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科举第一村——云村(鼓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w888487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8 10:13:37  文章录入:w8884876  责任编辑:gohwu
 

睦州科举第一村——云村(鼓山)  

民谣:云村云一云,旗杆织麻林。三百汤钵四百灶,还有三百无锅灶。  

          在千岛湖镇马路口村口,有个不大不小的“湖外湖”,它是建设环湖公路后形成的,该湖底曾是“东西两浙罕有匹俦”的淳安县著名“进士村”——云村(云峰)的故址。“其地山环水抱,五里归垣,因见有五色云护高峰,故名”。在千岛湖形成前,这里随处可见矗立的石牌坊、旗杆石和己沦为民居的“官厅”,从它的数量之多和用水磨砖的官厅之高大,依稀可以想象昔日的豪华;村东北约四五十米高的马鞍大道命名为“下鞍岭”,据说凡是骑马经过云村的大小官员,均须在此下马步行,由此可见当年云村地位之显赫。  

                    (一)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翰林院侍读梁同书为云峰吴氏续修宗谱作《序》说:“云峰一姓千户,无他族之逼处其间,有以科第出身者,有以俊选登仕者,有以徵辟显者,有以忠孝传者,有以名宦乡贤崇祀者,有以节妇贞女受旌者;此外又有封赠者、赐谥者、劄授者、袭荫者。青箱弟子则更仆之不能终。”道光十四年(1835)严州知府聂镐敏也写文说:“余以京员外补睦州守,属邑六,淳独称文献名邦,其最著者为延陵吴氏,自宋迄今,其间甲第蝉联,科名鹊起,英才济济,代有文人。”  

          1990年出版的《淳安县志》“历代进士表”原淳安籍进士,从唐神龙年间(705707)至清乾隆七年(1742)的千余年间,共有进士219名,其中吴姓进士31名。云村吴姓从宋景德二年(1006)第一名进士吴涟至清雍正八年(1730)吴璋、吴秉和最后两名进士,七百年间就达21名,占全县进士总数的百分之十。另据《民国淳安县志稿》“选举志”载,历代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全县考取举人172名(不包括考取进士的举人),其中云村吴姓为19名,占百分之十一。全县贡生494名(从府、县学堂考入京师国子监肄业者),其中云村吴姓为41名,占百分之八点三。而据《云峰吴氏宗谱》所载,人数比县志更多,其中科甲(进士、举人)45人,副贡3人(备取举人),岁贡65人,恩选11人,仕宦(除科甲出身者)32人,徵辟2人,笞授6人,封赠16人,赐谥23人,袭荫15人。全村大大小小的“名人”总共有218位之多。清光绪《严州府志》为云村立传者就有八人,他们是:明成化五年(1470)进士、江西道御史吴祚,明成化十一年(1476)进士、云南按察使吴倬,明正德三年(1509)进士、湖广荆南兵备副使吴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进士、济南知府擢升广东宪吴一栻,明崇祯四年(1632)进士、刑部科给事中吴希哲及其弟以荐授四川大宁知县的吴希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3)进士、户部郎中吴贯,清雍正元年(1723)举人、巴州令兼摄合州令吴作霖。在府志中一个村八位名人立传,实属罕有,云村真不愧为“睦州之最”!  

                            (二)  

          云村由于科甲联翩,人才辈出,于是就有了不少美丽的传说。  

         “云村云一云,旗杆绩麻林”,是说云村人参加一次考选,旗杆就象织麻那样众多。竖旗杆标志着一个人考取了进士或举人而步入仕途。旗杆石大约一个立方米左右,用三块巨石凿就,刻有文字花纹,中间一园孔用以竖旗杆。云村的旗杆石我未数过,但用“星罗棋布”来形容未必为过。在云村,比竖旗杆更为荣耀而建造的石牌坊共有十座之多,其中有为吴福建的“会魁坊”为吴倬、吴钦建的“世科坊”为吴祚、吴璋建的“双翰坊”,还有分别为六名进士、二十一名进士建的“进士坊”、“世进士坊”,还有乾隆年间为众多举人建的“贤书坊”一个村建有这么多石牌坊,在睦州也可说是首屈一指的。  

         “三百汤钵四百灶,还有三百无锅灶”。云村盛时有千户之众,民谣说三百户不事耕作,炖砂锅“养尊处优”;四百户是农民,烧灶做饭;还有三百户是在外为官作吏的,不必自己动手烧饭,过着“饭来张口”的富日子。  

