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首次回祖籍地永春谒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黄小玲 孙…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 11:41:3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首次回祖籍地永春谒祖

 

吴作栋在吴岭村受到众多乡亲的夹道欢迎

流连于“阿公、阿嬷”的旧照片


祖厝外,灯笼下,吴作栋拉着乡亲的手,用闽南语亲切交谈着。
乡亲欢迎归乡的游子
回到时常念想的祖厝
品尝家乡的“味素”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昨日10:50,吴作栋的双脚踩在了永春湖洋镇吴岭村口的土地上。从下车那一刻起,深情的微笑、感动的表情,就没有离开过他的脸。尽管满头银发、年近七旬,他却依然沉稳、睿智、气度不凡。看着围得水泄不通的乡亲,看着宗祠里祖父的画像,看着祖厝里祖母曾经住过的房间,他难掩喜悦之情。此时,他不仅仅是新加坡国务资政,更是一位归乡的游子。

  要让子孙都知道祖籍地泉州

  吴作栋个头很高,有1.90米,据说与他小时候喜欢游泳有关。这样的个头,使他显得鹤立鸡群,也使得远道而来的乡亲们不用踮起脚尖就能一睹其风采。

  一下村口,他就在“吴岭”石碑前合影留念,第一次真正与故乡“吴岭”融在一起。在热烈的欢迎声和震天的锣鼓声中,吴作栋在众人的簇拥下。穿过老老少少组成的欢迎对阵,来到了吴氏宗祠。这里,已经摆好了八仙桌、贴好了红对联,各类贡品整齐排放。看族谱、听介绍、品小吃、敬祖先,一切有条不紊。

  吴作栋不断地强调着自己的感受:“很高兴。”他还用英文题字:今天非常高兴回到了祖籍地。并谦和地道歉:“中文签不来,请不要见怪。”这个题字,将被装裱起来,作为永久纪念放在宗祠里。

  吴作栋一直记挂着吴氏族谱。从看到族谱起,他就不停地翻阅,详细询问能否将子孙也添入族谱。他告诉记者,自己要让子孙们都知道祖籍地在泉州。他郑重地表示,将把吴氏族谱带回新加坡,并将子孙的资料寄回来宗祠添加,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根。

  首次回乡却有很多“老相识”

  吴氏祠堂的墙上,挂着“追忆先贤”的牌匾,部分有影响力的先人照片都在上面。吴作栋一眼就认出爷爷吴光锦的照片。他说,祖父、父亲都很念旧。即使离开泉州多年后,自己的名字里,依然有着代表吴氏宗族辈分的“作”字。他还知道,在吴岭,“作”和“振”是同辈分的。

  谈到辈分问题,乡亲们都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谁该叫谁堂叔、谁该叫谁侄子,有了代表辈分的字,一下子就理清了。因为隔的时间太久了,村里已经没有吴作栋的直系亲属,但同辈乡亲却不少。吴作栋告诉记者,尽管自己是第一次回家乡,但通过辈分的认知和闽南语的交流,自己却感觉像遇到了很多认识很久的人,“真高兴能回来”。

  “我是代表祖母回来的”

  “我的祖母是哪个乡的,住在哪里?”记忆里满是祖母关爱的吴作栋,在宗祠里拜祭了先祖后,最关心的就是祖父祖母以前居住的祖厝了。

  绕过山路,拐过几条乡村水泥路,就来到了吴作栋的祖厝。土墙上那张放大的年代久远的全家福,让吴作栋流连不已,“这个是祖父”、“这个是祖母”、“这个是二叔”、“这个是三叔”……一时间竟恍如隔世。祖母居住的房间,虽已不是往昔模样,吴作栋还是忍不住地久久伫立,似乎要努力找回祖母生活的影子。

  在这里,吴作栋用闽南话深情告白:“我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父亲吴佳昆8岁时随父漂洋过海到新加坡定居。我12岁就丧父了,主要靠祖母抚养,对家乡的了解基本来源于我的祖母。我知道吴岭是我的祖籍地,虽然没回来过,却也很有感情。祖母在世时对家乡十分想念,此次回来,我是代表祖母回来的。”

  在祖厝里,那些素未谋面的乡亲们一点也不生分,纷纷挤到人群中,亲切地邀请吴作栋常回家乡看看。那些原汁原味的乡音,再次令吴作栋想到了祖母:“你们说话,语气很像我的祖母。”

  寻找与海西的合作机会

  除了探亲,吴作栋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商业考察,13家业务横跨交通与物流、旅游、房地产、总体规划与咨询及食物加工等多个行业的企业的代表随其来访。

  被问及对海西建设的看法,他表示:“我对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建设非常支持。此次,我率领代表团来福建,也正是为了多了解这里的情况,寻找合适的合作机会。代表团中,除了政府成员,还有许多颇具潜力的新加坡商人,而且很多人的祖先就来自福建,大家也都能讲闽南话。事实上,商务团的成员这两天已经开始在福建部分区域进行考察了。期望此次的到访成为新加坡和福建两地加强经贸联系的一次很好机会。也希望届时来福建的新加坡投资者,能得到当地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照。”

  □本版文字:黄小玲 孙灿芬 本版图片:陈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