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穆——血緣關係的紐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6 23:11:5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昭穆是宗法社會裏祖宗崇拜的產物,代表著每一個家族子孫的輩序排行,謂之“輩分”,或稱“字沿”。憑著這個“字沿”,同一家族的子孫,哪怕遷徙再遠,分離再久,也可以確認是否出自同一血脈的族人,並憑此以輩序相互稱謂。早先台灣宗親回鄉祭祖,因為年代久遠,隔了幾代人,族人相互不識,所以見面時首先對堂號,其次便是對輩序。故漳臺先民對昭穆的重視程度,決不亞於修譜。即使是不識字的人,對族中昭穆也能瑯瑯上口;對自己屬於哪一輩、“字沿”是什麼,更沒齒不忘。

  昭穆起源於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期。據《辭海》解釋:一、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次序,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遞為昭穆,以左為昭,右為穆。《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鄭玄注:“父曰昭,子曰穆。”二、墳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禮?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三、祭祀時,子孫也按此種規定排列行禮。《禮記?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可見,昭穆是伴隨祭祖活動而誕生的,它一齣現就具有敬祖敦宗的內涵。

  昭穆多以四字、五字、七字一句的詩句為表現形式。每一字代表一輩,所以詩中不能有重復字。詩的作者多是族中賢達。當昭穆製成之後,必須舉行隆重儀式,禱告祖宗,輯入譜中,並通告合族,以便子孫命名時遵行,稱呼不亂,世系有序。到後世修譜時,昭穆必須入譜,以使來裔世代相襲。這種標示輩序排行的世傳昭穆,隨著明清時期漳州人過台灣,又照搬到台灣,在各姓氏家族中傳承,而且至今相通沿用。例如,漳臺兩地的紫雲“五安”派下黃氏家族,其族譜中都有一則以黃守恭為一世祖的祖傳昭穆:“先人貽禮則,奕世種書田,文章開國瑞,忠孝本家傳。行達明新學,修崇德性堅,資元利永貞,謙光樂太平。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後賢,以斯善繼述,振繩億萬年。”“五安派”黃氏共同尊行這個昭穆,其子孫不管走到哪,憑此就能彼此間認祖歸宗。

  這種用以排行輩序的昭穆,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考其內容,不難發現,作為昭穆的詩句,都含有顯祖耀宗,承前啟後,教育子孫忠君報國、尊祖睦族、耕讀傳家之精義。如:詔安秀篆壩裏熾昌堂黃氏昭穆:“元欽萬國定封疆,億庶超郡奕世昌。重義興仁崇政教,榮華富貴耀宗祊。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財大發芳。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標名永代揚。”表明瞭寄望子孫報效國家,封官進爵,光宗耀祖的思想。漳臺清河堂張氏昭穆:“清河衍澤,謨弼有唐,青錢志慶,金鑒留芳。鳳徽永式,世德綿長,曲江源遠,寧化名楊。文章蔚起,詩書垂香,礽雲奕棋,克紹熾昌。”突出了期望子孫勤讀詩書,弘揚祖德,光大祖業的志向。漳臺平和派翁姓昭穆:“明開昭奕世,禮儀振揚名。攢緒韆鞦業,延錦鼎顯榮。”則把禮儀倫常作為家族傳世之寶,教導子孫韆鞦萬世發揚光大。

  漳臺兩地的世傳昭穆,有的還是兩地族親共同協商制定,並視為家族的文化瑰寶而長期奉行不違,至今保存完備。漳浦縣赤湖鎮陳氏大宗“崇孝堂”內,有兩副楹聯:“錦水榮光增瑞世,丹山儀羽振文明”;“崇德象賢文若武雲龍變耀,孝先尊祖邇如遐汗馬輝煌”。這兩副楹聯,皆為赤湖派裔孫,清乾隆年間武進士,澎湖、安平協鎮陳賓回鄉謁祖所作。經協商,楹聯作為漳浦和台灣赤湖派陳姓裔孫的傳世昭穆,並與此前祖先的昭穆“道業正均德,興思敦君國,科文士克榮,日勝敬聖作,秉常長啟泰,家聲慶裕擴”相銜接。長泰縣江都村連氏宗詞“瞻依堂”內,也有一對楹聯:“國土昇華光世德,惟思懋建永昌宗。”係連氏裔孫、光緒二年榮登丙子科台灣府舉人連日春所撰。後來,江都和開臺連氏家族共同將它編入族譜,作為子孫昭穆,從十二世啟用,至今相沿。南靖縣廟兜村郭姓和遷居台北的廟兜派郭姓,于清嘉慶十二年(一八○七)續修族譜時,共同商定了從十六世起使用的昭穆:“文章華國,詩禮傳家。”一九八三年,鋻於兩岸廟兜派郭姓子孫已傳到“傳”字輩和“家”字輩,而輩序需要延續下去,郭姓家族經協商,續訂了“興學奕世,盛德耀宗”的昭穆,在兩岸廟兜派郭姓家族中共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