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发现的明代大型双人同葬墓已破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煊  文章来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6 8:18:07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漳州平和发现明代大型双人同葬墓 墓葬已遭破坏
 

墓葬已遭破坏

    专家称是平和已发现的最大古墓

  早报讯 (记者林泽贵 文/图)近日,漳州市平和县正兴大道旧县村段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极具规模的明代残破古墓。昨天,文物专家经过现场勘测后初步判定,这座明代古墓为双人同葬双穴墓,墓葬原有规模是平和县目前已经发现的古墓中最大的,堪称“平和第一大古墓葬”。

  墓丘盖和墓碑用一整块花岗岩筑成

  昨天上午,记者接到读者报料称,平和县正兴大道的建设,已经威胁到一座位于小溪镇旧县村山顶社的明代古墓。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旧县村山顶社,古墓位于一座被称为“卧鼎金”的小山丘下,正兴大道正是要从古墓所在位置开过。墓葬前十分空旷,墓丘上长着一丛竹子。

  记者看到,残存的古墓葬只剩下墓室部分和墓碑,两边的墓手均已被破坏了。墓室后方还留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一些祥云等图案。墓室前方的空地上散落着许多石雕构件,上面都雕刻有花草纹样。现场还斜放着一块大石板,记者发现石板朝地的那一面刻有文字,已有些漫漶。石雕构件中有一块残段条石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因为条石的一端连着一只石狮子。山顶社的组长黄跃中说,这些石雕构件原本都埋在地底下,是此次道路施工时才被挖起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墓葬的墓室部位全是用三合土夯筑起来的,即使镶嵌在被掏空的残土中,依然那么巍然耸立。原来,该古墓还使用了大量的花岗岩石材,特别是墓丘盖,竟然和墓碑连成一体,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估计十几个人都很难将它翻开。

  据说墓葬占地一亩,传有丫环殉葬

  墓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见,中间部位并列刻着“兴礼荆野黄公暨兴*慈懿林氏墓”等两列并排的繁体字,右下角为“嘉靖己未冬”,左下角则是“子琦等谨志”。

  山顶社村民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座双人合葬墓,但没人能完全理解墓碑上文字的意思。根据墓碑记载,墓主有一人姓黄,而古墓所在的山顶社村民也多姓黄。“应该是我们姓黄的祖先!”黄跃中说,他们从小就知道这座古墓,但也只知道墓主姓黄,“族谱中一直查无此人”。据他介绍,这座古墓据说原来规模非常大,但在“农业学大寨”时期被破坏了。

  “以前墓很大,占地有一亩多!”83岁的村民黄金龙回忆说,墓埕是用近2米宽的花岗岩铺成的,两边的扶手各有一只石狮子和一个大石鼓。在黄金龙一二十岁的时候,村民们还经常在墓埕上晒稻谷、晒米粉,他自己也经常和朋友在上面打牌。可惜的是,解放后,那些墓埕石板都被挖掉,有的还拿到村里铺路去了。记者在村里的一段路上看到,3米宽的路面正是由两块巨石板铺成的。

  黄金龙称,他小时候还曾听爷爷说过,古墓埋葬的除了两个墓主外,还有一个姓蔡的丫环陪葬。十几年前,附近的山格镇寨仔脚的黄姓后人还经常到这里祭祖。

  道路施工已被叫停

  记者随即和平和县博物馆取得联系。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一听说工地上有古墓,就立即带人来到现场进行勘察。“还真的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古墓,让人感到震惊!”杨馆长看到古墓时说,他当场就向漳州市文管办和平和县有关方面汇报情况。

  杨征说,尽管墓埕和扶手都被破坏了,但根据墓葬现有结构依然可以看出,该墓葬原先的规模很大,村民所说的占地规模一亩应该是可信的,“如果恢复古墓葬的原规模,这将是平和县目前已发现的最大古墓”。他据此推测,墓主非官即贵,至于墓主的具体身份,还需等对墓志铭上的记载进行考证后才能确定。

  根据墓碑上的文字,杨征认为这是一座双人合葬墓,“里面应该是双穴墓”。不过,他目前还不能确定两位墓主是不是夫妻关系。杨馆长说,从墓碑上的文字以及墓葬风格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一座明代古墓葬。

  杨馆长指出,这座明代古墓的墓室是用三合土夯筑的,特别牢固,目前应该还没有被盗过,“墓室后部的三合土有被炸过的痕迹,但没有炸开”。“该墓葬的整个墓丘盖只用一大块花岗岩筑成,这也是我们首次发现的”。

  目前,平和县有关领导已经叫停道路工程施工,省、市两级文物专家将择日对该古墓进行勘察,进一步确定古墓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