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峰吴氏谱牒历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30 15:57:39  文章录入:w8884876  责任编辑:gohwu
 

 

 

 

社峰吴氏谱牒历叙

(一)唐贞观二年,628年戊子,李世民。

《吴氏先世世牒》,从云峰宗谱刊录,太子太傅尚书右仆射燕国公于志宁叙所序:“光绿大夫赞皇县开国男吴公,追本厥始,自溯其源,由四十一世汉灌阳侯如胜,所备遗牒,上摭史册所载证矣,诸吴宗系质诸家世相传之语,总为一帙图,其傅绪推广、脉络联属、百世纤悉详究幽显靡遗、精别校雠、一据以实、既成以予言为可徵也,而属以序之”。谱牒撰作者,为泰伯六十三世孙,名若运,字伯高。

(二)宋大观三年,1109年己丑,宋徽宗赵佶。

吴氏先世宗谱谱序》从云峰宗谱刊录,端明殿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直龙图阁吏部侍郎京兆宋祁撰序,序载:“谱之既作昭然可见,上知所本,下知所及,而源派以明,则孝弟之心自生,而亲亲之仁行矣”。 礼部侍郎吴公谨之作谱也。

(三)明万历己酉年,1609年,明神宗朱珝钧。(1

《敬葊公始辑谱略原序》,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真定府事前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新安斗崙汪国楠撰序。“君所辑宗谱一帙,”“吴之受姓自泰伯始,而延陵之裔为独盛,支分蔓延,若吴楚江浙,逮余乡新安,比比而是,厥惟兰社之宗,自霅徙淳,自淳徙婺,有宋宣议公实为相宅鼻祖,其族之始析与桐江之中山,寿阳之燕山,有三山之异,皆一派也,至今子孙虽会通不绝,而世巳邈远矣,披图质系,固宗盟了,了而偶然遭之舟车间,直途人耳,直秦越耳,安知嗣是后,无三山之析,犹今之视昔乎,此谱之宜修”

(四) 明万历己酉年,1609年,明神宗朱珝钧。(2

《振雅公辑谱原序》,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资治尹南京吏部右侍郎前都察院佥都御史年家侍生泾上赵士登撰序。谱序曰:“浙东兰庠吴良楷,余同年,敬葊盧令公子也,一日介币谒余,出其家所辑宗系成编,授余览且再拜稽首言曰:此先大夫手编也,未竟而逝,今幸续成,恃叨世讲未丐赐一言弁诸首,为家乘光,庶有以慰逝者”

(五)明万历己酉年,1609年,明神宗朱珝钧。(3

振雅公辑谱自序》作者吴良楷。序曰“我吴氏自始祖青溪分徙以来,历世十有七传,惜旧谱镌梨毁於郁攸,而所遗残简,更多亡佚失次。先君子盧溪公,虑世代愈远,生齿愈繁,不免骨肉途人之叹。尝仿苏氏作谱略数卷,藁粗具未脱适疾,作捐馆勿克竟。楷不揣读礼之余,窃愿续貂。......会广信兄西幕谢事归告,以故独慨然矻 肩厥任,戒期陈牲醴祠中遍会族之长老,谕修旷典,靡不人人色喜。盖天理,民彝志无勿同者。议成,遂延诸文学及不敏,属之诠,次乃不敏辈,又篾敢以私臆徇也。集局於瑞麓别墅,采访故实。矢公编摩,而於校雠间宁核真毋饰赝,宁阙疑毋袭舛,昕夕管构,浃岁而告竣。

()明万历庚戌年,1610年,明神宗朱珝钧。

振雅公辑谱原序》4)赐进士第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眷生梅源赵学仕撰序。曰:“夫是乘也,始於盧令敬翁,追念本支,搜罗今昔,萃为一卷秩秩乎,举数十传久湮,典一朝鼎新之矣。翁殁,而从子良弼继之,参核考订,殚厥心绪,盖欲彰美而传盛也。迨於今,则敬翁之郎君良楷与从兄广信君,国宾又慨然欲终先志。因其遗绪,益加修辑而汇成焉。夫吴固多才而贤劳之任,四君独肩之上。”

(七)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世祖福临。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刑科给中前行人司行人眷生姜应甲撰序。序曰:“夫社峰之吴,兰江巨族也,考其先世,有讳党者,自湖迁淳安之石村,其子涟登宋进士,涟之曾孙才五子皆显,长诚任永福知县,诚之子玨任校书郎,始自石村迁云峰杜塘,生子三,长讳仁,登绍熙进士,官安庆府判;次讳义,迁淮西;三讳智,其仲子文仪,博学宏文,深於伊洛之学,宋宝佑间,仕孝昌尹阶宣议郎至政缘。访道於金华,路经社峰,乐山水之秀,遂迁居焉,与云峰、淮西系合而分。逮后即窀穸后山之麓,於今称石柱阡云。其孙天锡公元至大间(1308—1311)以行省荐辟为儒学提举,累官至集贤侍讲;迨有明若蟠公、若履公、俱以贤良徵为国瑞;嗣后若恩选南昌公时敏之钦恤;孝廉庐溪公一本之清廉;广文新城公一仁之淹博。世德作求后先辉映,迄今孙支繁衍,比屋而居,或以素封起家;或以文学自命;或好施以联族;或敦读以课业,皆彬彬好修,特立其族,有祖祠,己卯年都谏嵩翁,因督饷过瀔,颜其楔曰积庆,此固励族之微意也。兹刑部耿翁篡修世乘,而邑庠讳之琦,郡庠讳自周、参订支派,编入一谱,使分者合,疏者亲,是仁人孝子之用心矣。”

