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立梅  文章来源:吴立梅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9 8:39:33  文章录入:吴立梅  责任编辑:gohwu
 

季札以下世系采自世谱,因异说纷呈,谬误迭现,可信度不高,仅备参考而已。19季札——20征生,五子之二,吴亡后流亡齐国,娶齐平公之女——21启蕃——22——23售,二子之幼,居鲁国——24庸,三子之仲,奔晋——25句余,二子之长——26蹶由——27申,仕楚,为考烈王大司马——28芮,二子之长,佐刘邦有功封长沙王——29浅,四子之三——30信,封便侯——31广志,袭爵——32千秋,爵除,迁蒲坂——33衍陵,二子之长(据《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公世系图》,衍陵为吴芮长子臣的4世孙,与此处不同——34全,二子之长——35隆,迁亳——36复兴,二子之长,迁南阳——37章,西汉时著名学者,被王莽所杀——38汉,三子之仲,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光武帝时位至大司马将军,封广平侯,谥“忠侯”——39成,二子之长,为家奴所杀,谥“哀侯”(仙居谱系则从吴汉次子武分衍——40[],四子之仲——41胜(亦作如胜),将所录宗谱呈朝廷,汉桓帝确定吴汉为泰伯苗裔,封胜次子允承为奉祀侯,主祀泰伯庙——42允承,二子之幼,奉旨回迁吴郡,谥文孝——43[duān],其两女均适孙坚,即孙权兄弟之母——44熊庆,二子之长,谥——45康年,二子之长,谥“恭敏”——46英延,丞相,太子太师,谥“穆”——47之则——48,,二子之幼,隐居济水——49皋益,谥“宣懿”——50佶,二子之长,晋中书令,渤海公,谥“显肃”——51始泰,七子之长,晋御史中丞,谥“德献”——52符隽,二子之长,晋尚书左仆射,谥“章武”——53豫,与拓跋珪交战时阵亡,谥“烈”——54——55荟,二子之长——56琨,二子之长,隐居不仕,授徒为业,《晋书》卷20有传——57襄,二子之长——58洵文,二子之长,刘宋南阳郡守,战死,谥“忠贞”——59鬷[zōng],迁武昌——60盾,二子之长,梁大司马,战死,谥“义烈”——61——62承休,二子之长,有文名,居江陵——63若远,二子之长,唐贞观进士,户部侍郎,谥“文惠”——64世伟,尚唐太宗十二女平乐公主,新丰侯,谥“恭敏”——65佐,二子之长,谥“耿忠”——66可博,二子之长,肃宗朝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谥“文哲——67舜咨,二子之长,居山阴——68757~839),赐谥“文简”,葬暨阳。

自季札至吴翥49世,自泰伯至吴翥68世,自黄帝至吴翥85世关于吴翥,其生年有736年、757年、868年三种说法。由此可见,上述与吴翥有涉的世系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言:“谱牒之不可靠者,官阶也,爵秩也,帝王作之祖,名人作之宗也。”吴翥以前的世系正是谭先生说法的注脚。因此,这世系的可靠性颇值得怀疑。天潢贵胄阀阅门第簪缨世家固然有,但绵延四五十代而能保其尊荣者,除了孔子家族,中国历史上似乎找不出第二家来。

68——69益(?~900),三子之仲,避乱迁泰顺——70禖(840~923),三子之长,唐咸通元年(860)进士,宰相,避乱居泰顺库村——71[tuàn](?~927),二子之长,明经贡士——72全智,三子之幼,梁开平二年(908进士,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由遂昌迁居仙居下砾,为仙居吴氏始祖。

自季札至吴全智53世,自泰伯至吴全智72世,自黄帝吴全智9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