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做客中欧论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 8:59:12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admin
 

吴建民做客中欧论坛
 
1月11日,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并先后担任驻荷兰、瑞士与法国大使的吴建民来鹏城深圳南方日报大厦(深圳)5楼直播室,做客“中欧社会论坛·中国直播室”,作题为“世界的变化和企业的应对”的演讲,希望能够帮助我们的校友及企业认清国际大势,顺应世界潮流!与深圳读者及网友交流,向其提问的前五位网友,获得由吴建民亲笔签名的他本人的传记。

吴建民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他学识渊博,温文尔雅,尤善交流。他利用一切机会和方法,以外国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把中国这一文明古国推介给国外,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交流学十四讲》、《在法国的外交生涯》等。

作为一个世界通,吴建民参与了中欧社会论坛的创建和中欧对话,超越了单一的中国身份,在中欧社会论坛舞台上扮演着世界角色,引导中国和欧洲共同创造新知识新经验,提高同舟共济的意识。

吴建民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从22岁起,吴建民就进入外交界。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1991-1994年,他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之后,他相继担任驻荷兰与瑞士大使。1998-2003年,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回国后,吴建民担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2003年12月,他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吴建民的夫人是前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夫妻二人有很多共同点,同年出生,相似的家庭背景,进同一所大学,同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一起赴联合国,又一同到欧洲担任大使

吴建民与施燕华合著有《在法国的外交生涯》一书

吴建民(Jianmin Wu)简历
1939年3月30日 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 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 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
1979-1983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1991-199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8-2003 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6.27- 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2003. 7- 2008.4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 12.12- 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 之 言论 --- 金融危机未见底 呼唤“亚元”

上月,吴建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痛批中国官员不懂与世界交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

“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体系,亚洲人存多少钱都留不住,都会像今天一样跑到美国和欧洲去了。”

南方网讯 昨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演讲时说,这次金融危机呼唤“亚元”,是亚洲国家加强金融合作的绝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这场危机还没有见底

吴建民将本次金融危机跟1929年大萧条作了对比:一、两者都是一场来势迅猛、影响世界、后果非常严重的危机。二、两者都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前一次危机导致战争,这一次的危机还在蔓延,世界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动。三、两者都是由西向东蔓延。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国际合作非常迅速,各国行动很快,大国间也不会发生战争。

“但这场危机仍不可小视。美国利率在1929-1933大萧条时还没有到‘零’,现在却已是‘零利率’,说明这场危机来势不得了。”吴建民不无忧虑地说,“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能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危机还在蔓延,还没有见底,短期内不会消失。”

亚洲金融合作机遇千载难逢

吴建民从危机中看到了亚洲的机遇。他说,当今世界金融链条是由两条腿支撑:一条是美元,一条是欧元。一张两条腿的桌子是不稳定的,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呼唤“第三条”腿出来。这是亚洲国家加强金融合作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要错过了,那是非常可惜的!”

吴建民说,目前,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总额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比例的60%以上,但流到了美国和欧洲。因此,借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是不是能大胆想象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由“亚元”来充当第三条腿?!

“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体系,亚洲人存多少钱都留不住,都会像今天一样跑到美国和欧洲去了。”他认为,这个过程,中日合作是关键。

亚洲的钱很多流到欧美去了

第二个亚洲机遇是基础设施。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材料,东亚每年基础设施需求为两千亿到三千亿美元,这个钱现在到位的不到1/10.“我们很多钱流到美国和欧洲了,如果我们有一定的机制使亚洲人的钱有一小部分在亚洲流动,把泛亚高速公路建立起来,就能刺激亚洲内需,抵御欧美市场的萎缩。”他说,亚洲基础设施一旦弄起来不得了,毗邻东南亚的广东大有可为,汪洋书记今年9月出访东盟四国就很有远见。

中国不必图“主导权”的虚名

对于“亚元”,现场有记者问中国如何在其中谋求“主导权”的问题。“图什么虚名?什么叫主导权?”吴建民说,“我发现现在人们对主导权特别介意。中国人不要做这种事好不好?”他说,“亚元”中国一国搞不成,日本一国也搞不了,一起联合其他国家就搞得成。推行“亚元”应该从有利于发展亚洲经济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着力于争夺主导权,图虚名没有意义。

 

《吴建民传》第一部分 序
赵启正
我读了《吴建民传》书稿的目录就有预感,这是一本可能大获成功的书,读了正文之后,我对自己的预感就确信无疑了。建民同志长我两岁,算是“同龄人”。他的外交亲历事件,对我则多是当时由报纸上知道的“大概的”事情,如今读了这本书,大概的事情就变成了详细的和有趣的真事儿了。读者一阅之后,必知我言之不谬耳!

