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古村落——徐闻青桐洋(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曾青 何强  文章来源:碧海银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3 11:00: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怀仁里”门楼匾额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特约摄影师 曾 青 通讯员 何 强 编辑/小 雨)据清宣统三年《徐闻县志》和《徐闻史志》等资料所记载:青桐洋村在明清时代号称为徐闻第一村。数百年来,青桐洋村的子弟勤学苦读,许多人考取功名,在明、清时期,青桐洋村有多位学子读书并入朝中为官,摄影师曾查看清宣统三年的《徐闻县志》中有记载:如清奉政大夫、同知衔、清宣统《徐闻县志》的总校对和发起人之一的吴玉京,清乾隆壬子恩科武进士吴培超,清直隶州分州、州同吴运环,江南漕运转运使吴安心,诰封六品州司衔吴昌瑞,清宣统一年拔贡、浙江试用县丞吴冠凤,清交趾知县、徐闻才子吴南金,清末顺德、徐闻两县知县吴霏,还有清贡生吴克森、吴儒、吴培光、吴世贤、吴澧、吴鸿生、吴培端、吴玉璋、吴遇琼、吴华江、吴元挺、吴英江、吴振南、吴元献、吴仁勇、吴振兰、吴国槐、吴定南…… 青桐洋村吴氏家族的祖先在明、清代和民国直至现代在徐闻当地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青桐洋村吴家当时由于徐闻县的北部,青桐洋吴家也有徐闻的“北霸天”之称,从明清时期开始,直到民国和解放后,青桐洋吴家在徐闻邑的政、经和社会影响巨大:清代,青桐洋村人吴玉涟曾在广东和湖广当过管教育的官,隐退后定居徐闻县县城,兴办学堂,德高望重,深得县人的尊重。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桐洋村人吴霏、吴霖都曾先后当过徐闻县县长,吴其豪为国民党徐闻县党部负责人,吴七(吴其鉴)为中共徐闻县地下党组织创建人和领导人。当时的徐闻县衙内,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大都是青桐洋人担任,解放后,青桐洋人吴乃雨曾任徐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可见名人倍出、其官高品位、才权势大。明清和民国时期,青桐洋村便以其豪宅数量多和气派豪华而闻名遐迩。时至今日,原貌保持完好的古宅仍有“进士第”、“怀仁里”、“是遒”、“外翰第”、“道耕”、“贻燕”、“繁禧”等30多座,总面积15000多平方米。

进士第府内的照壁

青桐洋村的“进士第”

  青桐洋村古民宅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选址布局上,古民宅都逼仄在村东北所谓“象眼”这个方位上,鳞次栉比,西南方却无一幢,映射出当时村民“东贵西贱,南穷北富”的文化心量,二、民宅几乎南北坐向,可是没有一座正门南开,都是在东面建门楼,从东出入,可见其崇尚“以东为尊”的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三、民宅的门楼十分讲究造型和饰物,力图通过门楼显示出宅主的身份、地位和愿望。在众多各具特色的古民宅中,最具气派的莫过于原徐闻县县太爷吴霏的“怀仁里”和清乾隆进士吴培超的“进士第”了。这两座豪宅坐北向南,回形布局,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80多间房。进了轩昂的门楼后,大院套着数个小院,每间小院都有正厅、厢房、书斋、仓房、小天井和大门,但建筑风格各异。小院与小院之间,廊庑回环相通。该豪宅外表沉雄稳健,内中四小院对称排列,在严谨中透出玲珑。主人居住的东小院,其堂屋宽阔,客厅明亮,似乎在铺张着这个仕宦家庭的礼仪空间规程,而卧室、储室有点狭小、昏暗,折射着这位县太爷的谨慎,而前庭以白玉为栏,墙上楹联、璧画与天井小园圃中的烂漫花卉相互映衬,又显露出这些宦官的附庸风雅的情韵。

吴霏住家概貌

  “怀仁里”宅院据说是依《诗经》“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的语句而取名的,从兴建至今,曾走出了徐闻清光绪廪贡生吴霏、先后出任顺德县和徐闻县知县,吴霖、原民国时期徐闻县县长,吴其豪、民国徐闻县教育科科长、国民党徐闻县党部负责人,吴其龙、原国民党海军少将,吴其鉴(吴七)、原中共徐闻县地下党组织的创建人和负责人(以上均据《徐闻史志》中记载)。

吴其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