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蘭始祖”吳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趙輝  文章来源:台灣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6 22:57:0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吳沙像

 

 

宜蘭開成寺所奉祀的吳沙牌位

 

  吳沙,漳浦縣人。雍正九年(一七三一)生於漳浦縣西門外小山城元房大圍頭。幹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由原籍渡臺,先居淡水,再遷三貂社。又以三貂為基地,集結和率領漳、泉、粵三鉻移民人墾宜蘭,成為台灣開發史上聲名赫赫的“開蘭始祖”。

  宜蘭地處台灣東北部,舊稱噶瑪蘭,又稱哈仔難。其地理形勢,西背大山,東臨太平洋,南北山勢對抱。呈大三角形,唯東面向大海敞閉,中間有蘭陽溪分界南北,“沃野三百餘裏,可辟良田萬頃”。當臺旁南、西、中、北部土地大致墾盡的時候,宜蘭還是,一片毒蛇野獸出沒的荊榛之地,而且為性情兇悍的番人所據。在吳沙入墾之前,已有漳人林漢生召聚前往拓墾,為番人所殺。顯然,開墾宜蘭更加艱難和危險。吳沙初居三貂社,三貂與宜蘭一山之隔。他以“溝通番市”為生,即把草藥、布匹、鹽、糖、刀等貨物賣給番社,又從番社換回山貨如鳥獸、木材之類的東西賣給漢人,不久就賺了一大筆錢因他“通番市有信”,得番人喜愛,娶“番婦”,獲“番目”之位又助三籍移民“入山伐薪抽藤自給,人多歸附”。在通番市中,他“見蘭中一片荒埔,生番皆不諳耕作:亦不甚顧惜”,立志開闢。

  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吳沙開始籌劃開蘭。他以三貂為基地,對開蘭進行週密充分的準備,整整歷九年時間。開蘭的第一要素是勞力。為集結人力,吳沙首先在貢寮一帶試行開墾,就地興建房宅,使投靠者先有田耕,有房住。同時在三貂社開山修路,前來投靠者發給一斗米、一把斧頭,使入山砍柴抽藤。解決臨時生活費用。由於吳沙生性好俠,廣結善緣,投靠的移民達一千多,其中漳州人佔十分之九。開蘭的最大障礙,由此決定了開蘭行動必須是武裝拓墾。為確保拓墾成功,吳沙特委託許天送、朱合、供掌等熟悉番情,從事番割的友人,輔助說明籌劃開墾事宜,組織二百多壯士為前導,保護墾民免受番害,並安排二十三名懂番語者隨行,開蘭需要龐大的資金,以保證墾民衣、食、住等生活之需和農具、種子、運輸等生產之需。吳沙憑平日創建的良好信譽,得淡水富豪柯有成、何繢、趙隆盛等鼎力襄助。開蘭還需要獲得官府的同意和支援。宜蘭散住著三十六社平埔番,屬化外之地,又懼漢人以此為藏身淵藪聚眾鬧事。吳沙自身守法,且多次以卓越的指揮才能,協助官府拿獲賊寇,得淡水同知徐夢麟的信任,使開蘭行動得到官府的默認。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農曆九月十六日,吳沙率漳泉粵三籍移民一千余人,鄉勇二百餘人,善番語者二十三人,乘船一舉佔據烏石港,登陸後即築土圍,稱“頭圍”(即今頭城鎮)。吳沙以頭圍為據點,創建了宜蘭第一個漢人聚居地。開墾工作迅速展開,掀開了宜蘭平原開發的序幕。由於頭圍的墾辟,此後大量漳州移民的涌人,都經此而進入蘭地各處;從台北、基隆進入宜蘭,也都必經此地。頭圍一時農事大興,人員驟增,成為初期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

  開蘭行動從一開始就受番人阻撓。隨著墾地的推進,番社更是驚恐萬端,經常畢族出動,舉著刀棒鏢器向墾民殺將過來。鄉勇、墾氏奮力抵禦,雙方死傷不少。吳沙之弟吳立也在一次拼殺中戰死。吳沙深感不處理好漢番關係,便難完成開墾大業。他派人欺騙番人:“海賊就要來犯,消滅諸番。我們是奉官命來堵賊,保護你們的。”番人將信將疑,還是常來侵犯,但又屢犯屢敗,以為漢人有神助,戰事才逐漸平息。在處理漢番關係中,吳沙更注意用仁德感化番民。在番人強攻時,他率眾暫退三貂社。嘉慶二年,番社患痘,不少人病死。吳沙懂醫術,開方施藥,番人不敢服,強灌,救活百數十人。番人以為神,就用土地酬謝他。吳沙將墾民組織成給(十數人為一結)、圍(數十結為一圍)等形式,形成嚴密而有系統的開墾群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墾地幾十里,接連開發了二圍、三圍。

  嘉慶三年(一七九八)農曆十二月九日,吳沙因積勞成疾病逝。其侄吳化繼續領導開墾,墾地所及達四圍、五圍、員山、湯圍、柴圍、大湖圍等廣大地區。咸豐同治年間,漳浦人陳輝煌等卒眾人墾蘭陽溪南廣大地區。宜蘭平原從嘉慶元年吳沙人墾頭圍,到同治十三年陳輝煌開墾三星,歷八十年時間,由荒埔原野變成阡陌良日,由人跡罕至到人煙稠密。其問充滿傅奇,充滿血淚,充滿成功,而首功屬吳沙。

  吳沙開蘭之功,後世評價頗多。嘉慶年間噶瑪蘭通判楊廷理祭拜吳沙墓,並撰聯曰:“天開草昧撫番岸絲諍道合中庸,地辟蘭陽踐土食毛民懷大德。”咸豐八年頭城烏石港前接官亭內立“吳沙昭績碑”雲:“布衣而建開闢之功,纖民而創不朽之業,生無一命之加,歿享韆鞦之祀,稽之史冊,偉績如吳公者,絕無而僅見也……”頭城鎮開成寺,寓紀念吳沙開蘭成功之意。寺內設吳沙祠堂,奉祀吳沙全身塑像,並有對聯曰:“三十六社內番族輸誠堪欽智略,二百餘年前蘭疆墾辟永沐恩波。”吳沙的功勳榮耀膾炙口碑,遠勝一般達官顯貴。民間稱其“開蘭老大”。第五、六屆宜蘭縣長陳進東讚其功績:“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