         “一朝七进士”这在淳安广为流传。------传说商辂的女婿为云村吴姓,那年与云村其他六名吴姓一道赴京会试。商辂曾对主考官说其女婿赴考之事,并说了其姓名。但在阅卷选取时,两主考官只记起吴姓,却忘了名字,两人商量后决定姓吴的均录取,结果云村七个人全部考取了!于是朝廷内外大哗,皇帝决定派员查访。商辂立即派人快马赶到云村,要云村男丁不论在家还是下地,都要“书不离身”。京城来查访的人在下鞍岭凉亭内歇脚,恰好一个挑粪担的农民也到凉亭落坐并拿出一本书看着。查访的人见他倒拿着书,便惊奇的问:怎么把书倒着看?这位农民不慌不忙地说:“顺着我巳熟透了,现在要倒过来读”。京差回去后添油加醋地报告说“云村七位进士不会有假,那里人人书不离身,还能倒背如流呢!”这一传说当然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为了美化云村而编出来的。但是云村吴姓在宋治平元年(1064)由徵辟任福建节度使的吴骥,其子吴才以下四代连中进士;吴才五个儿子均为官吏,其中四个儿子皆为进士。另外,在宣和六年(1125)、咸淳元年(1265)、雍正八年(1731)三次会试中,云村均有两名考中进士,所以才能编出“一朝七进士”的传说。  

                            (三)  

         云村吴氏后裔累世书香不断,和历代祖先重教兴学密不可分。宋进士吴攀龙在云村曾建翰峰书院,明吴福建“万卷书楼”,吴钦重修翰峰书院,吴希哲建云起书院。云村除出了众多官吏以外,还出了不少教育工作者。据《民国淳安县志稿》载,明代有吴铎任庐州训导,吴一机任巨州教授,吴有志任温州教谕;清代吴玉任仙居训导,吴兆熊任淤潜教谕,吴本岐任乐清教谕,吴淳懿任安吉州训导,吴淳景任宣平训导,吴风起任钱塘教谕,吴麟太任黄岩教谕,吴希范任仁和教谕,吴企奭任嵊县训导以及侯补训导吴起标等。许多晚年回乡的官吏,执教鞭为本族和客族培养人才,明尚书徐贯(原威坪蜀阜村人)少年时曾就读于吴福门下,康熙举人吴  “居家训子授徒、、、族中才隽皆出其门”。  

         云村历代先贤,有大量著述传世,记录在案的:宋代有吴桂子的《雪舟脞录》、《雪舟脞诗》、《雪舟脞稿》;明代有吴祚的《风山集》,吴希哲的《云起堂集》十六卷、《春秋明徵》二十四卷、《删详二十一史》、《连年方略》、《明允录》,吴希敏的《峻社稿》、《粤游近韵》;清代有吴宏的《鹅溪吟诗集》,吴华的《四书大全》、《尚书明论》,吴淳懿的《河洛澄源》,吴敦矩的,《四书文稿》、《春秋三传注解》、《读书录》,吴企奭的《环阴塾课》、《雕龙文集》,吴容的《尚书文稿》,吴梦熊的《四书麟经》二稿,《史论》四卷,吴恕的《四书大传》《近村遗稿》。吴憬的《吴憬文稿》,吴麒泰,,吴麟泰俩兄弟的《艺林合编》,吴茂有的《方灵皋王耘渠诸名家评叙四书》等。  

         云村吴姓始祖吴党,吴兴县射村人,五代周太祖时任建德路监仓,世宗显德二年(955)迁居云村五华里的石村。吴党也是“书香子弟”他迁居石村后写了一首《迁青溪望吴兴故里》一诗:“平生愿嗣叔痒徽,谁识飘零事巳非。霅水远从云外隔,澄江独向月中归。烟横野渡行舟隐,露下衡门步屐稀。潮汐不通音问杳,故乡冷落钓鱼矶。”诗中表露出吴党初迁时的惆怅之情。他决未想到子孙后代会如此兴旺发达,名噪两浙!  

         云村在乾隆以后逐渐败落。该村最后一名举人是道光十七年(1838)的吴宜徵;最后一名贡生是咸丰元年(1851)的吴炳璋。云村衰败主要原因是战祸。咸丰,同治年间,清兵和太平军在淳安多次进行“拉锯战”,杀戮惨重,宗谱中多次记载:“双亲并殒”,“同气皆亡”、“殉节捐躯”、“尸骸暴露”、“田畴蓬蒿”、“庐舍丘墟”,呈现一片不忍睹的情景。此次战乱后,云村吴姓幸存者仅十之二、三,云村从此一蹶不起。  

         云村人文虽败,而石坊、官厅、宗祠等古迹犹存,但由于建设新安江水电站而成为泽国,消失于水底。如果能将石牌坊、旗杆石等重现天日,不失为一大旅游资源。                                   (作者:吴伯宗,吴社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