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吴氏秀二公支源流繁衍述略 宿松秀二公支为泰伯仲雍之后裔。按该支宗谱,泰伯仲雍传至夫差之子友,后历句余—厥由—涉—彰—穆—平—申—芮—浅—信—志广—千秋—长陵—全—隆—复兴—汉—威—昕—如胜—珪—文质—应之—康年—享英—正己—定—之则—延—猛—安诚—均—钦—授—源—宗臣—远—庆—果—虫禹—克—世安—道言—德润—仁洪—义桢—礼衡—时享—若麟—焯公—坚公—鎡公—溢公—权公—文焕—元寿,八十代传至秀二公。 秀二公原籍江西瓦屑坝,元朝末年,与兄秀一公渡江卜居松滋。秀一公旋往辽东铁岭应募,身列军籍,传盛于彼。秀二公则居宿邑之城市,殁葬于县治之北,土名黄鸭堰。黄鸭堰位于今县城北站,秀二公之墓则已无法考证;现惟知祖妣墓在吴家大屋老屋后老坟坡。(参见秀二公支《吴氏宗谱·原序》、《老屋后老坟坡山图》及图后说明文字) 秀二公生子伯宣,伯宣公生子文义,文义公生子天容,天容公年老无子,平生好行方便,见二郎至蕲黄要道上一木桥常为山洪冲毁,行人往来极为不便,不恤囊资,独力建石桥一座。此桥全以打凿的方石拱起,桥面两侧竖以石条栏杆,栏杆上刻有花纹,故名“花硚”。(花硚至今保存完好,惟桥面栏杆被人拆除)后天容公生一子,公为子取名“硚”,字近溪。近溪公生子五,邦杰、邦佐、邦位、邦仕、邦儒,从而衍生出秀二公支五大房,至今繁衍23代。 自二世祖伯宣公由县城迁居铜铃吴家大屋,秀二公支即在铜铃一带繁衍生息。五大房中,长房邦杰生三子,大贤、大腾、大寄,家谱注载至此为止,此后遂失其传。五修宗谱时,收入《长房存疑论》一篇,曾就长房去向多方考证。自十一世廷字辈起,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四大房均有迁陕居住者。具体地点为上清、卢氏、商南、洛南、山阳、蓝田、商州等处。迁陕者至五修时即已同家乡失去联系。五修宗谱时,收入《迁陕记》一篇,叙述颇为详尽。 留居宿松者亦瓜瓞绵绵。二房邦佐公支下兴昌、兴照二支居今孚玉镇、联盟村三圩组(俗名沙嘴头),100余人;兴宗公一支居二郎镇张家村东屋组(俗名茯苓畈),四十余人。四房邦仕公一支居五里乡五里村何屋组,70余人;居隘口乡毕凉村汤屋组30余人;居界岭村花屋组70余人;三冲村打水组140余人。其余集居铜铃一带。今本县境内连同四房迁安徽全椒县者,总计1230多人。其中硕士生、本科生70余人,处局级干部10余人,部队营级以上干部6人,吴练根曾任我县县委副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