(八)康熙七年,1668年。清圣祖玄烨。

续修原序》十六世孙吴士颖撰序,序曰:“余族专谱辑自盧令敬公,而踵成於敬公之子文学振雅公。其间世系、行第秩然有序,焕然成一族盛典,成谱具在犁然可考也。去今而遥,岁已逾甲子矣,自是人丁繁衍、迁徙靡常、苟不为之修辑,则骨月涂人之叹所不免也。 顺治辛卯秋明经元道父及诸文学有续修之议,而卒贻筑舍道傍之讥,迄兹又十有八年矣。及此不为之计,即后有作者亦奚所稽从乎。…..因会诸族长及诸文学共议,以缵厥绪靡不欣然色喜,此固天理良心之在,人自不容泯没也,颖不敏不敢不勉襄厥劳,但使族之君子阅是谱也。益兴敬祖崇宗之念,亲亲睦族之思,则是谱之作,是有造於吾族也,敢不为之三致意云

(九)康熙七年,1668年。清圣祖玄烨。

续修原序》十五世孙邦美撰序。序曰:“余族专谱迄今甲子,巳周其间之迁徙靡常,沦亡散佚者不可枚举,而族之长老佥谓世弥远、丁益蕃、行第不排,则长幼失序,迁徙不稽则宗属散逸,若再传则无徵莫考,恐有骨月途人之叹。用是集诸文学,共襄厥事。虽然云峰北部有言,作谱者爱欲周防欲峻,不得以贫贱故弃之,不得以逖远故遗之,不得以赝托窃附而曲徇之。今吾族其不以贫贱而弃之者后杨山、建德九鲤坂二派是也;其不以逖远而遗之者牧羊坶,湖埠二派是也;其不以赝托窃而附曲徇之者,今兰之东西二乡氏吴者各派是也。余族前谱,累世之源流迁徙、宗属枝分较若列眉,及夫山川文物,邱垅伙佃,靡不备细罗载,其为详悉至矣、尽矣”

(十)雍正二年,1724年,《续修原序》,诏举孝廉方正钦赐正六品顶带驰驿进京陛见举人蛟湖赵用熙撰序。序曰:“君大尝辑宗牒,未卒业而以盲废族之贤名者,恐以伪厥流传,復与衡山诠次订补,凡先人之邱垅,堂室并图而记之,以传于永远,则圣人孝子之用心亦大略可靓矣”。(1

(十一)雍正二年,1724年,《续修原序》,宗后学吴瑛撰序。序曰:“ 社峰吴氏瀔西望族也,自三世祖元学士公述徙居篇后,至明万历己酉,始刻有谱。更饶州、溪、广信、文学四公之手而成。义例精严,记载详慎,洵足垂后矣。”“洎国朝己酉文学社麓先生曾续修之,而谱法仍其旧。自续修后,子孙弗登谱者又数十年矣,族大丁蕃,昭穆弗叙,彼此称颂谓,至有茫然莫辨者。於是国学君大先生倡议编辑,且取旧谱而重订之,”“乃行谱粗成,目疾骤作,舛错遗漏未及参详,当时同事者遽出其蒿授之梓人,染板流传适滋纰缪,是岂辑谱之初心哉”。“ 乃举从弟及再从弟中素同厥志者,分授以较雠之役。凡缺者补之;讹者正之;繁简未当者亦从而删润之;务求慰乎。君大先生未慊之志,於以善承乎”。“ 计旧谱六册;续谱二册;新谱四册;今合新旧谱重锓为十二册。始事於康熙壬寅(1692),讫事於雍正甲辰(1724)成”,历32年。

(十二)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云峰续修宗谱原序》赐进士及第经筵日讲官起承注太子少保少师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事年眷姪芗林梁诗正拜撰。曰:“询其户口丁男则散处外郡,若苕溪之前邱,兰江之社山,与同邑之瑯琊等处,宗党固为甚盛。……至卜居於云峰者,烟户稠密,一姓相传绝无他族之逼处,由高曾而下迭及曾元,现存者八代,每行不下千数,百丁有奇,抑且诗书继美,科甲联翩,其 充 博士弟子员及入贡成均者指不胜屈迥忆,由周世宗显德二年,鼻祖党公自归安之射村迁居青溪至今,历五朝,年愈八百馀岁,世德相承,方兴未艾。余聆其绪论瞭如指掌,按之东西两浙罕有匹俦,岂第弁冕一邑而巳哉。”

