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谱小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左台观乐  文章来源:左台观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7 22:40:59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中秋前第一次看到第五次修的家谱,未有时间详读.后知上海图书馆藏有民国时修的四修本,抽个时间上门读谱,也借机复印了一部分回来.细读家谱记录,有一点观感.虽然评论祖宗,似为不敬.因为读谱固然是纪祖怀宗为第一,但从中获取信息,研究规律,也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不惮无礼,作点小记,主要是吾门情况.

                                   关于科第

   科第有作为是古人光宗耀祖的事,也是所有家谱重点记载的内容.吾祖谱中就明说,三种人要详细记载,一是德孚内外,二是奋身科第,三是世守四民之业而勤劳于家.实际上,德孚内外无客观标准,世守四民之业而勤劳于家,也是泛说,唯有奋身科第一项才是有客观的判断标准.但科第于吾祖,似大不顺.自始祖算起至吾父已22世,未有登科记录.比较取得一点尘世荣誉的,当从吾三世祖始,三世祖举孝廉当上了东流县令,官居七品,位不算高,不过考虑到古今之异,当比今日之县级干部要重.由于官声不错,妻子也被诰封孺人.孺人者,诰命夫人的一种,是古代皇上封给臣子的,其等级从七品至九品.三世祖,在他的年代,一马当先,是观乐堂吴氏首起的骄傲,所以家谱中立其传.蒙三世祖荫,五世祖诰赠宣德郎,其妻也诰赠孺人,六世祖居官广州经历司,妻子也获封孺人.可以说,这一次次诰封掀起了吾门的声誉高潮.不过自此后,吾门即进入了默默时代,再无世祖出彩了.非常奇怪的是,从三世至六世,是吾门唯一的三代单传,因为其余各祖生子均多.

                      关于寿命

   先祖十二世以前,生活在明代.十三世后生活于清朝.由于初次修谱已是清朝立国百余年,十七世祖正当壮年,因此自其高祖才开始有较详细的生存记录.我统计了谱中的记载,仅计算男性,平均寿命约57岁,由于女性寿命还要长,一起算的话,平均寿命约58岁.相比于现在的平均寿命是令人叹息,但在当时则属于长寿之人.因为据统计,清代人的平均寿命仅33岁,清代十二位皇帝平均寿命也不过53岁,吾祖之寿高于皇帝,足可称慰.特别是吾十世祖居椿公,更是以96岁高寿创下长寿记录,是先祖中唯一以岁数长名世的.(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太好了,我有了很好的长寿基因,得意中.)

                     关于子女

    古时没有计划生育,多子多福,早婚早育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吾门也得以印证.一世祖开了好头,生有四子.三世祖起人丁不旺,三代单传,至六世祖,育有三子,以后各祖均三子,四子,至少也二子.更有十四世祖崇得公,育有六子.如果医疗卫生条件再好一点,吾曾祖就有望创造新的纪录了.据谱载,他育有七子三女,可惜的是殇了三子,活下来的也只有四个儿子.更痛的是,四个儿子中老二老三老四均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关于结婚生育的年纪,先祖中除个别的是三十岁以后,其余均在二十岁左右即结婚育子,如吾曾祖友信公二十岁时,长子出世,以后陆陆续续,有十个子女,真是好辛苦.

                   关于迁移

    古人安土重迁,不是不得已估计是不迁的.吾一世祖自婺源迁至怀宁一带后,时间不长,不知何故又迁回去了.所以,一世祖所葬之地仍在婺邑.后其孙辈们复迁至怀宁梅冲落户,代代相传.正是因为子孙繁衍,小宗的只能向外开荒拓土.谱上记载有多处,远祖之辈迁往陕西\浙江\霍邑等地.即使在本地,也不断向外扩张.我生活的山中老家即是扩张的一个见证.此地与始祖所迁之地相距近百里,何时迁来则不明.根据谱载资料推断,应是十九世祖出生后不久.十九世祖孝寿公出生于1826年,二年后其父即去世,仍葬于桐邑土桥保(始迁之地附近).而孝寿公伯父敦周公(卒年甚晚于其弟)所葬之地已属吾老家附近了,孝寿公所葬之地也在吾家附近.自那时起已有一个半世纪多过去了.开荒拓土,一百多年,四代经营,蔚成气象.只是现在,山中老家又被抛弃了,因为山中的交通不便和情况的变化,后代纷纷他迁.山,从宁静走向喧嚣,又从喧嚣复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