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億元富貴村--深圳南頭南園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吳燦光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7 11:02:11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深圳發展一日千里,滄海變桑田,這都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之成果。差不多所有村落都一片繁榮景象,真是風水輪流轉,香港之村落,無法相比。羅湖區、福田區、南頭區等一帶鄉村都融入市鎮之景貌--高樓林立。村民生活富裕起來,村太公的每年收入更以億元計。因此深圳很多鄉村都變成億元富貴村……。


                     南園村正門牌樓

 

 

    筆者去年初在本刊第五十七卷介紹深圳億元富貴村之一--皇崗村之風水及其富貴之原因。在很短時間之內,有些筆者朋友都在皇崗村置業,更有些本刊讀者致電給筆者,要求筆者為他們選擇皇崗村之風水單位。還有一位《星島日報》年青記者要筆者陪同他再到皇崗村一覽實情。原來這位記者亦是在元朗長大的,他的母親和皇崗村之莊姓朋友互相認識,而且有些遠房親戚關係。當時在《星島日報》亦有一小段介紹皇崗村及深圳繁榮發展之報告。

 

珠三角另一億元富貴村

 

    言歸正轉,筆者今卷介紹深圳南頭南園村,它可說是在南頭及蛇口一帶有名之億元富貴村。為什麼稱它為有名之富貴村?從歷史追此村源自春秋戰國吳國之後裔。當年吳王闔閭在薊洲虎丘試劍石(現稱劍池,是歷史遺蹟),至其子夫差貪戀西施美色,不聽丞相伍子胥之勸諫,放勾踐回國,以致亡國。

 

     筆者寫這條富貴村,原因不只是其有錢,而是非常有歷史價值。它更是筆者之故鄉。


                        南園村吳氏宗祠

 

 

南園吳氏宗祠水聚天心局

 

    首先介紹南園村之經濟,然後講述它的歷史由來。每逢富貴村發達起來,都是有其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當然最重要之一是風水好,包括陽宅及陰宅風水。在一九九四年,筆者最初回南園村祭祖,曾經勘察過南園村之坐向風水局,包括吳氏宗祠,其坐向都是坐午向子兼癸丁,前面明堂向著沙井之海域,是聚水之風水好局,所謂「水聚天心」,富裕可期。村後是無靠山的,大凡平陽龍是以水立向,經云:「落到平陽莫問,只把水繞是真龍。」《都天寶照經》云:「天下軍洲總住空,何曾撐著後頭龍,時人不識玄機訣,只道後頭少撐龍,大凡軍洲住空龍,便與平洋墓宅同,洲縣人家住空龍,千軍萬馬悉能容,分明見者猶疑慮,龍不空時非活龍……。」從地形看,南頭是平陽龍,去到蛇口一帶聳起山峰,蛇口之山峰是南頭地區之青龍手,使南頭區藏風聚氣。現在稱為寶安縣都是以南頭區為主區,寶安縣之前之名稱是新安縣。現在南頭還有古時之「新安古城」舊址遺蹟,數月前筆者回鄉還經過此古城,是重新修葺過的,應該列為歷史文物。寶安、新安之縣府都是設在南頭的,南頭城是古城,歷史悠久,其風水龍脈實是深圳區之冠。

 

                         南園村鎮國將軍祠

 

 

    聽族中叔父輩說,從前南頭一帶村落,以吳屋即南園村、陳屋、鄭屋,為最有勢力,人多、功名多。這三條村都是並排而建,中間為吳屋,左邊為陳屋,右邊為鄭屋。在民國前有「南頭吳、陳、鄭,打死人唔使填命」之語,這句話是代表此三條村有財有勢。現今社會,講法律,而且村民有思想有文化,早已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了。

 

    南園村吳氏有這樣好的陽宅風水,已經可以蔭發富貴之條件。陰宅風水有「牛地」、「米地」在西麗區出貴,因發展關係現已遷移。「蟹地」在南頭區,朝向元朗錦田八鄉,收大逆水局,發丁財之大地,現已失祭。所以筆者有感祖鄉之陰宅風水,會漸漸衰退。現在雖然祖鄉有錢,也不能把祖先遷葬風水佳地,時也命也。

