判其为贰臣。绛云楼为钱氏为江南名妓柳如是而建,建于半野堂之后,楼中藏书73柜,多宋刻珍本,后半野堂失火,殃及绛云,书与楼俱焚。天下爱书人云为书林一厄。钱氏自己也说:“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失火原因多为事后猜测,钱氏亦多敷衍。书目为钱氏事后,凭记忆,追记而成。
书目的第一系列的版本是抄本,不分卷。目前就闻见所知有多种抄本存世,在存世的抄本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陈景云注本,一种是无注者署名本。钱谦益卒于康熙三年(1664年),可以见到的最早之抄本,是康熙初年休宁汪季青摛藻堂无注抄本。2005年中国嘉德上拍。而流传下来的通行印刷本,则是根据陈景云注抄本而成。该本之祖本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吴翌凤手抄精校本。吴翌凤(1742-1819),清长洲人,字伊仲,号枚庵。嘉庆时诸生,少好学,尝手抄秘书至数十百卷,编辑有《秘籍丛函》等书,而吴氏抄本即收入此丛书。吴氏抄本的来源,吴翌凤在后记中说,是借自于藏书家张白华,此间还弄出一点小小误会与不愉快,张氏藏有陈景云注本,吴氏借来抄录,张氏于是误以为吴氏想“藏匿不返”,于是三番五次催要,几乎到了面红耳赤地步,没办法吴氏只好过录了一个别本,把书还了。200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曾上拍过该书的马玉堂藏本,据介绍吴翌凤手抄精校本后归马玉堂收藏,即此本,现存的一些抄本,是为此本之再抄本(又叫过录本)。2005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曾拍过一册这样的抄本,为莫友芝藏本。抄本目前有两种不同的介质类型,一为纸本,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所藏,及拍卖所见各本。另一为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电子版,及以此为据制作的版本。
第二系列为印本,《绛云楼书目》四卷本的第一个刻本为粤雅堂丛书本,伍崇曜从吴氏购得吴翌凤《秘籍丛函》写本,“注作朱书,蝇头行草。”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该书粤雅堂丛书版排印,收入丛书集成初编丛书,1985年中华书局新一版再版。书目中著录有绛云楼藏宋元珍本,一炬之后楼中藏书尽毁,后人唯有借此书目一窥绛云之真面目。故而此书不仅为藏书家所重,亦为出版家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