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大屋的兴衰(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念民  文章来源:吴念民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8 9:15:0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培田的大房子很多,可称得上“九厅十八井”的就有好几幢,但直接名为“大屋”的只有这一幢。“大屋”又名为“官厅”,据说是接待过官员而得名。大屋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特大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说是“九厅十八井”,厅和井(天井)都远远不止这个数,“九厅十八井”只是形容房子大的说法而已。我家就住在大屋的西北角。1951年土改时,我家和我堂叔及曾祖母作为两家分得了原住的七八间房子、两个小厅和一个小花厅。两个天井,其中一个种了一棵茶花树 ,大红色的茶花开的时候,实在好看,至今让我难忘。房子是从十六世老祖宗吴馥轩传下来的,当时整座房子住了至少十几户人家,都是吴馥轩的后代。

    培田的“大屋”因为大,同时又具有形制规整、功能清晰合理的特点。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极少数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究竟是什么年代由何人建成的呢?

   

    培田大屋建于什么年代

    培田的大屋究竟何人何时所建,本不难弄清楚,但是现在却有点乱。关于培田的书有好几本,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最早关于培田的一本书,说培田大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是十四世吴纯熙(又名日炎)所建。建房资金据传说是“掘窖”(意外挖到金银财宝)所得。这种说法很有问题,且不说“掘窖”十分荒唐(这个问题以后专题讨论),年代上也对不上号。吴纯熙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怎么可能在明末建房子呢?以后出版的几本书,有的把建造年代改为康熙年间,但其他仍然照抄。如今的学术风气呀,真不知道如何评说!

    其实,培田大房子的建造年代和建造经过,在《族谱》上大都是有记载的。如继述堂有《继述堂记》,务本堂有《务本堂记》,官厅(即大屋)虽然没有“记”,但可以从相关文章找到有关记载的。光绪谱卷十一《文轩公双善堂记》即写到双善堂“名为新屋,别大屋而言也。”“文轩公为高祖锦江公之仲子,馥轩公之仲兄,高祖性喜游猎,家政悉委之文轩公。公有猷有为,初修大屋,继创新屋,嗣兄弟分居。”“曾祖(馥轩)分大屋,伯祖(文轩)分新屋焉。”据此,可以认为大屋是十五世吴镛(锦江公)时代建成的。具体操办,则是吴镛的儿子吴文轩。吴镛,吴纯熙(日炎)之四子,生于清康熙43年(1704年),卒于乾隆30年(1765年)。吴镛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最兴盛的时代,所谓“康乾盛世”。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大屋的建造,和它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由吴镛继承父亲事业,建成了大屋,是合情合理的。在兵荒马乱的明朝末年,怎么可能建这么大的房子呢?

    至于本乡民间传说房子是吴纯熙建的,原因之一是客家人礼敬祖先,儿孙辈建的房子往往上挂父辈祖辈头上去。这是有其他例子为据的,如继述堂实际是一亭公吴昌同过世后建的,而大家一直都把这座房子称为“一亭公祠”,而且都说是吴昌同建的。原因之二是,吴纯熙和吴昌同都为建房子攒积了资金,奠定了经济基础,说是他们建的,也不为过。

    但是,说吴纯熙是靠“掘窖”发意外之财来攒积资金又是非常荒谬的。培田人的财富积累靠的是什么呢?接下去再好好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