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虞溪吴氏 虞溪位于沭阳县西部,居淮海之间,东接连海,西枕徐邳,南临淮泗,北控齐鲁。虞溪居虞姬沟之阳,现隶属沭阳县颜集镇。 虞溪吴氏自明朝初期迁居于此,历时600多年,播居于潼阳镇、七雄乡、高流、时集,再迁宿迁、东海、淮阴、灌云、泗阳各县。现住颜集镇的有600余户。 虞溪吴氏始迁祖吴昶兄弟3人,原籍安徽歙县沣溪西南村,于明朝初年迁入沭阳。长房吴量居沭阳刘集。次房吴昶居沭阳南门,吴昶生5子:吴盛、吴整、吴迪、吴朋、吴显,长、次、叔三子无考,第四子吴朋迁沭阳东北青伊湖,第五子吴显,妻黄氏,卜居虞溪。第三房吴晟远徙山东蒙阴县。 吴昶生吴显。吴显生吴洗。吴洗生吴远。吴远生7子:吴梦兆、吴梦祯、吴梦麒、吴梦麟、吴梦弼、吴梦熊、吴梦元。 第6世为吴之颜、吴之孑L、吴之曾、吴之尹、吴之升、吴之荣、吴之垣、吴之适,此为虞溪吴氏的8支(另有数支无传)。 吴之颜后裔分居时集、马岭、白露科、蒋沟、温墩、梁庄。 吴之孔后裔居时集、万沟、高流、官田、王老庄、耿圩、刘集。 吴之曾后裔居虞溪、厚镇、时集镇的欢墩、十字、七雄、马厂。 吴之尹后裔居虞溪、梁庄、大庄、吴前圩、潼阳镇、沭城。 吴之荣后裔居东海县房山,沭阳县桑墟、青伊湖。 吴之适后裔居虞溪村酒店庄、时集镇的敬园村等地。 虞溪吴氏始迁祖吴昶兄弟是唐“北京三杰”之一的吴少微第27世孙。
虞溪吴氏之昭穆次序 自吴少微27世孙——吴昶开始为迁沭1世:昶显洗远梦,之昌克道廷,华大晋希尚,惟以国从忠,本立开文德,贤良兆永兴,勤孝传家久,世泽承礼让,启仁保信义,富学耀先宗,清和延祖绪,圣教致善宏。
虞溪吴氏主要外迁情况 吴之荣之10世孙吴增堃字次干,携两子吴华恩、吴莲恩,播迁至台湾省高雄市左营。 吴之尹之10世孙吴鹏翮字子羽及其子吴惟琦播迁至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 吴之尹(吴裕昌一支)10世孙吴尚愚字筱柴号拙夫迁台湾省颜桃园县八德乡,其子吴惟玮。 吴之尹(吴裕昌一支)10世孙吴尚盘字石卿(长子惟鑫)播迁至高雄楠梓。 吴之尹(吴裕昌一支)11世孙吴秉钧字仲平及其子吴洪民迁台北,吴浩民迁台中,吴济民迁上海,吴治民迁台湾省高雄县。 吴之尹之11世孙吴泉迁至台湾省台北县中和市,长子吴以德、次子吴以公、三子吴以松去加拿大国;吴兆澍(长子吴以栋) 播迁台北市晋江街,次子吴培铭住美国。;吴迩生及其子吴以盛、吴以兴迁居安徽省马鞍山市;吴端生字仲夏及其子吴耀仁迁居上海市。 吴之尹(吴祚昌一支)之12世孙吴鸿徽(一名洽民)字澄源,迁居台北市文山区景仁街。 吴之尹之12世孙吴浴民迁至安徽省芜湖市,吴澍民迁至马鞍山市;吴以平字力行,长子吴治海、次子吴治洋移居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吴诵章字天藩播迁台湾省台北市;吴鸿常字叙五迁居昆山市;吴鸿林迁居江浦;吴鸿书字麟符迁居南京市峨嵋路;吴鸿图别号林生及次子吴朝山、三子吴乙未迁居上海市,长子吴国兴迁四川;吴鸿祺迁居北京市,长子吴蔚光在深圳工作;吴玉生字石坚及其子女均在上海市;吴以京及其子吴淮民、吴永民在南京市;吴诵倬迁居淮阴市。 虞溪吴氏名人录 吴九龄,字景文。其曾祖吴祚昌,山西寿阳县令。祖父吴克柔,知山东文登县,平海盗有功。父吴郁,考授州同。吴九龄,除山西长治县,赈灾有功,升广西梧州知府,有政绩,后调雷琼兵备道,旋擢长芦盐运使,卒于清乾隆四十六年,享年63岁。 吴甸华,字南晌,清乾隆庚子进土,官内阁中书,后改任歙县、合肥、阜阳等县县令,升直隶州知州,有政声,道光甲午岁卒,享年90岁。子吴元福、吴登善、吴元忠、吴元忭。吴元福任越俊厅抚民通判,其子吴湘任泗州州判。吴登善在云南任职30年,终征江府知府,子吴绍吉、吴蔚起,吴绍吉是贡生,官绍武府知府,吴蔚起官工部员外郎。吴元忠是贡生。吴元忭官沧景州判、渔台、郓城等县知县。 吴守约,字驭樊,是吴元福的第五子,官越俊厅抚民州判。在与捻军的战斗中阵亡。 吴维振,廪生,精通经学、算术、天文、金石文字等,清末学者。 吴庭贡,邑文生,儒林郎,有经济才,好读史,是当时社会贤达。兄弟三人,仲吴廷揆、季吴廷扬,皆为当时名士,吴廷揆候选州佐。 吴琛,字来献,系入沭始祖之8世孙,忠顺孝悌,是个孝子。 吴光辅,字子翼,沭阳阴平人,是个著名孝子,终身以教书为业,卓有成就。 吴苓生,字松仙,1899年生,曾用吴丽实、张金德等化名,集镇吴前圩村人。1920年在北京汇文大学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苏联留学,1924年回国,任满洲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28年在奉天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赴山东,任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因叛徒出卖再度被捕,于1931年4月5日(农历)牺牲。 吴以平,字力行,沭阳县颜家集人。1937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后从军,任国民党中校指导员,1948年随桂永清赴台湾,任海军服务总社上校副总干事。退役后从事工商业,主要经营生产硝化纤维,是个很有成就的跨国企业家,1990年农历3月7日病逝。 吴仲平,名秉钧,1925年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抗日战争,升任陆军八十军上校,后迁台湾,1959年退役后在台湾国际商业专科学校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