(十三)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

续修记事原文》,作序明字行志铨。曰:“第自宋迄今,人丁繁衍,丽居上中下三族,又分为十八厅。凡在十四世以上每厅各自序行,行至十五世,始合景字行而为一”。“ 今以客岁容十公祖茔有女松羡钱万馀,爰与各分长辈议存为倡復敛,宜富绶诸行清明票谷及各厅应分公谷,不行分给,计丁捐贴共襄盛举或亦众擎易举之意乎”。“ 於是以求滮平日所编世系行谱出与仝事者详加订正,得草谱并各愿附祀产坟像共十卷,付之劂续成是编,以待后之贤明者再修”。

(十四)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年。

翻辑族谱原序》,十九世孙吴涧蘋南撰序。曰:“岁时会讌,从堂兄、济惠等屡以翻辑为言,缘於乙巳夏设局公所,委子明司理资费,将己丑之续刻概行缴毁,命余同肩校阅之任,涧窃自揣有何知识敢与斯,维昔侍先严芸窗课读之暇,获闻修谱馀论,爰敢随墨、芝亭两兄之后,携甲辰旧谱自序言,以及跋语详加搜剔,补其缺,正其讹语;干愈越者,易词以删削之字;涉犯讳者别写以敬避之;或宗旧式;或益新规。分卷二十有四,装订一十四册。三易寒暑,始得报竣。”“监刊刻印则芬远日扶颇有劳焉”。

(十五)嘉庆甲戌年三月,1814年。

续修原序》,赐进士出身特授金华府儒学教授竺之侃撰序。曰:“家之有谱,上溯本源,下序支派,尊祖敬宗,收族之道”。“ 任事者附贡生名世衍,禀善生名大樁,邑庠生名国正,太学生名永庆,太学生名开榜,郡庠生名锡祚”。 

(十六)大清咸丰七年,1857年。

社峰吴氏重修族谱序》,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前江南道监察御史国史馆协修翰林院编修姻愚弟同邑根石唐壬森撰序,二十二世孙青莲书。曰:“ 按谱吴本姓姬姓,自周之先泰伯以天下让,十九世至延陵季子復以国让,后光辉暎子,孙氏以吴国而延陵之裔独盛也。郡望从延陵著实也,自季子后十世至番君王,於汉侯於东汉显仕,於六朝唐宋之间五十六世,至党公仕周为左宣教郎,由吴兴迁睦之淳安,又九世至文仪公由淳安迁兰之社峰,是为社峰始祖,文仪公后数世分上中下三族,又有徙湖埠与辉屏者。谱记泰伯下至党公七十四世为远世系,党公至文仪公九世为近系,文仪公下二十余世为本系,湖埠辉屏咸引厥绪其有望,非延陵兴隆,延陵而非文仪公支派者隆贵显不入谱焉,所限严矣。”

(十七)宣统元年,1909年。

社峰吴氏谱序》,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二品顶戴、湖北分巡荆宜兵备道、监督宜昌沙市税关、荆州钞关东阳垕shen  派后裔品珩撰序,二十二世孙应辰书。曰:“议修社峰家谱事,始知与品珩同出山阴,为有唐文简先生之后,按族谱始祖泰伯,逮六十七世,舜咨公以父阴山阴令生文简先生遂家山阴,实为品珩与震南分派之祖,厥后由归安而淳安,而杜塘而兰溪,枝条繁衍至文义公,实为始迁社峰之祖,而品珩一支自唐而后转徙至於东阳源合波,分于兰溪族望,本属同族”。

(十八)民国36年,1947年。解放前几年,篡修家谱,巳形成草谱,因变故未完成,其草谱在文革中烧毁,是件憾事。

(十九)公元2008年。

社峰吴氏谱序》,中国谱族学会会员、金华市地方志研究会副会长、兰溪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顾问副研究员胡汝明撰序。曰:“社峰之地,就近世即有几番风云起迭。清同治初(1862),太平军进占兰溪,即屯营于此,与县城为犄角。抗日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26师,预备第5师某部均有团,营建制之重兵驻此,成为对侵占兰城日军作战的前沿。抗战中,军民几次较大规模的歼敌战斗,如19426月预5师的上戴之战,19432676团的畈口之战,其作战指挥机关皆在社峰。以社峰为依托,军民合作,同仇敌忾,英雄对敌”。“至于社峰吴氏人脉之旺,亦非仅见于人丁繁衍,更凸显于人才辈出。距始迁居此仅数十年之元代,即有吴天锡爵授金紫光禄大夫,吴应汉任千总,吴尚原为山海关总督。明清以降,列传于《光绪兰溪县志》者,自明成化至光绪间有吴士敏,吴上修,吴纪,吴瑛,吴永庆等6人,以一村一姓列于《县志》6人以上者,除香溪范姓,纯孝陆姓等数例外,并不多见。近代以来。社峰吴氏以从事工商闻,药业,火腿业,而后印染纺织,近则创业于金,巨邻邑,远而苏泸湘鄂,由是现村居之众多故建筑,有如世家大院!建国后,吴氏子弟,与时俱进,在本届谱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位者即巳有   人,其中    等为博士,          为硕士,          为教授,        研究员。而从政者,曾任正科局长计有   等人。皆社峰吴氏之精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