我在1991 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外事、外贸工作,后又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外国领导人和政要对中国访问的代表团约有百分之七十在访问北京之后要访问上海,由此我和外交部的许多同志有较密切的接触,其中就有吴建民同志。他除1994 年6 月去荷兰当大使前来沪时,我们俩有机会交流外,还往往由万里之外的驻在国给我“功课”。

如他基于对中国人权状况不断改善的信心,建议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任意拘留工作组”来中国看一看(见此书第十五章)。这个小组的先遣组就是我接待的,并在上海安排了很敞开的考察项目。中国接待这个小组是第一次,而建民同志居然未给我什么“嘱咐”,我们配合默契,一切成功,产生了让来访者眼见为实的效果。

1998 年我调任中央外宣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因为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是和建民同志有了更密切的接触。1999 年新闻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巴黎举行中国文化周,这是一个颇具新意的大规模跨文化项目。无论在北京策划期间,还是在巴黎活动进行期间,我免不了要请教吴建民大使,请教中又免不了也给他留些“功课”,事无巨细,他总是“求必应,应必果”。

好的传记公认的第一标准——必须求真实,并切忌像小说那样以“艺术的真实”代替“事实的真实”。在此前提下,有的传记重在表达传主的人生;有的重在表达特定时代。我看,这本传记属于后一类型,作者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评议谨慎;他善于在一些零散现象的辗转勾连和细密剥析过程中嵌入匠心独运的思考。人们称赞他的书“客观生动,信息量大,平实而不失深度”,是可靠的传记。

《吴建民传》描述了传主做过的许多件大事。1991 年是中国外交的艰难时期,吴建民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司司长,他以沉稳机智、摆事实讲道理的风格应对外国记者,澄清了误解、驳斥了攻击、说明了真相。1996年建民同志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在瑞士的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他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组织第三世界联合阵线,扭转了对中国不利的局面,以27 票赞成,20票反对,6 票弃权的结果击败了美国的反华提案。1998 年—2003 年建民同志任驻法国大使时,参与了申办2010 年上海世博会;还促成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互访故乡,被希拉克总统授予通常给外国元首的“大将军”勋章。2003 年吴建民出任外交学院院长,对外交教育又有新的建树。这许多故事中多是外交大事,事实上,《吴建民传》是以这个选定的传主当作“载体”来表达时代的故事。我相信建民同志必对作者是这样叮嘱的,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来接受采访的。所以,我认为读《吴建民传》在知道他个人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与我国综合实力从较弱到渐强进程并行的外交事业中的一些大事。

我当大学生时就知道世界知识出版社是外交部所属的专门出版国际问题专著的机构。它出版的《世界知识》是我爱读的杂志。近年这个出版社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钱其琛的《外交十记》等都是名列前茅的畅销书。据我所知,这本传记最初的倡议源于当时世界知识出版社发行部的周志淳主任,他建议上述两书的责任编辑袁路明同志做这件事。袁责编又拜请历史纪实和人物传记作家王凡担当此任。一开始建民同志并不赞同,但经不住袁路明和王凡二位用了五个小时“晓以大义”,终于让建民同志抵挡不住,同意当了传主。

听说王凡、袁路明二位用了四年时间采访相关人物、查阅资料、写作、编辑,才完成了这部40 多万字、120 帧照片的、读来有趣又有益的《吴建民传》。

我熟悉的和吴建民同代的卓越外交家还颇有几位,我期待着他们也能慷慨地提供几个了解我国外交史的阅读窗口,让我们分享他们藏在头脑中的珍贵记忆。

2008 年5 月10 日
(赵启正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