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源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尤伟  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0 23:10:47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吴地经济、方化的崛起,可追溯到吴地始祖泰伯。

  远在3200年前,岐山(现陕西岐山县)周部落有一位首领周太王,生有三子,名泰伯、仲雍、季历。太王曾说:“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就是季历的儿子,后为周文王。当时,王者都传位给长子,泰伯是当然接班人。但他很明智,觉得父亲既然认为昌能接传,自己就避让。于是,他和二弟促雍趁父亲生病的时候,佯言去衡山采药,逃离岐山,一直到梅里。这梅里,就是现在无锡县梅村镇。梅里原为“荆蛮之地”,百姓的习俗与中原不一样,人人剪短了头发,身上绘了花纹,所谓“断发纹身”。生活以捕鱼、打猎、种植水稻为主。他们剪短头发,有利于下湖捕鱼,身上绘了花纹,以为“龙子”,也有利于捕捞。这一带的经济、文化也比较发达,种植水稻和雕玉的工艺,都远远胜过中原地区。

  泰伯、仲雍到梅里以后,就把黄河流域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如种桑、养蚕、纺织能及生产陶瓷、冶炼青铜器等。他俩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相交流的始祖。百姓很高兴,于是“归之千余家”,拥护泰伯为王,称“句吴”。这“句吴”,是在这里最早建立的一个古国。泰伯还兴修水利,凿了一条运河,这就是至今还存在着的“伯渎河”。他又在生活上改变吃半半熟东西的习惯,使“半生为食”成为“全熟为食”,改“搭棚为窝”而“建村立巷”。据传,现在梅村的“荆村”、“蛮巷”(万巷),便是泰伯最早兴建起来的。当初兵事较多,他又在梅里筑了“泰伯城”,用以自卫。其城周长3里200步,外廓30多里,高3丈。

  这样一位卓有成绩的创业者,在位49年,死后安葬在铁山(即现在邻近的鸿声镇鸿山)。孔子曾赞美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没有儿子,他的胞弟仲雍即位。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派人到江南找泰伯的后代,封第4代孙周章为“吴侯”。以后吴王代代相传,传到第19世寿梦,生有4个儿子,名诸樊、余祭、夷昧、季札寿梦将死时,认为季札最贤,要传位给他。季札推记不受,说:“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私乎?”寿梦后来立下遗嘱,说:兄终弟及,以次相传,一定要授位给季札。寿梦死后,由诸樊代行国政,办完丧事,三位兄长都一致表示要季札当吴王。

  季札回答:“长兄应当掌权,这里宗庙社谡的制度,怎么能够变动呢?”他就避到舜过山(在江阴申港镇),甘于耕作。后来,诸樊伐楚而亡,传位给余祭;余祭死,传位给夷昧;夷昧死,又要传位给季札。季札还是不愿意,逃到了延陵(即武进县)。季札三让王位,继承了祖先泰伯的美德,后人非常敬仰他,孔子在他的墓上题了10个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现申港镇有他的墓和10字碑。 季札不受王位,夷昧的长子僚当了吴王。诸樊的长子光非常不服,他认为:“这王位应该属于季札的。季札退让,应由我先,轮不到你僚啊!”他和从楚国避难到吴国军队的伍子胥商量后,物色到勇士专诸,伺机刺杀王僚。这时,刚好楚国死了国王楚平主,王僚命弟弟掩余和烛庸两人带兵攻楚,楚国堵住了吴国军队的退路,使其不能回国。公子光看到国内兵力空虚,就宴请王僚。他在密室中伏下将士,由专诸赤膊进献一盘红烧鱼。王僚最喜欢吃鱼,一见到鱼非常高兴。这时,专诸在鱼肚中拔出一把短刀,把王僚刺死,伏兵一拥而出,夺了王位。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当了吴王,改号阖闾,为泰伯后第21世孙。此人深谋远虑,任贤使能,很有才干。他任伍子胥为行人(外交官),伯(喜否)为大夫,孙武为大将,共谋国事。他攻打楚国,五战五捷,使国力雄厚。他嫌梅里这地方太小,对伍子胥说:“我国僻远,顾在东南这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伍子胥回答:“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求也!”于是,即位第二位便命伍子胥去筑城。伍子胥物色土地后,造了大小两座城,大城便是今天的苏州城,周长68里60步。小城是在无锡和武进交界外的阖闾城,周长12里,有陆路3个城门,水路2个城门,背靠仆射山、胥山和直湖港,作为屏障;南临太湖,西守越国,北拒楚兵,北拒楚兵,地势十分险要。现在,阖闾城尚有遗址存在。后来,阖闾攻下楚国的两个重要城镇,又兴师伐越夺得越国的隽李(在浙江沼兴),战功赫赫。他好大喜功,最终受重伤死于隽李附近。

  阖闾去世后,他的儿子夫差即位。为了报父亲之仇,在夫椒(太湖中的马迹马,也有说西洞庭山)大战,打败了越军。越国求和,越王勾践有志于复国,他听从范蠡、文种的复国大计,并献上美女西施给夫差,使夫差迷恋酒色。越王勾践终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478年,大举进兵,围困苏州城,连连获胜。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夫差已无法抵抗,弃城而逃,当了俘虏,最后自刎而死。越国并吞了吴国。

  从泰伯创业到夫差亡国,共传位25代,计624年。吴国在历史上消灭了。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又来灭掉了越国。

  到汉代永二年(154),天郡太守糜豹奉诏监修泰伯墓(现鸿声镇山南麓),并在泰伯的旧宅造泰伯庙,还立了一块石碑,刻有《泰伯墓碑记》,叙述建造墓和庙的经过。现在,庙存梅村镇,曾经历代修造。庙、墓都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子孙代代繁衍,3200年来已遍及祖国各地及五大州,可谓枝荣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