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吴国第一王---周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27 18:30:37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吴卫东
 

西周吴国第一王---周章

   

轩辕黄帝的次子是玄嚣,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了他堂伯父颛顼(黄帝长子昌意的儿子)的帝位,成为帝喾(帝俊)。帝喾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周的始祖)。帝喾的第一次妃简狄生了契(商的始祖)。帝喾的第二次妃庆都生了尧(尧舜禹的尧)。第三次妃常仪生了挚。挚继承了帝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尧”。尧成为中国三皇五帝之中最后一个贵族出身的帝王。(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还有一位要在“女娲、燧人、共工”里面挑一位。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苦出身的帝王)

   

高辛帝喾的第一次妃简狄吞玄鸟之卵而诞生的儿子“契”(在北京奥运中以鸟巢来表达),是商族的始祖,契的第十四代孙“汤”(也叫成汤),是商国国君,商国是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此时,治水成功而家天下的禹的后代夏王“桀”无道。成汤与夏桀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成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商朝经过五次迁都,到了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也叫帝辛,天下人谓之纣---残义损善曰纣)。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知足以距谏)、思维敏捷(言足以饰非)、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可徒手格杀猛兽)、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据考古,河南偃师有商城宫池----人工造池筑景-----帝王们往往深居高墙水壕之中求安,失去了接触自然景观的机会,因此开始建造人工山水),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在周朝的时候,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殷商末年,商国有两个主要的敌手:一是西部的周国(后稷的后裔经三次迁徙而建立的邦国,后稷是高辛帝喾的元妃姜原履巨人而诞生的,在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中,用烟花组成的巨大脚印来表达---虽然播放出来的烟火大脚印的镜头有一部分是电脑制作的),二是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此时的周国,由于先前受商王朝之命令,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王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文王大败被俘、囚于羑里。此时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的军师(来自东夷的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所以纣王在击败文王的周军以后,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东夷之中,一个较大较强的国家是徐国),无暇西顾周国(周国得以重整旗鼓,周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商朝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而且,纣王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也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

   

纣王的堂兄微子启认为纣王荒淫无度穷兵黩武,数次上谏纣王而不行,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比干是商王太丁<也叫文丁>的儿子,是纣王的叔叔。关于太丁,商王太丁因为周王季历征战功高,心中忌惮,先嘉其功而后杀其人,杀掉吴泰伯的三弟周王季历,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周太王古公亶父的第三子)。纣王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商朝重臣、纣王的兄弟箕子惊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箕子在周朝建立后,在周武王的谦逊恳请之下,向周武王传授了洪范九畴治国大道,而后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开发朝鲜去了,成为朝鲜的始祖,这是后事)。殷商国的太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纣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三皇五帝当中五帝之第四帝的帝喾的大老婆的后裔与二老婆的后裔,在此相互掐得太狠了。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 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同时举行占卜(虽然占卜所得卦象是大凶不吉,但姜太公立即耍赖,说枯骨死草懂得什么,不要信它们,要相信大活人对大局的判断)。在誓师之时,周武王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大吃大喝(提倡消费);第二是不重用亲戚故友(打破贵族“世袭”制);第三是重用小人(从中下层提拔新人);第四是听信妇言(尊重妇女,让妇女在政治中也有发言权);第五是信有命在天(认为自己有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受);第六是不留心祭祀,怠慢鬼神祖宗(反对神权,改革旧俗)。

   

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以保持队形;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以稳住阵脚。严申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

   

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

   

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衣其宝玉衣,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武王斩纣王头,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令修行盘庚之政。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

   

从此,站立了六百年的商朝灭亡,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寻找其堂祖父泰伯仲雍的后裔。

   

这时,公元前1046年,第三世吴王叔达(仲雍的孙子,周武王姬发的堂兄)之子周章,己经三十三岁(据称,第四世吴王周章生于商朝帝乙二十二年,即公元前1079年),并且继承了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他的堂侄周章为句吴国君(据称此时的吴国都城在淮河中游的苏北邳县一带,靠近徐州的地方,是商纣王所重点征伐的东夷之地)。

   

并且,与此同时,周武王封吴王周章的弟弟“仲”于周国都城(周原)之北的夏墟---夏国都城故址----虞地(据称其实是在山西平陆附近,1960年的在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地<这个被阶级兄弟投毒的事件,因为为了抵消当时在全中国饿脬遍地的实况,被以建国以来空前的规模加以宣传,并且旷日持久---虽然中毒者当中有不少是地主富农子弟与反革命家属,据称61人获救后,有不少人留下了后遗症,如眼病、大脑受症而痴呆、胃癌、肺气肿而死去,另外,三门峡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库>也因於塞,目前己几近于失去水利的功能>,在黄河岸边,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对岸,在周原以东四百公里处,三皇五帝之最后一帝--------所封之处,所谓“百兽率舞”的虞廷之处----舜的称号叫作虞。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还与“吴”字有前缘。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周章之弟------以国得姓,是为虞仲(与吴国传世始祖仲雍的名号相同)。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北方,称北吴或北虞。(《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成为虞氏、阎氏、樊氏的始祖。

   

据称,吴王周章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后传位给其子---第五世吴王熊遂。

   

周章之弟虞仲之后,在虞国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发音为国)国之间,晋国人要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向虞君进谏,并产生了一个成语----唇亡齿寒。虞君因贪爱晋国送来的财宝而不听,(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年十二月,虞国在立国391年之后,被晋国灭亡(此时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己有115年,吴国第十七世吴王句卑即位十六年)。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成语---假途伐虢(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混战计之第六计)。

   

“唇亡齿寒 假途伐虢”事件经过:  

春秋五霸之第二霸的晋文公重耳的孙子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有一说是车厢两边的夹板)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就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二世吴王,仲雍为吴氏传世祖。在位5年。

三世吴王,季简,在位31年。

四世吴王,叔达,在位18年。

五世吴王,周章,在位22年。

六世吴王,熊遂,在位 ?年(未知)

   

  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又有“泽虞”掌国泽之禁令。明代《中山狼传》(讲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之中,有“虞人导前,鹰犬罗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