 

    聽一位華叔說,早在九○年代,南園村太公全年總收入大概有八千萬元左右,合資格村民男女每人可派四萬元人民幣一年。可見南園村樓房、廠房物業之多,收入之可觀,都是改革開放帶來之成果,這亦是天時地利因素之一。

 

南園村歷史由來

 

    說完南園村之風水、經濟因由,現在介紹南園村之歷史由來。筆者於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回鄉祭祖才知道南園村吳氏之歷史。說起當年在祠堂吃盤菜之時,發現牆壁掛著吳氏歷代祖先之歷史及其功名一覽表。吳氏祖先在宋朝有抗金名將吳玠、吳廷、吳憐。南園村吳氏發蹟於江蘇省延陵郡。吳氏最早在宋朝已移居廣東南粵,最早到廣東省增城雅瑤鄉定居。在雅瑤鄉子孫繁衍,功名亦顯赫,傳到四世祖吳應雷被皇帝封為鎮國將軍,是南園吳氏之祖先。子孫繁衍,必然向外發展,到了南宋年間,吳洪淵移居南頭南園村為一世祖,是南園村吳氏始祖。從一世祖在南園村立村後,世代子孫亦繁衍,功名富貴不絕,現在南園村吳氏宗祠裡寫著《南園歷代功名誌》紀錄由一世祖至廿四世祖之功名。鑑於增城雅瑤鄉吳氏之鎮國將軍祠香火鼎盛,南園村吳氏亦於清同治年間從雅瑤鄉迎奉鎮國將軍神位在南園村建祠供奉,在數年前再重建此祠。筆者亦曾捐了兩份捐獻,以表心意。

 

                       「南園歷代功名誌」

 

    到了明朝,南園村子孫更加繁衍,其子孫再由南園村分枝移徙到別處立村,聽聞有些移到東莞立村,南頭附近立村。香港元朗大井吳屋村、壆圍村(筆者之村)、西邊村,都是從南園村分枝而來。南園村吳氏分五大房,筆者數年前回南園村查証,壆圍村吳姓和西邊圍吳姓是二房子孫,大井吳屋村是三房或四房子孫。近數十年來,香港有很多吳氏宗親從南園來港發展,在中環經營海鮮生意,亦有在九龍一帶定居,人數非常之多。九龍渡船街文英樓吳氏宗親會便是在香港的南園村居民成立的,筆者在一九九四年才參加此會。每年該宗親會都發信召集香港吳氏回鄉祭祖,每逢重陽節,南頭南園村都有非常之多吳氏宗親回鄉祭祖,在吳氏宗祠吃盤菜,分三輪吃,人數實在太多,費用全是南園村支付,還有旅遊巴接送來回口岸。

 

                      

                   村內樓房廠房一角                                                       南園村居委會辦公大樓

 

尋根問祖鄉情濃

 

    中國人傳統上最注重自己之根源,筆者在中學時期聽村中父老說,他們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世代都與回南頭南園村有聯絡,中共建國之後,可能基於政治關係,回鄉是不方便的,所以壆圍村吳姓與南園村失去聯絡,只有大井吳屋村與南園村保持聯絡。因為在數十年來,有很多南園村村民來港發展都是由大井吳屋村宗兄弟接待或安排落腳,所以每年亦有很多香港南園村民到元朗大井吳屋村吃盤菜,順道拜祭該處的鎮國將軍祠。回想九四年至九八年回鄉祭祖,得到村委們熱情招待,但他們都以為筆者是大井吳屋村民,而心中忘記壆圍村吳姓之存在。這很難怪的,因為失去了聯絡甚久。再說南園村現在之居委會辦公大樓面積非常之大,會議廳有二千多呎,可見業務繁忙,接待外商之多,可以想像。

 

    中國人非常注重傳統根源,寫到這裡,筆者的思想好像回到珠璣巷百家姓之根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