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起源
天下的吴自古乃一家,有一个共同的始祖。
春节的时候,在宗祠看到家谱,上溯至吴国太伯,至今已经近百代。最近在研究商周文化时,偶然发现相关考证材料,对准确认识吴姓的起源很有帮助。
《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自吴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蛮夷。十二世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蛮夷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诗经·大雅》云: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国语·晋语四》说文王继位后,尚其开拓精神,“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
太伯、仲雍之奔荆蛮,在周王朝联羌翦商的背景下,周受外敌入侵,遁西南,兵分两路,太伯进到荆蛮,太王携少子季历,中途折周原。而荆蛮不在长江下游,而是西吴,不是东吴,今陕西宝鸡一带,古弓鱼国。
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周章西吴,其弟北吴。康王改封周章子熊遂为宜侯,才到今南京镇江一带;春秋时才南迁苏州,始称东吴。(2006.10.12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